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拖拉機(散文)

精品 【流年】拖拉機(散文)


作者:虞臣 童生,566.8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95發(fā)表時間:2024-10-15 18:02:55

第一次見到拖拉機時,很失望,那小小的、怪怪的模樣,與我腦子里固有的形象相去甚遠。
   此前,我只見過拖拉機圖片,來自識字課本與配套掛圖,記得老師還拿了一張一元紙幣作參照。60版一元幣是紅色的,正面圖案就是一臺拖拉機,與影視中戰(zhàn)場上的敞篷吉普車有幾分相似。大大的機頭,女機手扶著方向盤,一頭短發(fā)被風揚起,使得畫面頓時有了動感。老師說,這是在黑龍江,那地方冬天零下四十度,春耕人工刨不開凍土,夏天跟這兒一樣種水稻。
   啟蒙老師不會講普通話,講解不夠生動,這并不影響一雙雙小眼睛中的求知欲,同學們驚嘆、羨慕,針對拖拉機,或女拖拉機手,而我偏偏是老師手中的錢。我坐在前排偏左的位置,老師從錢夾取出一元紙幣時,我看到里邊還有十元幣,那個年代面值最大的人民幣,圖案俗稱工農兵或大團結。以致我開了小差,很多細節(jié)難以回憶出來。一元幣圖案為第一批國產的“東方紅”中型拖拉機,基本復制蘇聯產“莫特斯”中拖,首先裝備新疆建設兵團,女車手叫梁軍。下部分被裝飾花紋占據,只有半截拖拉機,小半個橡膠輪,所耕水田還是旱地更無從知道。掛圖與課本上的拖拉機,似乎為履帶式的,可能確實在黑龍江,可能是蘇產“莫特斯”。老師說拖拉機從稻茬地開過,就變成平整的細土,可直接播種了,至于拖拉機是如何工作的,老師也說不清。按我當時的想象力,拖拉機底下裝著三排鐵耙,分別負責翻土、碎土、整平。
   人民公社時代,我們大隊劃分十六個生產隊,從我所在一隊編排,順時針轉過來,十六隊與我們僅隔著一條田埂。十六隊一直是窮隊,稻麥產量低,副業(yè)收入差,分紅工價低。為了改變落后面貌,公社派一名副書記部蹲點扶貧。
   這是1973年秋播季節(jié),這天,公社剛剛在這里開完現場會。田里插滿紅旗,臨時架了兩個高音喇叭,田埂上參觀隊伍絡繹不絕。核心主題“薄片深翻”,精耕細作,要求麥埨可見土塊不大于雞蛋。農民照常在田里坌田、碎土、做埨、撒種、開溝,活兒明顯比平時講究。麥埨上有幾把專為現場會打造的創(chuàng)意鐵耙,個頭大,刀齒多,有橫有豎,重量相應也大得多,供參觀者體驗,多數人堅持不了幾下。我擠在人堆里看熱鬧,也曾體驗了一把,能舉起來就不錯了,鄉(xiāng)間能有幾個大力士使得動這家伙呢。母親問我有沒見到拖拉機,我說只見過幾把大鐵耙。
   拖拉機出現在下午三點后,說剛剛船運過來,一幫小伙伴再次來到熟悉的田頭。咋不早晨就到呢,好多參觀者已經回去了。是全新的,紅色機頭藍色機身,喘著粗氣,突突吐著黑煙。聽人說,田腳有點爛,窄窄的鐵輪陷下去,拖拉機跑不動。機手從座位上下來,把凳子推向一邊,放下離合器,拖拉機開始往前走。隨即推了一下操縱桿,聽得噗噗的撞擊聲從罩殼中響起,尾輪過處泥巴變成小塊,一些泥塊從擋板與地面縫隙中飛出來。機手雙手扶把跟著拖拉機走,一眾人也跟著拖拉機在田埂上往前走,看它到橫田埂拐彎兜回來,從那邊回頭走,到那一頭再拐過來直行。拐彎翹起機尾時,我看到藏在罩殼中彎彎的刀片,哦,原來是依靠刀片的轉動翻土、碎土,并沒有想象中的鐵耙。
   心心念念的拖拉機,這么小,這么簡單,不禁有些困惑,有些失落。老師也是這個生產隊的,在眾多自發(fā)的參觀者中,沒見到他身影,否則我會毫不猶豫向他表達我的疑問。一臺拖拉機能抵四五十個壯勞力?目測那塊地不到兩畝,一個小時都沒耕完。拖拉機是新生事物,更多具有表演性質,向廣大農民傳遞一種信號。機手供職于公社農機站,剛剛在縣里參加農機短訓班,尚不熟練,行走線路歪歪扭扭。
   這臺拖拉機在田頭停了幾天,沒見它耕多少地,爾后不知去了哪里。次年開春,蹲點干部就走了,這季小麥收成是否比往年好,不得而知。十六隊是離望虞河最近的村莊,坯場跟我們隊緊挨著,論起早貪黑拼死拼活這個隊是出了名的?;謴透呖嫉淖畛鯉啄?,這個隊考上大學的特別多,是因為日子苦,孩子們繼承了父輩的拼搏精神,立志“書包翻身”。
   拖拉機來了,全大隊里只有四臺,四個小隊合用一臺,聊等于無。拖拉機來得很是時候,在翻雙季稻的“雙搶”季節(jié)。前季稻生長期不過兩月,“擱田”不可能徹底,很多田塊割稻時田腳還是爛的,低洼田更是深一腳淺一腳。以往翻耕,牛承擔部分,大部分靠人工。我就參加過開早工坌田,稻板田上了薄薄的一層水,刀齒鐵耙舉起落下,單靠重力就能切入泥土,扒拉稍些使勁。這種田,最合適拖拉機旋耕。潮濕的前季稻柴草鍘碎了,撒在田里,旋耕能將多數柴草埋入土中。
   拖拉機手有兩人,一個是我們隊里的二狗,另一位是三隊的保根。其他兩個生產隊沒有機手,這八竿子打不著的優(yōu)越感也讓我們在那兩個小隊的同學面前有了底氣。
   二狗是有大名的,不知有無上完初中,高中肯定沒上,如何會選上他,跟家族勢力有一定關系。他五短身材,家有一副用兩爿磨盤組裝的石擔,相當于舉重杠鈴,大概120斤,我見過他氣喘吁吁能舉十來下。傳言他能一拳敲碎兩塊八五磚,或者一疊小瓦,我從未親眼目睹,哪有那么多磚瓦供他奢侈表演呢。成人心理與孩子不同,大人可能畏其武力,男孩子則是朦朧的英雄情結。據說他到四隊耕田時,不知何故跟該隊一個同齡青年發(fā)生爭執(zhí),那位人高馬大,也算小有名氣,卻被二狗輕松拿捏。傳言中還有若干細節(jié),為了求證,我親口問過二狗,口氣中不乏崇拜,他把頭一扭,哼了一聲,說某某啊,他有什么本事!
   保根胡子拉碴,性情溫和,喜歡跟人攀談,喜歡開玩笑。那年代能成為拖拉機手的,都是佼佼者,至于技術好與否,外行不懂。為了方便田間管理,農田都用田埂與溝渠分割成長方形,一畦在一畝半左右。兩頭是拐彎掉頭的地方,由于重復旋耕,攪得跟爛湖塘一樣,過度起漿,反而不好插秧了。后來有人提了建議,如環(huán)形跑道一般往內一圈圈縮小,節(jié)約時間又保證質量。拖拉機支架掛兩支鏵式犁,通過機頭牽引,以彎曲的刀片和曲面,完成切割、翻土,把表面殘茬和雜草覆蓋到犁溝下面。麥茬地翻身栽種前季稻,按理先犁耕后旋耕,往往趕農時等不及旋耕就上水耙田了。中間留下伏脊、墑溝,田埂邊留下一行生泥,兩端入犁、起犁的地方耕得淺,被車輪反復碾壓,耙田整平很花人工,要坌田角,要抓土把墑溝填平。后季稻收割后種“三麥”,那時尚未推廣免耕,要做成一個個中間隆起的埨頭,隔兩個埨頭中間開一條排水溝,與毛渠相通,田型瘦長及低洼田塊中間加一道橫溝。人工坌田三人一組,兩邊有意識往中間抓泥形成埨頭雛形,如果犁耕時不注意,大條的土垡做埨頭劈溝也很麻煩。農民經常私下埋怨,可能確實認為是犁耕本身的缺陷,也可能抵牾機手技術。
   耕牛與“鐵?!惫泊娴臅r間不到一年。這年冬天,我在上學途中見到十隊倉庫場宰牛,全隊男女合力將一頭老牛放倒,接下來的場景異常慘烈,不忍寫出來。我們隊里圍繞耕牛的處理曾有過爭論,不少人主張跟十隊一樣,宰殺分牛肉。最終它賣給了屠宰場,據說只賣了500元。自己殺也是殺,送到屠宰場也是殺,對于一個隊來說500元不算什么,有人說見不得那血腥場面。
   牛去棚空,依然存在了一年多,成為拖拉機的臨時停放地。牛棚的框架是粗大的原木,以簡單的卯榫結構搭成,人字頂稻草覆蓋,遮陽通風,本是我們避暑的好地方。自從鐵牛入駐,地上落滿車輪上帶來的泥巴,還有一攤攤機油污漬,我們就不想去了,改去河邊船房。
   輪到拖拉機來耕田,隊里安排一戶人家“開伙倉”,四五個菜,還有酒,戶主多少沾點光,你道是隨便選的,不是隊長就是會計家。拖拉機出了故障,拉到牛棚里維修,隊長在邊上陪著笑臉遞煙,催問什么時候能修好,機手耳輪兩邊卡著來不及抽的香煙。
   第二年雙搶,每個生產隊都裝備了一臺拖拉機,那臺之前只占四分之一的拖拉機歸了我隊,隊里又添了一位機手小文。隊里三位高中生,一位進了社辦企業(yè),一位當了民辦教師,小文家境差,沒有門路,白念了十年書,依然回隊修地球。隊里十多個男青年,誰不想當這個美差呢,也許自覺底氣不足,也許不想與二狗共事,總之沒去搶。不敢就不敢唄,卻看機手省力又自由,拿著全隊最高工分,又嫉妒又怨恨。二狗脾氣橫,他們不敢惹,于是拿小文撒氣,還起哄,要求輪流開拖拉機。
   小文愛看閑書,肚子里有些貨色。他說不上文質彬彬,但毫無農民式的粗野,如果你覺得他真沒有脾氣,那要看場合。有一次小文在水田里旋耕,男人們在隔壁“發(fā)擔”,就是把灰潭里的的漚肥挑到水田里,大聲嚷嚷責備小文耕得不好,小文把搖把往眾男身邊一甩,回家拿了畚箕扁擔,說,發(fā)擔我會,擔子不會比你們小,你們誰有本事爬上去,天黑前把這片地耕好!這事驚動了隊長,小文說受夠了眾人腌臜話,輪就輪吧。隊長把眾人罵得狗血噴頭,幫小文出了一口惡氣。附帶說一句,小文干莊稼活也是一把好手,論蠻力、挑擔子可能比不過二狗,而論干活的巧勁,在隊里無出其右。麥田開溝兼具力氣與技術,按長度計人工,一般男勞力一天完成三十丈,得三個人工,小文開七十丈,質量也不差。
   那時電灌站灌溉能力不足,各個生產隊排隊等水,輪到半夜上水,連夜要把地耕好,否則次日無田可插,影響進度。高強度、突擊性、沒日沒夜,靠一位機手怎么行。拖拉機經常過溝渠,在高田低田間上下,需要有人架跳板。遇到輪子陷在暗溝里,越陷越深,排氣管噴吐著濃煙,需要有人塞柴捆,用樹棍撬,幫助拖拉機爬起來。
   柴油機壞了,必需要將機頭卸下來,移到開闊地方拆解,更換零件。我曾仔細研究柴油機上的標牌,機頭自重290斤,加柴油及水箱在350斤左右。也許你認為,350斤一分為二,鄉(xiāng)下男人哪個抗不動?抬與挑完全不一樣,硬邦邦的樹杠,兩人赤著腳在爛泥中跋涉,從泥濘松軟的小田埂,到水溝上的跳板,就這一點足以嚇退大部分男人。
   小文肯動腦子,就說犁耕,他不是死腦筋的內翻法或外翻法,而是根據地塊靈活運用套耕法,在幾個區(qū)域之間來回穿梭,不轉小彎,自然形成麥埨頭,埨頭之間的墑溝筆直,開溝也方便。兩端入犁起犁被壓結實的地方,通過調整方向也耕過來了,坌田角省力多了。
   “東風12型”手扶拖拉機,“東風”是常州拖拉機廠的品牌,“12型”表示12馬力,“手扶”為駕駛方式,有別于方向盤式。手扶式是有操控缺陷的,轉向靠兩側拉線分離動力,拉左邊的線,左邊車輪失去動力,右邊繼續(xù)轉動,拖拉機左轉,而在下坡時要與平路上反向操作,它實際上是沒有剎車的,不適宜高速駕駛。前進檔有6個檔位,啟動、過溝用1檔,2檔為過渡檔,正常用3檔或4檔,很少用5檔,6檔更不可能用于耕田了,高檔位在泥濘的水田中很容易失控翻車。
   我覺得12馬力的動力很大了,初中物理學過換算,12馬力等于8.82千瓦。3.5千瓦的電動機能同時帶兩臺脫粒機,有幾次電動機燒壞了,用這臺柴油機替代,那真是輕輕松松,撥到最低仍嫌轉速太快。后來見過15馬力的拖拉機和4馬力的小型拖拉機,均未得到推廣。幾十年間,這種12型柴油機在拖拉機、機帆船、拖斗車上廣泛應用。老桑塔納的動力是95馬力,帶T的汽車都在200馬力以上,12馬力算個毬,如何能干那么重的活?多年后才明白,汽車大部分裝備汽油車,適合高速運轉,而柴油車扭矩大,比較適合干重活。汽車怠速800轉,正常運行2000轉,拖拉機怠速50到100轉,工作時不過300轉,能數過來。
   我在大河加工廠見到一臺古董柴油機,中文標牌顯示產地英國,生產于1932年,是25馬力雙飛輪單缸臥式柴油機,跟“洋龍船”上的發(fā)動機相似,聲音也差不多。它巨大的曲軸露在外面,有一排氣閥或油閥,沒有油箱,一根銅管連接在架高的柴油桶側底。最顯眼的特征是有一對一人高的大飛輪,中心凸出部分加裝皮帶盤,為了安放飛輪,兩側地面掏空。這臺柴油機啟動非常復雜,至少要三四人服侍,首先得在機頭部位加熱,兩個人同時轉動飛輪預熱,正反各半圈,一個人擺弄閥門,點火后閥門的操控更頻繁。開動時頻率很低,一兩秒鐘才轉一圈,高高的煙囪穿過屋頂,聲音怪怪的,似大動物喘氣聲。運行平穩(wěn)后,才套上皮帶。二十厘米寬的單股皮帶,一圈有十來米長,連接到一根懸空地面的主軸。主軸有三十多米長,穿過幾個車間,安裝若干軸座,若干皮帶輪。主軸一直在旋轉,哪臺機器需要動力,就把皮帶套上去,不工作時將皮帶松開。軋柴糠機、磨面機、軋米機等七八臺糧飼加工機器,全靠那臺老柴油機。不管負荷輕重,始終慢條斯理,節(jié)奏分明。
   初中物理有一章專門介紹四沖程柴油機,一個周期分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環(huán)節(jié)。單缸發(fā)動機與多缸不一樣,所以要安裝大飛輪,主要靠慣性幫助啟動,其次儲存能量、緩解震動。它靠手搖啟動,車鑰匙就是曲柄式搖把,俗稱“搖折折”,形象極了,一折,再一折,裝插銷的部分很短,手握部位是雙層活動的。啟動時按下減壓閥,將搖把端部的圓柱銷與啟動軸螺旋槽口對接,用力搖動搖把,當曲軸轉速達到一定速度時松開減壓閥并持續(xù)用力搖動曲軸,直至點火啟動,槽口螺旋斜面的推力自然將搖把脫出來。

共 7278 字 2 頁 首頁12
轉到
【編者按】在這篇充滿深情的敘述中,作者以拖拉機為載體,細膩地描繪了一段跨越時代的農村生活畫卷。從最初的憧憬與失望,到對拖拉機的深刻理解,再到其在農業(yè)舞臺上的逐漸淡出,文章不僅記錄了農業(yè)機械化的滄桑巨變,更折射出個體命運與社會進步的交織律動。拖拉機,這個曾經象征著力量與現代化的符號,隨著歲月的流轉,悄然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它的故事,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時代的變遷與人生的無常。文章以平實而深刻的筆觸,讓我們感受到,無論是技術的更迭還是生活的變遷,都是我們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不僅讀到了對過去的懷念,更讀到了對未來的深思。它提醒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要學會適應變化,保持學習的態(tài)度,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前行。正如拖拉機的興衰更替,我們的人生也在不斷地經歷著“更新換代”的過程,這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文章的立意深遠,它不僅是對一個時代的深情回望,更是對人生智慧的深刻啟迪。它告訴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都應該保持一顆平和而堅定的心,珍惜過去,擁抱未來。讓我們以這篇文章為鑒,不僅為了紀念那些逝去的時光,更為了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夠以更加開闊的視野,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文章內容豐滿細膩,頗具生活氣息。編輯在此推薦大家賞閱?!揪庉嫞荷硤銮稂c兵】【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410170018】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沙場秋點兵        2024-10-16 18:46:20
  讀罷此文,仿佛穿越了時空,與作者一同經歷了拖拉機從榮耀到沒落的全過程。文章以拖拉機為線索,串聯起農村的變遷和個體的成長,展現了時代洪流中個體的微小與偉大。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情,將個人記憶與社會歷史巧妙融合,讓讀者在懷舊中感受到時代的脈動。
   文章的敘述方式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拖拉機的命運,何嘗不是人生命運的縮影?它讓我們思考,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適應并引領變化。文章雖短,卻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啟示,它告訴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那些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適應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這是一篇讓人深思的佳作,它不僅記錄了歷史,更照亮了未來。
2 樓        文友:紛飛的雪        2024-10-20 15:39:09
  品文品人、傾聽傾訴,流動的日子多一絲牽掛和思念。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賜稿流年,期待再次來稿,順祝創(chuàng)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