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星】故鄉(xiāng)幽思(散文)

精品 【柳岸·星】故鄉(xiāng)幽思(散文)


作者:江親蓮 秀才,1158.3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642發(fā)表時間:2024-12-12 10:24:46
摘要:兒時是人生的美好時光,鄉(xiāng)村是歡樂的熱土、希望的田野。當兒時遇上鄉(xiāng)村,注定會在漫漫人生長河中鐫刻下深入骨血的印記。

兒時是人生的美好時光,鄉(xiāng)村是歡樂的熱土、希望的田野。當兒時遇上鄉(xiāng)村,注定會在漫漫人生長河中鐫刻下深入骨血的印記,滋養(yǎng)和啟迪我們行走在紛繁人世間,堅守本真初心,沉淀人生智慧,散發(fā)星點微光,溫暖四周。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在小山村長大的孩子,應該說我的整個兒時記憶都是在小山村度過的。那里,地處合江縣的西北角,距離縣城一個多小時車程,距離瀘州市區(qū)兩個小時車程,有近1000戶人家。雖然沒有四通發(fā)達便利的交通,沒有帶動力強的支柱產(chǎn)業(yè)項目,但有一個又一個綿延起伏的山丘,一片又一片望不到盡頭的竹林,一塊又一塊錯落有致的梯田和麥地,以及一戶又一戶有愛互助的鄉(xiāng)鄰。
   隨著上中學、大學乃至就業(yè)成家,我慢慢地離開了這個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連農(nóng)村的戶口也因為結婚遷去了城市,又正兒八經(jīng)成為了眾多扎根在城市生活的普通一員。新組建的小家就在城市里,我也跟著家人一起吃住行都在那里。曾幾何時,我恍惚間以為,自此便與農(nóng)村人的生活交集更遙遠了。殊不知,或許冥冥之中,這一切早已自有安排。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又和農(nóng)民、農(nóng)村和農(nóng)業(yè)這些事情有了密切聯(lián)系,而且十多年來從未間斷過。每當我踏足那方帶著泥土芳香的大地時,總感覺內心無比激動和自豪??粗奖橐暗墓瞎卟碎L勢茂盛,還帶著沁人心脾的味道,我忍不住停下匆忙的腳步,蹲下身來,用手仔細捏一捏腳邊的菜葉子,摸一摸那塊黃色的泥巴,還是小時候熟悉而親切的味道。
   此時,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內心深處濃厚的鄉(xiāng)土情結始終都在,而且遠比我想象的要更加強勁。我終于明白,為什么一直以來,對于父母親提出要回老家翻修房子、耕種土地、摘種水果蔬菜,我都一一點頭答應。那不光是因為想要盡孝心,更是因為想要重回那片牽動我思緒的地方。有它在,我就有了根和魂,做起事情來底氣十足。
   我記得父親時常對我說:“做人不能忘本?!倍业谋荆瑧摼褪寝r(nóng)村艱苦歲月中磨礪養(yǎng)成的質樸、敦厚和誠實。我沒有顯赫的家族,也沒有過人的天賦,更沒有雄厚的家底,但有一雙腳踏實地、勤奮用心生活的父母和一雙疼我護我周全的爺爺奶奶,以及伴我長大、學習和給予無限歡樂的小弟。一家人的日子簡單而清貧,倒也幸福自在。
   萬一,家中有個大事小情時,周圍的鄰居便都攜著家人前來幫忙,擇菜的擇菜,做飯的做飯,洗碗的洗碗,燒火的燒火。總之,大家一門心思要幫主人家把這些天的事情處理好,待一個個遠道而來的客人都離開后才又紛紛收拾好鍋碗瓢盆回去。更難得的是,很多鄉(xiāng)鄰都不用電話或專門跑一趟通知,好像誰家有個啥事的消息就不脛而走了,要不了半天功夫就傳遍了各家各戶,他們也就主動來主人家里幫忙了。
   可以說,鄉(xiāng)鄰家里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還有各種家務活、田地農(nóng)活需要干,但都是放著自家的活還沒干就來了,只得等主人家家里忙得差不多了,才又匆匆忙忙趕回家忙自己的事情。按村里老一輩的人說,這種做法行為就叫做“相幫”。我一直把它理解成互幫互助的睦鄰友好往來,不知道它興起于何時,只知道它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而且還將繼續(xù)傳承和發(fā)揚下去。
   我印象最深的是,爺爺奶奶過世時,鄉(xiāng)鄰們來家里相幫的事情。那時,因家中經(jīng)濟基礎有限,辦的喪席很是簡單,菜品都是普通的家常小菜,生怕浪費可惜還每個菜上的分量都比較少,但這一點也不影響村里人的肯定。那幾天,每天到家里吃飯的親朋好友絡繹不絕,連院壩都坐不下了,只得將桌子搬到山林邊上擺起桌席來。相幫的人也很多,可以說每天從早餐到午餐再到晚餐乃至半夜十一二點時吃的小宵夜,都是左鄰右舍的叔叔、伯伯、嬢嬢和嬸嬸等人,幫助做出來吃的。他們也都是等送爺爺奶奶上山后,才又繼續(xù)收拾好我家中殘留的事務后,才一一和父母親告別離開。
   而且,鄉(xiāng)鄰們還在我和小弟上學時,給予諸多的照顧。比如,讓他們家的大孩子每天帶著我們上學放學,說是山路難走雨天路又滑不安全,多個伴兒能更令家人放心些。當我父母親趕集賣小雜貨還沒回家時,他們便收留我們在自己的家里吃飯,和他們自己的孩子吃著一樣的飯菜。當寒冷的冬季來襲,我們缺衣少糧時,他們又冒著刺骨的寒風,給我們送來米面和舊衣舊褲。
   父母親時常叮囑我們,要永遠記住鄉(xiāng)鄰們的恩情,是他們這么多年的幫助,才讓我們家有了更好的明天。我和小弟一直用心記著這件事,但不知道該如何報答他們,只愿能努力用功讀書,將來某一天,若他們有需要時,能盡一點綿薄之力,也幫助他們度過難關。這應該也算是禮尚往來吧,將心比心,人的善意總不該被辜負。
   后來,我和小弟不負所望,真的考取了大城市的學校,告別了那里的鄉(xiāng)鄰,獨自踏上了追求學業(yè)的旅途。面臨需要支付高昂的學費,父母親便雙雙外出打工了,他們也從一個農(nóng)民變成了農(nóng)民工。漂泊在偌大的陌生城市里,他們還經(jīng)常接受著“找活路”的考驗,總是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只有更加勤儉節(jié)約才能湊夠我們的學費,而這一去就是近10年。
   父母親離鄉(xiāng)后,家中沒有壯勞力,常年只有年邁的爺爺陪著奶奶,看著家,守著一畝三分地。土房子在風吹日曬中飄飄搖搖,不是屋頂?shù)袅送咂┯?,就是前墻后壁被雨水沖刷后泥巴一直往下流。唯恐哪一天,這個唯一的家便要倒塌了。爺爺奶奶心急如焚,卻又不忍心告訴務工的父母親,獨自承受著這份艱難與心酸,還盼望著土房子能多扛一天是一天,最好能等到他們完工回來。
   有句諺語說:“患難見真情”。聽父親講,那些年,每每我家有困難需要時,都是鄉(xiāng)鄰們紛紛伸出援手,解了父母親的燃眉之急,還了爺爺奶奶一個安全的容身之所。只有當后院安定了,在前方奮戰(zhàn)的人兒才能心無旁騖地繼續(xù)拼著搏著。在爺爺奶奶身體出現(xiàn)重大疾病時,也是他們第一時間將其送去了鎮(zhèn)上的中心衛(wèi)生院,還給父母親打電話,一邊安慰著一邊陪護著,讓他們可以交代好工作的事情,再坐車趕回來。
   可惜,好景不長。在鄉(xiāng)鄰的相幫下,爺爺奶奶在修繕好的土房子里,僅住了三四年后,便雙雙因病相繼離世了。此后,父母親外出繼續(xù)務工,我和小弟進城繼續(xù)上學,只留得空蕩蕩的土房子,孤零零地矗立在山林腳下,任憑花謝花開。偶爾,有路過的鄉(xiāng)鄰看著很是不忍心,便找來一些廢棄的木頭棒子支撐著墻壁,讓房子的整體架構能更穩(wěn)固一些。要是遇見狂風暴雨,鄉(xiāng)鄰們又會有人給父母親打電話,叫他們抽時間回去檢查檢查,以免發(fā)生火災等安全問題。
   有一年的冬天,房子實在是扛不住了,就在一個漆黑的雨夜里倒下了,僅有半面墻還茍延殘喘著。父親是第二天才知道的,也是鄉(xiāng)鄰們打來電話紛紛告知的。聽著電話那頭的安慰聲,父親泣不成聲。我知道,他是在嘆息這個最初的原本的家沒有了,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將它重建。在他的心里,這才是真正唯一意義上的家,是最后落葉歸根的地方。父親也曾在回鄉(xiāng)辦事的時候,特意繞道去過老房子地基看過,每每此刻,他都黯然神傷。
   鄉(xiāng)鄰們紛紛勸父親老了干不動了,將來還是要跟隨子女生活養(yǎng)老,就不用再修房子了,修了也沒人住,還白花那些冤枉錢。父親沒說話,一個勁地大口大口抽著煙。回來后,也在我和小弟面前談過多次老家的情況,我們聽后剛開始也覺得子女們都出生和成長在城市里,對農(nóng)村感情少之又少,索性就不修了,還省去了很多麻煩事。但,經(jīng)過多次商量,最后我們還是遵從父親的意愿,重修老屋。
   當知道我們要重修老屋的消息時,鄉(xiāng)鄰們又紛紛打來電話,問具體什么時候動工,是否需要人工現(xiàn)場和砂石水泥,是否需要雞、鴨、魚、肉、蛋和葉子菜,是否需要幫忙砌臨時的灶臺和吃飯桌……一連串的問題,讓父母親倍感親切,原來不管他們身在何方,離山村有多久,始終有一根線在緊密聯(lián)系著彼此,只要一通電話就能重新再續(xù)上這份深情。
   在鄉(xiāng)鄰們的鼓勵下,我們挑選了一個所謂的吉日動土了,也算是正式進入房屋重建階段。在建房過程中,當知道我們沒有現(xiàn)成的瓜果蔬菜可以吃時,鄉(xiāng)鄰們又砍了自家地里種的小菜,連夜用背簍背過來,像蘿卜、白菜、青菜、韭菜、茄子、豇豆、南瓜等,甚至還帶了剛打出來的再生稻米,還說要是不夠就自己去地里砍,一點別客氣。哪怕是現(xiàn)在,房屋已經(jīng)建好,在我們回老家時,他們依然如同之前那樣給予無私幫助和照顧。且每次我們回絕時,他們都直接把東西放下就走了,連一口水還沒來得及喝上,我們更感內心愧疚。
   其實,父母親是在年輕時,背著行囊匆匆離家的,等再歸家時已是雙鬢如雪的老人了,甚至與他們同年歲的好些鄉(xiāng)鄰,早已駕鶴西去。看著村里很多熟悉的房屋,空空如也,有的還長滿了爬山虎和青苔,從我內心來說,總覺得有些凄涼。奔波在外這么多年,我和小弟對于鄉(xiāng)鄰們的面容已經(jīng)有些記不清了,有時在路上碰見了他們,也不好意思叫出口,生怕自己喊錯了。但,他們一直記得我們,總是微笑著先開口問好,讓我們有些無地自容。但,有坎坷,有傷痛,有感動,這便是人世間生活的百態(tài),無人能幸免,唯有坦然處之。
   為了償還這份情義,父母親變著法兒回贈著他們。比如,給他們家的孩子零花錢,給他們家的老人買身衣服,在他們家要賣雞鴨鵝時就給買了,在他們家人到城里看病時就邀請住我們家,他們家要是有個大事小情同樣丟著自家的活也得跑回去“相幫”。用父親的話說:“別人幫你是看得起你,再者,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弊鋈耍瑧玫嗡?,當涌泉相報。當我和小弟參加工作步入社會以后,也學著父母親的樣子,以簡單有效的方式,回贈鄉(xiāng)鄰曾經(jīng)的那些相幫點滴。
   歲月如歌。如今,小山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了,生活在那里的鄉(xiāng)鄰們依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守著幾畝田地,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簡單日子。與世無爭的他們,還在鄉(xiāng)鄰和家人的相互支持下,家家戶戶都修起了兩層樓高的小洋房,有些還翻修了院壩,多建了停車區(qū),通訊和交通都更加方便快捷。而我們,也不再擔心吃不飽穿不暖,當身心疲憊想要遠離城市喧囂時,還可以攜家?guī)Э诨氐侥莻€生長的老地方,親近相幫的鄉(xiāng)鄰、熟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足矣,幸矣!
  
   2024年12月11日

共 3970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散文用深情的筆墨,敘述了“我”對家鄉(xiāng)的情懷。我是出生在山村的孩子,兒時的記憶家鄉(xiāng)是貧窮的,交通不便,沒有支柱產(chǎn)業(yè),四面環(huán)山,只有一些竹林、梯田和友好的鄉(xiāng)親們。隨著我上學和成家立業(yè),我離開了家鄉(xiāng),來到城市,原以為我離家鄉(xiāng)遙遠了,可因為父親和故土有著難以割舍的感情,也感染我對家鄉(xiāng)的感情有增無減,父親教導我不要忘本,我會時常想起在家鄉(xiāng)時,每當一家有事,八方支援的感人場景;想起我和弟弟在上學時,鄉(xiāng)鄰們給予諸多的照顧。當我和弟弟高上大學,父母為了支付昂貴的學費,成為城市的打工族時,家中年邁的爺爺奶奶有難也是鄉(xiāng)鄰們在關照著;爺爺奶奶離世后,鄉(xiāng)鄰們給關照著破落的土房子,及時向父親匯報房子消息;后來,我們決定尊重父親的意愿,把家里的土房子翻蓋一下,又是鄉(xiāng)鄰們給了我們無私的援助,讓我們順利蓋起新房,而父母和我們也在傾其所有在回饋著鄉(xiāng)鄰們的情誼……散文通過敘述鄉(xiāng)鄰們互幫互助的感人場景,描述了鄉(xiāng)鄰之間深厚的情誼,濃濃的鄉(xiāng)情洋溢文中,讀之令人感動。散文情節(jié)生動,故事感人,貼近生活,引人共鳴!欣賞,問候作者!【編輯:劉柳琴】【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412120041】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劉柳琴        2024-12-12 10:25:42
  問候作者,寫作快樂!
敬請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復1 樓        文友:江親蓮        2024-12-12 12:45:57
  謝謝劉老師的辛勤編輯,也謝謝鄉(xiāng)鄰們的無私援助,讓我們內心有了更多溫暖。努力踐行這份美好。
2 樓        文友:劉柳琴        2024-12-12 10:26:12
  恭祝創(chuàng)作豐收,期待更多佳作點綴柳岸,展示您的風采!
敬請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復2 樓        文友:江親蓮        2024-12-12 12:47:15
  謝謝劉老師的鼓勵,遠親不如近鄰。鄉(xiāng)鄰們的關心和照顧,讓我們一家倍感溫暖,總希望能用自己的一點點實際行動,回贈他們這份真誠的情義,我們都生活在有愛的環(huán)境里,感染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兒。
3 樓        文友:老百        2024-12-12 13:37:47
   佳作欣賞推薦,已向江山精品審核組申報!
柳岸花明社團歡迎各位文友 聯(lián)系群QQ:858852421
回復3 樓        文友:江親蓮        2024-12-12 15:07:02
  謝謝百老師鼓勵。人生天地間,很難遇見真情。而樸實無華的鄉(xiāng)鄰,給了我們諸多及時的關心和溫暖,共同書寫了一幅人間有情的芳華畫卷。我也將繼續(xù)向上向善,努力學習之。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