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火红的年味儿(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烟火】火红的年味儿(散文)


作者:十月枫叶 秀才,1180.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发表时间:2025-01-10 17:39:46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转眼入了腊月,过了腊八,春节的脚步就缓缓地走了过来。如今的中国人谁都不馋,向往的也就是那浓浓的年味儿。这不能否认,在我们中国人的概念里,“过年“这个词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似乎从小就已经根植于我们的血脉,就算在幼儿时无从言表但一想起来内心也是兴奋的。从每个孩子都盼着过年,到中年人害怕增岁,至老年人的希望团圆,都给过年赋予了非同寻常而存在的意义。北京的大街小巷已在开始装扮,大红依然是过年的主色调。大小超市的门面红艳一片,年货大集支了起来,火红的灯笼挂成排,丰富的礼物成车载。这怎能不让北漂的人触景生情呢?
   一周前我老公就说订火车票的事,一会儿问我回家不,一会儿问儿子回家不?几句话就搞得我晚上辗转难眠、心旌荡漾了,几年前爸妈为过年忙碌的身影就不住在眼前晃动。随即似乎唤醒了我沉睡的胃蕾,鲜腾腾的大白馍头、精致的枣花子、金黄的炸豆腐和丸子,都忽忽悠悠飘进了梦乡。家里虽没有燕窝海鲜的奢华席宴,但家常饭菜却让人无比留恋。那小小院落里飘荡着普通人家的烟火,一日三餐中充盈父母亲情的温馨,永远让人心醉神迷。
   年味儿似乎也就从腊八徐徐拉开了帷幕,红枣、红豆、花生、莲子,那热腾腾的红粥仿佛就是悠悠文火熬煮出的岁月,黏黏稠稠,滋味甘甜地溢满心房。又分明是从历史的长河里,带着氤氲的温暖向人扑面而来,一粟一米都浓缩了生活的味道,也升腾出了丝丝缕缕年味儿的馨香。这碗八宝豆粥,也是家的味道,它传递着快乐,寓意着生活红火有豆,也是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我知道,此时老家会有很多人磨豆腐、磨香油、做小吃生意的都开始甩开膀子,忙碌起来了。勤劳的人们每天都早起晚睡为生计奔忙,不靠天不靠地,寒来暑往数年也毫无怨言。他们在劳动中创造着价值,得到了快乐,从而也默默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美好。豆磨转动,豆浆流淌,犹如生命的齿轮在缓缓转动,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力量!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里,都存在着这种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转动,也随着过年的脚步声而变得轻快。
   家庭里的年味儿,似乎是从父母打扫屋子、劈柴、洗洗涮涮正式开始的。好爸爸们都会帮妈妈们做家务,而且更不怕脏不怕累。从小就知道,每年此时我的爸爸都会帮妈妈干活儿。他会带上一顶旧草帽,在长长的竹竿儿上绑个扫帚,将屋顶和墙角的灰尘清扫干净。劈好的柴也码得整整齐齐,足够烧到春暖花开。妈妈洗涮家具,锅台,厨柜,爸爸劈柴,我们做着作业,听着哗哗的水声和干脆的噼里啪啦,就感觉已经很像过年的样子了。
   腊八到小年这半个月真漫长!盼呐盼呐,才终于到小年儿了。我们考完了试,取得了好成绩,领个大奖状和一摞作业本,是最让人高兴的,而放个吃喝玩乐的寒假更是期待已久的。村子里天天都有人杀猪,吱哇乱叫,听着让人兴奋。大人们忙着割肉、买鱼,然后红蜡烛、红灯笼、大鞭炮、开门红、零食、蔬菜,给孩子准备的新衣服,一样不落买回家。款待亲朋老友的烟酒好菜要早备,走亲戚的礼品礼盒更要多。给小孩子准备的压岁钱也得早早装好红包,过年操心是累,但是人人也都乐此不疲。小年那天好像突然就更忙了,下午还要包饺子,吃晚饭前要像除夕一样放鞭炮。然后妈妈会把家里五口人的碗筷洗得干干净净,并整整齐齐的放在灶台上。再恭恭敬敬的敬拜灶王爷,请他上天言好事,保佑家庭每个成员来年身体健康,事事如意。
   小年过后,村子里就开始了一天到晚炊烟四起蒸“年膜”模式。每家少则几十、多则一二百个,豆包、糖包、糖三角、大包子,样样都有。孩子们这期间会在村周边大路上赛跑,不会骑车的这时也会学起来。闻着随风飘来的馒头香味儿,一个个就会回家拿来显摆。文化人也开始支起了桌子,乐呵呵地给每家每户写春联。对了,决不能忘写些出门见喜,身体健康,鸡鸭成群,日行万里,财源广进之类的吉祥话,三岁孩子都知道应该贴在哪儿。从几岁看到十几岁,手就痒痒了,十五岁那年,我终于在爸爸的鼓励下也开始为村里人写春联。出嫁以后,小侄女儿就接过了这项任务,直到现在也还在继续。每年的除夕一大早,弟弟就会开车进城,把几套房子都贴上春联。自己手写的春联,也更深层次地包含着对未来的祈福与祝愿。
   我老家历史以来就有廿八九过油炸年货的习惯,鸡呀、鱼呀、小酥肉、大丸子、藕盒子,花样儿应有尽有。小时候除了过年,平时很少吃上桌像样的席面。不过在端午节、中秋节、过年也都能痛痛快快吃到油条、糖糕和菜角。每次都是父母齐忙碌,爸爸抱柴、倒油、烧火,操作如行云流水。妈妈事先已发好了一大盆面,这会刷洗预备好几个盆子,又把糖面、漏勺、淋油碗、大长筷子一一摆上。桌案又被一家笑呵呵的老小一起抬到了厨房正中,并安排稳当,过节的氛围感和仪式感也顿时拉满。
   准备工作就序,开炸的时候妈妈就会让我们站在厨房外等侯,说是过年祖宗和神仙都在家,小孩子说话不当他们会生气。我们都央求着保证老老实实闭上嘴看,妈妈会笑着同意,于是都缩着身子安静地坐爸爸旁边等着。妈妈会先试油温,只见她先将一小根油条,沿锅边放进油锅。小油条沉到锅底看不见了,这说明油温还达不到,如果过一会儿就浮起来并迅速胀大饱满,就说明油温合适了。然后妈妈就会飞快地做油条、下锅、浮起、捞出、淋油,我们看着但也都懂得规矩,必须让爸爸先吃第一口我们再吃。除夕中午,妈妈会变戏法似的傲出一大桌子菜,甚至还会有一瓶红酒。我们都吃着、欢笑着,那笑声能随着风儿,顺着炊烟冲上蓝天,回荡在云霄。
   最喜欢的事,还是过年时老天下场像样儿的大雪。洁白的雪映着门楣上火红的春联和灯笼,那才叫一个难忘的年,人间最美的画卷!加上除夕的下午,家人围座包饺子,穿新衣,戴新帽,大人小孩儿乐淘淘,连天上的神仙都会羡慕不已吧?除夕那天总亢奋得胸中如有小鹿乱撞,晚上守岁看春晚到凌晨也毫无睡意。欢快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年味中。小狗小猫都欢跳着,人们也都忘不了给鸡呀,猪呀,羊啊都改善一下生活。
   走亲戚,收红包,堆雪人,打雪仗,吃点心,嗑瓜子,也难怪大人们都说小孩过年,大人过钱呀!人人都说不想长大,是不是就是留恋过年的日子?自律的我们,从初一到十五,也不仅是疯玩儿,偶尔也会如坐针毡地赶一赶作业。只要有唱戏和舞龙舞狮的,也会跟着看个没够。真正做到了玩儿和学习自由切换,女孩子在这点上比男孩儿做的更加丝滑完美。
   年味的尾声,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花灯、草台小戏与满天璀璨的烟火、鞭炮声,都在夜幕降临时粉墨登场了。村镇上都张灯结彩,各种形状的花灯挂上了家家户户的门楣。莲花灯、生肖灯,走马灯,灯光摇曳多姿,如梦似幻。孩子们也手提花灯,鱼儿似的穿梭在人群中,猜灯迷也逗得大家笑声不断。龙在翻腾,狮在跳跃,彩旗和穿戴装备五彩斑斓。如果去县城的大街上,还能看到花车和旱船轻盈游逸。人们簇拥着、紧随着观看,鼓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晚上南山广场的打铁花,更是一年年圆满的句号和高潮部分,也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歌颂。
   时光如水中,过年就是一个温情的节点。它启示人们收藏好难忘的过往,也计划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即便年过半百,也总在此时心有期待,有些感怀。那鲜艳的对联,圆圆的红灯笼,如铺满大地红的烟火之约,如期诠释着中华不变的浓浓年味。那红红的吉祥,红红的幸福里,有火热的祝福,彰显着中国红独有的富丽堂皇之美,更有了中国红新春新气象的年味儿!
   2025年元月10日下午

共 29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围绕过年,以饱含温情的笔触描绘了众多充满欢乐与温馨的场景。从腊八弥漫的粥香,到人们为过年的忙碌准备,如父母打扫屋子、购置年货、炸制年货等,浓郁的年味儿扑面而来。作者回忆起的诸多画面,有老家热闹的杀猪场景,有写春联时的吉祥话语,还有一家人共同为过年忙碌的温馨时刻,既展现了传统习俗的魅力,又传递出亲情的温暖和家庭的欢乐。作者最喜欢过年时的大雪,洁白的雪与火红的春联和灯笼相互映衬,美不胜收。过年期间,家人包饺子、孩子收红包,大家玩耍嬉戏,乐趣无穷。从初一到十五,孩子们在玩耍与作业间切换,还能欣赏精彩的戏曲和舞龙舞狮表演。正月十五的花灯和烟火更是将年味推向高潮,形态各异的花灯如梦如幻,热闹的舞龙舞狮,精彩的打铁花,为过年画上圆满句号。时光流转,过年始终是一个美好的节点。对联、灯笼和烟火诠释着不变的浓浓年味,彰显着吉祥幸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章情感真挚,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过年不仅是物质的丰富,更是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凸显了过年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1-10 17:40:29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1-10 17:41:14
  这篇文章围绕过年,描绘诸多温馨场景。从腊八准备到正月十五,有父母忙碌、热闹活动、大雪美景等。展现传统习俗魅力,传递亲情温暖,凸显年味不仅是物质丰富,更是团圆与文化传承,让人感受其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