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人世間】細雨龜山墓(散文)

精品 【曉荷.人世間】細雨龜山墓(散文)


作者:風土人情 秀才,2082.4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367發(fā)表時間:2024-07-04 10:53:43

斷續(xù)的細雨沒有給游人帶來清涼,反而增添了些許悶熱。彭城北側(cè)的九里山靜靜地橫臥在細雨中,草木蔥翠,遠觀如黛,令人遐想。如果不是史書上的記載,誰能想到這里曾是古代鏖兵的戰(zhàn)場。
   “九里山前古戰(zhàn)場,牧童拾得舊刀槍?!碑斈甑膭㈨椩诰爬锷较酄幒?,項羽嗚咽而走,遺恨千年。在此后漫長的歲月中,這里的戰(zhàn)爭就如同這眼前的夏雨,時斷時續(xù),時緊時歇。戰(zhàn)后留下的無數(shù)傳說也給九里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讓它變成了厚重的歷史豐碑,見證著古彭的歷史變遷。
   在九里山余脈的龜山腳下,我小心地行走著,細心地尋覓著,還想找到那些戰(zhàn)爭的遺跡。舊時的刀槍自然是沒有了,它們或被牧童們撿走,或銷蝕于漫漫的歲月。但那一塊塊突起的石塊后,一個個洼坑中是否還有前人遺留的蹤跡,是否還能觸摸到那些曾在這里跳動過的靈魂。在這每踏一步都會揚起歷史塵埃的地方,果然沒讓人失望。在龜山西側(cè)的密林中,幾塊巨大的塞石壘成了一道石墻,與它旁邊的籬笆墻一同擋住了一個石坑。石坑是一座古墓發(fā)掘后留下的,它的旁邊便是楚襄王劉注夫婦的合葬墓。當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集中在楚襄王墓上時,少有人會想到這片樹林里還藏了座默默的陪葬墓。
   雨水早把石坑四周的泥土沖刷到坑中,坑口的石多土少,無土遮掩的樹根便裸露著,有的如繩似地懸垂于坑內(nèi),有的扭曲著攀附于石縫中,失去了有力的支撐樹木便橫在坑口上。被橫著生長的樹木所遮擋,坑底石壁下向四周延伸的石洞就顯得愈加幽深神秘,讓人看后寒意不由得從內(nèi)心生起。
   一九七二年,山下的村民在這里采石時,發(fā)現(xiàn)了這里竟有夯土。挖去堅硬的夯土層后,夯土下面竟是規(guī)整的石塊,石塊層下掩藏著一座豎坑橫穴墓。墓深有十米,靠近山體一側(cè)的石壁打磨得工整平直,令人嘆為觀止。人們在墓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女人用品,這里的墓主是誰呢,人們從墓中的物品中沒有找到直接的信息。
   九年之后,當人們快忘了這里時,石坑旁規(guī)?;趾甑膭⒆⒛宫F(xiàn)世,人們才意識到這是座陪葬墓。在史料中,除了劉注的妻子外,與劉注關(guān)系密切的女人還有她的一位姐姐。在政治風云動蕩的時代,他們姐弟情深,生時相依相扶,死后會不會依然相鄰為伴?真相到底是不是這樣,還等待著人們?nèi)プC實。然而,還沒有容人們搞清這里的真相,這座十多米的墓坑已很快被滑落的泥土掩沒。山風掃過坑口上那橫著生長的樹木時,樹木瑟瑟地抖動著,讓人不免又想起了那句王權(quán)富貴終將化為一抔泥土。一個人不管生前曾活得有多風光,同樣也要消失在歷史的煙云中。
   石坑南側(cè)的劉注夫婦墓現(xiàn)世后,這座橫穴崖洞式古墓很快成了整個龜山漢墓景區(qū)的精華。劉注墓里的一切在網(wǎng)上傳播多年后也早已不在是秘密。墓里有著筆直的墓道,完善的排水系統(tǒng),罕見的豪華衛(wèi)生間,神秘的漢王迎賓圖。還有劉注幽默的勸盜石,“楚王的先輩們曾經(jīng)向天發(fā)誓,下葬的時候不會使用奢華的陪葬品,更沒有金銀玉器等……”
   因為網(wǎng)絡的廣泛傳播,我進入墓室后心里沒有半點的驚奇與震撼,好像早已熟悉了這里。那天我仔細地在墓內(nèi)尋找著,最終也沒有找到令我心動的地方,像考試前已見過了答卷,我第一次感到了游玩的無趣,甚至覺得這是一次失敗的行程。我伸手撫摸在那些光滑的石壁上,想在兩千年前的石壁上找到前人留下的痕跡,與古人來一場心靈的交流。手觸到石壁的那剎,一股清涼瞬時間傳遍了全身。我仿佛見到了那些光著脊背的工匠們,一手持錘,一手握著鋼釬在石壁上叮叮當當?shù)厍么蛑?。眼前的石屑飛揚,紛紛地落在腳旁……我完全沒有想到,不是古墓內(nèi)的那些車馬,不是成堆的陶器,也不是王后的古琴,而是古墓內(nèi)石壁的清涼引起了我的心動,提醒著我已身處龜山的腹內(nèi),一個完全由人工在山石中掏出的巨大空間里。
   墓道內(nèi)的石壁盡管雕琢得平滑筆直,有人計算過石壁的夾角偏差為半度,要延伸到西安才能相交。而墓室內(nèi)壁及底部卻沒有經(jīng)過細心地打磨,地上的雕坑盡管已被游人踩磨得溜滑,甚至在燈光下會反射著幽幽的淡光,但仍是凸凹不平的,一不小心踩偏便會崴了腳。原來工匠們還沒有來得及打磨地坪,那個劉注就死去了。劉注千算萬算,他沒有想到,在他死后,一旁的王妃墓與他的墓室竟通過中間的一道壺門連成了一個整體。這也為后來的盜墓者通過王妃墓進入他這邊提供了便利。王妃墓道內(nèi)的上層塞石能被人挖走后,盜賊從中間的壺門輕易進入了劉注的墓室,從而拿走了里面貴重的金銀器物。從王妃墓道內(nèi)是一塊塊重達七噸的厚重塞石,想從墓道內(nèi)取出塞石需要許多人的合作,不可能由幾個人悄無聲息地完成,因此能進入劉柱夫婦墓的也只能是官盜。有人曾懷疑是黃巢,也有人猜測是曹操派人干的,但這些猜測都沒有真實的憑據(jù)。
   因為盜賊掠走了貴重金銀,甚至抽走了玉衣的金絲。因此,墓內(nèi)按照原樣放置的展品,除了車馬外,便是隨處可見的各種陶缸陶罐陶壺。陶器大小不一,小的是用于煮食火鍋類的器物,大些的是為了貯藏食物。大些的陶器中間往往是個圓形大肚子,有的畫著花鳥魚獸,有的繪著蓮枝云紋。有的口部收縮得很小,大腹細口的陶壺看上去就顯得十分獨特與滑稽,那是不是用于貯酒呢。成堆的陶器擺在一起,也讓我想到了兒時的鄉(xiāng)村。那時鄉(xiāng)村里各家各戶的室內(nèi)也會置放著陶罐,貯存在陶罐里的糧食不易長霉,也能減少蟲鼠的禍害。
   劉注收藏了這么多的陶罐,當然也是為了吃。他從各地收來好吃的東西要有地方存放;王府內(nèi)眾多的家丁丫環(huán)使女要吃飯,他們每天消耗的糧食也是個不小的數(shù)目。我甚至懷疑這個劉注也是個吃貨,那些陶罐內(nèi)收藏的好東西是不是為了王府內(nèi)那一場場迎來送往的奢華盛宴。平民的吃是為了活著,權(quán)貴的吃已不僅僅是吃,它是利益的交換,也是身份地位與權(quán)威的彰顯。無論在史書中還是在古墓遺物里,吃不光是歷史的一部分,也是官場文化中的重要一環(huán)。高貴者主導著盛宴,卑微者惟有屈從,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文化自古至今仍在延續(xù)著,人們或有意或是無意地被裹挾在這種規(guī)則中難以自拔。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如同那句我這里只有尸骸與棺槨沒能喚起盜賊的同情心一樣,這座奢華的石墓也沒能阻擋住劉注化為塵埃,給人留下的只有悠悠的遐想與猜測。
   穿過壺門,便進入了北側(cè)王后的寑陵,形制略小的王后寑陵提醒著男權(quán)社會中男人的主宰地位。王后墓道兩側(cè)的石壁雖是筆直的,卻沒有經(jīng)過細心的打磨。
   沿著王后的墓道走出,墓口外仍是炎熱的盛夏,涇渭分明的冷熱世界在墓口交織著、融合著。雨未歇,但在墓內(nèi)那種沉悶的心情卻頓感輕松了下來。一滴水珠落在臉上帶著透骨的清涼,那是墓內(nèi)漢文化與悠遠靈魂交織而凝成的嗎。
  

共 2618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在這篇充滿歷史韻味與自然氣息的文章中,作者以九里山為背景,帶領我們穿越千年的時光,探尋那些被歲月掩埋的古戰(zhàn)場與古墓。文章通過對細雨、草木、石坑等自然景觀的描繪,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神秘的氛圍,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古老的時代。作者的探訪不僅是對歷史遺跡的尋找,更是對歷史靈魂的觸摸。在龜山腳下,那些被雨水沖刷、歲月侵蝕的石坑與石壁,似乎在訴說著千年前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生命的脆弱。特別是對楚襄王劉注夫婦墓的描述,不僅展示了古墓的宏偉與精致,更通過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思考,引發(fā)了關(guān)于生死、權(quán)力、文化傳承等哲學命題的思考。文章的結(jié)尾,作者從古墓的幽深走向外界的炎熱,這種從冷到熱的轉(zhuǎn)變,不僅是對環(huán)境的描述,更是一種從歷史到現(xiàn)實的思考。它提醒我們,無論歷史的風云如何變幻,自然與生活始終在繼續(xù)。作為后來者,我們既要尊重歷史,也要珍惜當下,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為未來的生活增添色彩。這篇文章既是對歷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探尋。它不僅讓我們領略了九里山的自然之美,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歷史的深邃與人性的復雜。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閱讀這樣的作品,無疑是一次心靈的凈化和思想的啟迪。佳作力薦賞閱,感謝賜稿曉荷!【曉荷編輯:芹芹森】【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407060015】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芹芹森        2024-07-04 10:58:44
  文章的筆觸細膩而深刻,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歷史的滄桑,也讓我們思考了生命的意義與文化的傳承。為作品點贊,祝老師生活愉快!
回復1 樓        文友:風土人情        2024-07-06 22:51:20
  感謝芹芹森老師的辛苦編輯。
2 樓        文友:東辰        2024-07-04 14:08:33
  厚重筆墨帶領我們穿越,好文,歷史就是這樣,震撼讀者的,更為震撼是您,拜讀欣賞風土人情老師佳作。品讀學習了。好文再敬。
回復2 樓        文友:風土人情        2024-07-06 22:53:30
  感謝東辰老師的稱贊,寫作路上攜手共進。
3 樓        文友:陌小雨        2024-07-06 19:13:37
  恭喜老師斬獲精品!
山本無憂,因雪白頭……
回復3 樓        文友:風土人情        2024-07-06 22:54:18
  感謝小雨老師一如既往的鼓勵。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