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淡泊寧靜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與魂】【寧靜】丹江習俗(散文)

精品 【江山·根與魂】【寧靜】丹江習俗(散文)


作者:老笨熊李春勝 榜眼,26906.14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92發(fā)表時間:2024-07-30 13:58:29

人死了,兒女們燒紙上香免不了。根據(jù)民間說法,死去的親人在升入天堂的陰路上會有很多小鬼擋道,兒女們要給逝者送些錢買路,畢竟“有錢能使鬼推磨”。遇到過年、重大的祭奠節(jié)日,也要對先人上墳燒紙,遇到死者的忌日也給先人燒紙,這是丹江流域傳承下來的習俗。
   但是,如果你第一次到南水北調(diào)移民村,而且是正趕上清明或陰歷十月初一的時候,晚上你盡量別出來,怕把你驚著。因為在十字路口處,總有人燒紙上香,而且大部分都是老人,老人們在通過這種方式祭奠葬于地下的亡靈。
   按理說,在墳頭燒紙祭奠總比這種方式要好得多,起碼能和親人的尸骨更接近。這對于年輕人來說不費吹灰之力,親自到親人的墳頭站一站、看一看,拈香燒紙,寄托哀思,告慰先人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開上車,一路兜風,很快就能到達目的地。但對于上了歲數(shù)的老年人來說,行動可就沒有那么自由了,不搬遷時,他們在老家,有可能通過近距離的途徑來表達這種情思。一搬遷,距離遠了,而且不是一般的遠,再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沉甸甸的思念那就是渴望不可及的事兒了。一是由于腿腳不利索,上下車都吃力;二是由于路途遙遠,中途的吃喝拉撒都有諸多不便;三是回到闊別已久的丹江庫區(qū)老家,住宅上都已經(jīng)是茫茫的水道,左鄰右舍都搬走了,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還有一點,先人的墳塋大部分在丹江岸邊的荒山上,如今已經(jīng)是荊棘攔路,要想奮勇向前,必須攻堅克難。這對于年輕人來說都有一定的難度,況且是老年人,讓他們登上荒山更是癡人說夢。
   老人們祭奠先人的方式很簡單,但很嚴肅。一到夜幕降臨,老人們拿著香紙來到十字路口,用草木灰在地上撒一個圓圈,然后跪下上香、燒紙、磕頭,喊上親人的稱呼,寄托思念。這種風俗在丹江庫區(qū)早早就有就有,但不常見。遠距離安葬逝者的現(xiàn)象不多,所以一到祭奠的日子,就直接到墳頭上表示。搬遷后上了歲數(shù)的移民遠離熱土,在墳前飲水思源、延續(xù)香火已不大現(xiàn)實,就采用了這種古老典樸的傳統(tǒng)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地下親人的哀思。
   沒有哪本教科書指導后人們跪拜祖先,但丹江的后人們都會,也都知道自己找不到先人們墳頭時,在十字路口撒灰圈祭奠,這是老祖先傳下來的規(guī)矩,是一種傳統(tǒng)。燒紙化錢、虔誠上香,地下先人能不能收到這份思念?大概凡人誰也不知道,燒與不燒,逝者不會拿你怎么樣,反正他們已經(jīng)死了,他們不會告訴你他們?nèi)笔裁?、少什么。但陰陽兩隔、人鬼殊途一旦成了事實,入土為安的先人在那廂的情況,后人們只有通過夢境才知道。后人們和步入天堂的先人們的溝通總要有個方式。于是,老祖先就想出了燒紙上香這個媒介,后人們就通過這個途徑來尋找心靈的慰籍。
   燒紙上香一直是丹江流域的傳統(tǒng),是人們思念祖先、感恩戴德、對親情藕斷絲連的重要載體,也是生命與死亡、生存與信仰的重要紐帶。雖然社會已進入到了高度的文明,但這一文化傳送帶仍有不可小覷的意義,傳承與發(fā)展,開脫與進取,都不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個“源”、這個“本”就是閃光的東西,是后人們砥礪前行的動力。社會不同,說法不一,但蓋棺論定后的那個結(jié)論就是一種無形的財富,是對逝者一生辛勞的總結(jié),也是后人們耕讀傳家、尊老愛幼、以人為本、后繼有人等精神層面的一種鼓勵和鞭策。
   說愚昧也好,說陋習也成,說迷信也行,但無論哪種說法都改變不了的一個事實是:自古以來人們普遍認為靈魂存在,不然不會落下諸如“在天有靈”“失魂落魄”“魂牽夢繞”“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詞語沉淀,而且“流芳百世”一詞更固定了先人們的功德,希望他們的優(yōu)良品質(zhì)繼續(xù)影響感化著子孫后代的命運。一代又一代丹江人通過燒紙燒香在向先人表達敬意、感激、感恩之情的同時,又言傳身教下一代要學會繼承。
   十字路口的火光映襯出來的是莊嚴、虔誠、肅穆的形象。老人們燒紙上香祭奠,不可能不告訴兒女們,也不可能只簡簡單單說一句要去給地下祖先上墳燒紙,他們肯定要把先人們在世時的優(yōu)良品質(zhì)、優(yōu)點、告誡的話語說給兒女子孫們,這就是親情教育,燒紙上香僅僅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對親情的回味,對地下先人影像的追憶。是一種象征性的交流,通過這個虛擬性的交流,傳承了人間親情,延續(xù)了人間的煙火,繼承了人間最美好的東西,讓后人在走南闖北的闖蕩中,坦然面對挫折和逆境,時刻保持著內(nèi)心的那份執(zhí)著、樂觀、平安、堅韌的態(tài)度。
   不敢茍同的也是眾多的老百姓接受不了的是種種雜音的出現(xiàn),把燒紙上香祭奠先人歸咎于不文明、粗俗。然而正是這種不文明,構(gòu)成了丹江流域的文明,構(gòu)成了楚文化的文明史,眾多流域的文明的交互重疊,構(gòu)成了中華大家庭的文明禮儀,以種種理由對“不文明”方式的指責和挑戰(zhàn),不利于傳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不利于推動文明的進步與發(fā)展。
   有人說祭奠先人也要與時俱進,什么是與時俱進?與時俱進是指與時間同步前進,奮斗者始終站在時間的前言,勇立潮頭。這對活人來說是一種開拓進取、奮發(fā)有為的態(tài)度,但對于已經(jīng)步入天堂的幽靈來說,他能與時,但俱進不了,他的生命凍結(jié)在他升天那一刻,你與時了,他卻難以俱進。對老祖先的溝通再用“洋”“新”“奇”的方式,他們吃不準,也接受不了,這種與時俱進其實是故步自封。說白了,這是中西方精神文化碰撞的結(jié)果,這種交融就叫滲透,是思想滲透、傳統(tǒng)滲透、精神界的文化滲透。
   當然,凡事都需要“度”衡,要有個“度”的底線,若突破了“度”就失去了意義或者適得其反。燒紙上香也一樣。燒紙上香無可厚非,但搭車燒高檔紙扎的鋪張浪費,卻是對先人勤儉持家的傳統(tǒng)美德的褻瀆,也是對環(huán)保的挑戰(zhàn);燒紙過程若遇風或高溫或在森林邊,可以取三張紙聊表心意,畢竟安全重于泰山,畢竟古人以“三”表示多數(shù)。
   在傳承丹江楚文化物質(zhì)文明的同時,精神層面的文明也應從數(shù)千年來所蘊含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上去理解其深度和廣度,從而更好地沿襲和弘揚老祖先所留下來的傳統(tǒng)和風尚。

共 2355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作者以細致的筆觸,敘說和描寫了丹江的燒紙上香、祭奠亡人的習俗。其實,這一習俗在古老的中國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習俗,只是丹江地區(qū)比較特殊,作為庫區(qū)移民,家鄉(xiāng)是回不去的思念,亡人是遠隔山水的悼念。因此,這一習俗也就有了合理的因素。文章主題鮮明,不躲不藏直接闡明觀點,既燒紙上香、祭奠亡人的習俗是一種傳統(tǒng),是秉持祖先的做法,傳承下來的一種悼念亡人的做法。同時,也旗幟鮮明地指出了,不能簡單對這一古老傳統(tǒng)說三道四。實際上,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造就了許多文化類別,這其中包括神鬼靈魂的文化,鐘馗捉鬼,聊齋志異,重慶那邊還有個鬼城,大抵都是這種文化的表現(xiàn)。文章說理透徹,條理清楚,邏輯順達,特別是對移民的實際情況非常了解,用生活的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可謂是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當然,對于這一習俗也還存在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認知,小編主張不打棍子、不戴帽子,只做認真的分析思考,從作者的字里行間去理解這一習俗的深度和廣度,認真思索怎樣更好地沿襲和弘揚傳統(tǒng),怎樣辯證處理好習俗與城市衛(wèi)生環(huán)保的關系。一篇有獨特立意的散文,推薦文友閱讀,一起思考秉持古老文化傳統(tǒng)的意義?!揪庉嫞盒∝i她爸】【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407300021】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小豬她爸        2024-07-30 14:02:21
  家鄉(xiāng)是回不去的思念,亡人是遠隔山水的悼念。文章主題鮮明,不躲不藏直接闡明觀點,既燒紙上香、祭奠亡人的習俗是一種傳統(tǒng),是秉持祖先的做法,傳承下來的一種悼念亡人的做法。感謝老笨熊李春勝老師賜稿寧靜社團,期待精彩繼續(xù)。
一本正經(jīng)說胡話,嬉皮笑臉吐真言。
2 樓        文友:小豬她爸        2024-07-30 14:02:43
  佳作欣賞,已向精品審核組申報!
一本正經(jīng)說胡話,嬉皮笑臉吐真言。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