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獎】母親的手搟面(散文)

精品 【曉荷.獎】母親的手搟面(散文)


作者:青李子 布衣,287.3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15發(fā)表時間:2024-10-06 21:33:35
摘要:母親的手搟面,已不僅僅是一道美食,它承載著母親的愛,承載著家的溫暖,是我們心中永遠無法割舍的情懷,也是一種愛的傳承。那種溫暖的愛,從母親的手中,傳遞到我們的心里。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只要想起母親的手搟面,就仿佛回到了那個充滿愛的家園。

國慶節(jié),我回到了家鄉(xiāng)。在那熟悉的小院里,又一次吃到母親做的手搟面。母親今年已是80歲高齡,她做的手搟面是全家最愛的美食,也是她最拿手的。
   母親的人生經(jīng)歷豐富而坎坷。上學時趕上三年自然災害,作為家里的長女,她備受姥姥疼愛。畢業(yè)后,本有機會去邢臺市里的工廠上班,可那時工廠的伙食也沒有保障,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姥姥說,在外挨餓不如在家挨餓,還能守著家人。于是母親便留在了農(nóng)村,成為了一名農(nóng)民。19歲那年,母親嫁給了父親,當時的她還什么都不會做,搟面條自然也不會。二奶奶就像教自己孩子一樣,耐心地教母親紡花織布、縫衣做鞋、做飯以及干農(nóng)活等。母親回憶起她第一次搟面條,那是給二奶奶做生日的時候。當時白面稀缺,只能用雜糧面摻著榆皮面來搟,搟出的面條足有筷子粗。隨著時間的推移,母親搟面條的技術日益精湛,手搟面也成了我們全家人解饞的佳肴。
   小時候,有一次我得了痄腮,腮幫子腫脹疼痛,什么都吃不下。母親見我燒得滿臉通紅,焦急萬分。她東家借西家找,才做了一小碗稀拉拉的面條湯,里面還臥著一個荷包蛋。那面條湯散發(fā)著濃郁的醋油香味,聞著那香味,我似乎忘記了疼痛和發(fā)燒,一骨碌坐起來,雙手捧著碗舍不得吃,只是貪婪地聞著。母親扶著我的后背和肩膀,催促我趁熱吃,說這樣能發(fā)發(fā)汗、排排毒。在母親的催促下,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那碗面。在我記憶里,那是母親做的手搟面最美味的一次。
   此后,只要我饞了,就會偶爾假裝肚子疼或其他不舒服,纏著母親做手搟面。要知道,當時我的家鄉(xiāng)威縣是邢臺東窮八縣之一,白面并不充裕。到我讀中學住校時,帶的干糧還都是厚厚的玉米面餅子。后來,我讀大學、參加工作、成家立業(yè),離開了家鄉(xiāng)。由于成家后的一些特殊情況,直到2009年我才在節(jié)假日回到母親身邊。每次回老家,除了待客時的餃子和大鍋菜,我最盼望的就是母親做的手搟面。
   去年“十一”回老家時,看到母親滿頭白發(fā),走路艱難,脊背也被歲月壓彎了。我決定親手做一次手搟面給母親吃。那天,正好鄰居家大娘來串門。我從陶瓷盆里挖出母親和好的面團,瀟灑地甩在案板上,又抓了一把補面撒勻。母親和的面很硬,我使出渾身解數(shù),甚至想踮起雙腳把整個身子壓上去。大娘看到后笑著說還是讓你母親來做吧,你就算把吃奶的勁兒都用上,也搟不出像樣的面來。我雖好強,但在搟面條這件事上確實無能為力,只能讓母親來做。母親接過面團,她先將面團揉成一個圓滾滾的團子,然后用搟面杖輕輕按壓。她微微彎著腰,眼睛緊緊盯著面團和搟面杖接觸的地方,眼神中透著一股認真勁兒。她雙手握住搟面杖,一下又一下地搟動,動作沉穩(wěn)而有力。搟面杖在她的手中來回滾動,就像一個聽話的魔杖,每一次滾動都使面團向外擴展一點。母親的身體也隨著搟面杖的節(jié)奏微微晃動,仿佛她和搟面杖、面團已經(jīng)融為一體。隨著面皮逐漸變大變薄,母親的神情更加專注,她會時不時地在面皮上再撒些面粉,防止粘連。她的手指輕柔地將面粉均勻地抹開,那動作既迅速又細致。她的手臂就像兩個精準的杠桿,不斷調整著搟面杖的力度和方向,面皮在她的手下越來越薄,越來越大,卻始終保持著圓形。
   當把面皮搟到一定程度時,母親會停下來檢查面皮的厚度是否均勻。她用手輕輕觸摸面皮的各個部位,那神情就像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工匠在檢驗自己的作品。如果發(fā)現(xiàn)某個地方厚了,她會調整角度,再次用搟面杖在那個地方輕輕搟壓,直到滿意為止。她的眼神里充滿了對完美的追求,不容許面皮有絲毫的瑕疵。
   現(xiàn)在回想,那面團在母親手里就像變魔術一樣,變得柔軟又服帖??粗赣H也沒怎么用力,可那在我手下像鋼塊一樣的面團,卻一點點被攤開、變薄、變大,形狀還始終是完美的圓形,最后再變成一張薄得能透出光亮的面皮。記得當時大娘打趣我說讓我回來好好練練,看今年母親能不能吃到我搟的面條。
   一年過去了,我再次提出要給母親做面條。母親笑著答應了,但她還是不放心我這個常年吃食堂的人能否和好面,說先和好面餳著,等午睡醒了再搟。我學著母親的樣子連說三個好字回應她,臨了還不忘跟母親開個玩笑,小女遵從母親大人之命。
   每次我回老家前,母親都會提前把我的被褥曬好,鋪在大炕上,挨著她的被窩。她心疼我開車勞累,讓我好好休息。到家這天我睡醒時已經(jīng)四點了,發(fā)現(xiàn)母親不在身邊,看到案板上又鋪好了一張圓形的面皮。我有些心疼又有些埋怨地問母親,不是說我搟的嗎?母親解釋說她用涼水和的面,不好晾干,怕做晚了父親會著急。父親雖然耳聾,但總是默默地承受著母親“甩”過來的各種事情,而母親偶爾不好意思地打個哈哈,父親還以為是在表揚他,像個害羞的孩子一樣撓著頭笑。
   我怎么會不懂母親的心呢?我是多么想讓母親吃到我親手做的手搟面,像她小時候照顧我那樣,親手端給她吃啊。可母親總是說她現(xiàn)在還能干,用不著我,等到她干不動了,就只能讓我干了。聽母親這樣說,我倒希望永遠沒有我干的機會。
   這次,切面條我是在旁邊看著母親的,希望看樣學樣。母親將搟好的大面皮小心地折疊起來,動作輕柔而有序。她的手指捏住面皮的邊緣,一層一層地折疊,每一層都疊得整整齊齊,那認真的神態(tài)就像在折疊一件珍貴的綢緞。她的眼神中帶著一種小心翼翼,生怕把面皮弄破或者弄亂。疊好后,母親拿起菜刀,專注地看著折疊好的面皮。她的手握緊菜刀把,手起刀落,一刀一刀地切著,刀下發(fā)出好聽的聲響。她切的動作不快,但每一刀都很精準,面條的寬度均勻一致。她的身體微微前傾,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刀下的面皮,那個時候,仿佛周圍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剩下她和眼前的手搟面。隨著刀的起落,一根根粗細均勻的面條就誕生了。
   “真好吃,真好吃!”拌上母親燒著果木火用鐵鍋炒的醬茄子,美味的面條也沒能堵住我的嘴,忍不住發(fā)出稱贊之聲。
   父親應該是看懂我說的話了,他說喜歡吃你娘搟的面條,就多回來幾趟,往后是見一面少一面。說著說著,眼眶里涌出淚花。他低下頭,從兜里掏出手絹,悄悄地擦拭。
   母親平時最不喜歡看父親流淚,這次也是。母親略有點不耐煩地說他們家人都這樣,好哭。你說說話就說話唄,哭什么呀!若不是母親這句話,我也要流淚了。說實話,我也愛哭,原以為是歲數(shù)大了,感情脆弱,今天算是找到根兒了。
   我的37歲大外甥,如今已是某省農(nóng)大一個學院的副院長,他看到我“曬”母親的手搟面,接連發(fā)出流口水的表情。他和我一樣,畢業(yè)后留在了外地,他最饞的也是我母親——他姥姥的手搟面。
   母親的手搟面,已不僅僅是一道美食,它承載著母親的愛,承載著家的溫暖,是我們心中永遠無法割舍的情懷,也是一種愛的傳承。那種溫暖的愛,從母親的手中,傳遞到我們的心里。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只要想起母親的手搟面,就仿佛回到了那個充滿愛的家園。

共 2701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在這篇充滿溫情的文章中,母親的手搟面如同一條貫穿始終的情感紐帶,將往昔的歲月、家人間的愛與關懷緊密相連。手搟面看似只是一種食物,卻在作者的筆下被賦予了深厚的意義。從母親最初學習搟面條的艱辛歷程,到它成為全家人解饞的佳肴,這其中蘊含著生活的不易與家庭的傳承。母親的人生經(jīng)歷,如上學時趕上三年自然災害,放棄進城工作的機會留在農(nóng)村,這些背景故事為手搟面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厚度。每一道搟面條的工序,都仿佛是母親書寫愛的方式。從揉面時的認真專注,到搟面皮時那如同與面團融為一體的熟練動作,再到切面條時的精準有序,無不展示出母親對家人的愛和對生活的認真態(tài)度。作者回憶自己生病時母親做的那碗面,那碗充滿醋油香味、臥著荷包蛋的面湯,不僅僅是緩解病痛的食物,更是母親愛的滋養(yǎng)。而那些小時候為了吃到手搟面假裝生病的小插曲,既充滿童趣,又體現(xiàn)出手搟面在作者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母親逐漸老去,歲月在她身上留下了明顯的痕跡。她的滿頭白發(fā)、艱難的步伐和彎曲的脊背,都與她依然熟練地制作手搟面形成鮮明對比。這讓我們看到,即便歲月無情,母親的愛卻始終如一。作者試圖為母親做手搟面的情節(jié),充滿了感人的力量。從努力卻失敗,到看著母親再次操刀,這個過程中有著作者對母親的心疼、對家庭角色轉換的思考以及對母愛的深刻理解。文章中的父親也是一個溫暖的存在。雖然耳聾,卻默默承受著母親的一切,他的流淚和對母親手搟面的喜愛,同樣反映出家庭中深厚的情感。而大外甥對姥姥手搟面的垂涎,進一步表明這種家庭的溫暖和情感傳承跨越了代際。母親的手搟面,已然超越了食物的范疇,成為家庭情感的凝聚點,是家的溫暖和母愛的象征。它承載著過去的回憶、現(xiàn)在的關懷,并將持續(xù)傳遞到未來,成為家族成員心中永遠珍視的寶藏。它提醒著我們,無論生活如何變遷,家庭的愛與溫暖始終是我們心靈的歸宿。感謝賜稿曉荷。佳作推薦共賞!【編輯:汪震宇】【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410070022】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汪震宇        2024-10-06 21:35:53
  這篇文章就像一杯暖茶,緩緩流入心田。作者以母親的手搟面為線索,細膩地描繪出家庭的溫暖與親情的深厚。文中母親的形象刻畫得十分生動,從她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到熟練制作手搟面的過程,每個細節(jié)都充滿愛意。而作者自己與手搟面之間的故事,更是喚起了讀者對家庭美食背后情感的共鳴。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通過手搟面這一載體,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人不禁沉浸其中,感受到家庭的力量和親情的珍貴。
回復1 樓        文友:青李子        2024-10-07 05:57:54
  感謝老師犧牲節(jié)假日的寶貴時間編輯、寫按及留評,感謝老師的鼓勵!老師與“曉荷”家人的鼓勵,就是我繼續(xù)努力的動力,再次感謝!
2 樓        文友:汪震宇        2024-10-06 21:37:05
  文章寫得太棒了!母親的手搟面串起了整個家庭的故事。從母親的成長、婚姻到家庭生活,手搟面始終是愛的象征。作者在描寫母親制作手搟面的過程時,細致入微,仿佛讓讀者看到了一位慈祥的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同時,文中的家庭互動充滿溫情,無論是父親的默默付出還是大外甥的垂涎,都讓這個家庭顯得格外真實和溫暖。這不僅是一篇關于美食的文章,更是一篇歌頌母愛與家庭親情的佳作。
回復2 樓        文友:青李子        2024-10-07 06:13:02
  母愛,是說不盡的話題,我只是記錄了老母親日常的一件小事兒,感謝!讓您費心了,再次感謝!
3 樓        文友:何葉        2024-10-06 21:58:14
  這文我喜歡!讀后感覺特別溫暖!一篇有溫度的文母愛永遠是第一的。
何葉
回復3 樓        文友:青李子        2024-10-07 06:04:28
  感謝社長的鼓勵!我是希望在父母健在時,多留下一點他們的影像和文字。身在外地,不能常陪左右,便以這點心意權作一點安慰吧。我入咱們“曉荷”這個家時間不長,已經(jīng)感受到了溫暖,我總覺著我是個有福氣的老孩子。
4 樓        文友:陌小雨        2024-10-06 22:03:02
  這篇文章以母親的手搟面為線索,深情描繪了家庭的溫暖與愛。從母親制作手搟面的過程,到家庭成員對手搟面的情感,無不展現(xiàn)生活的酸甜苦辣與愛的傳承。它觸動心靈,讓我們明白家的溫暖永恒不變,是值得品味的佳作。
山本無憂,因雪白頭……
回復4 樓        文友:青李子        2024-10-07 06:06:16
  謝謝小雨老師的點評與鼓勵,每個家庭都有一位慈愛且辛勞的母親。感謝!
5 樓        文友:水中天        2024-10-07 08:07:49
  的確,母親的手搟面,不僅僅是一道美食,更承載著深深的母愛和家庭的溫暖。文章字里行間流露著真情,讓人心動。拜讀佳作,問好老師!
回復5 樓        文友:青李子        2024-10-07 18:27:05
  感謝老師留評!說實話,很喜歡吃母親做的手搟面。愿您也喜歡吃面,哈哈哈
6 樓        文友:何葉        2024-10-07 21:24:00
  恭喜精品!姐真棒!文章好暖心!曉荷有你更精彩!期待姐更多精彩!
何葉
回復6 樓        文友:青李子        2024-10-08 05:07:49
  剛過了節(jié),收到了紅豆,特別的禮物,喜歡。感謝“曉荷”的用心與推薦!感謝!
7 樓        文友:冬陽先生        2024-10-08 10:19:54
  手搟面不是最好吃的面食,但母親做的手搟面絕對是最好吃的面食。因為每根面條里都裹滿母親的愛,湯水里都噙滿了母親的柔情。一篇令人感動的文章,文墨末父親的話不禁讓人潸然淚下,是啊,80歲的母親,見一面少一面了。不管我們多大年齡,在父母跟前可以放下所有的堅強與偽裝,去做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好文點贊,拜讀學習。
8 樓        文友:陌小雨        2024-10-08 11:30:30
  恭喜老師斬獲精品!
山本無憂,因雪白頭……
回復8 樓        文友:青李子        2024-10-08 18:28:21
  感謝老師鼓勵!母親做的飯,都是最美味的。謝謝!
9 樓        文友:淡文竹雅        2024-10-08 14:20:13
  手搟面,母親的味道,暖心,回味無窮!學習欣賞老師美文!恭賀獲得精品!
靜心讀書,安心寫字。
10 樓        文友:芹芹森        2024-10-08 21:55:56
  恭喜老師獲得精品!
共 10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