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信物(散文)
有次去南方,在一家繡坊聽到一則關于絲巾的傳說,說是一對相愛的男女依依惜別,女的解下頸上絲巾系在男方領口,訴說不能相隨就讓絲巾作伴。男的在外打拼,失意疲累時撫望絲巾,眼前若見伊人,孤寒的心靈頓然溫潤。寂寥他鄉(xiāng),這方載滿深情的小信物——絲巾,成為支撐情感的全部慰藉和力量。從此,絲巾便成了相思之托,暗喻“思君”之意。知道這個故事后,再看到絲巾,心中便油然涌出一種溫軟情愫來?,F(xiàn)今女子多愛絲巾,想來,也不單是只為修飾,在內心,應該也潛存著這樣一份信物情結吧。
看小說或電視,里面的男女互生好感時,常會解下隨身物件贈予對方,以為情之憑證。贈物多是玉佩、香囊什么的,而受贈者一方必是隨身珍藏、視若至寶,思念起時,睹物思人,隔山隔水的情義便有了支撐和安置。
少時老家,彼此中意的男女雙方也會互贈信物。男方贈予的多是鋼筆或衣衫,女方回贈的多是手帕、鞋墊之類。手巧的姑娘,也有回贈荷包、織物等手工品的。接受并回贈信物,就相當于認可了這份情感,自然,距離“永以為好”的愿望便不遠了。若信物被原封不動退回,不好,說明人家姑娘沒看上你。
在古代,人們似乎更看重信物,所送信物也更多樣化?!对娊洝酚小巴段乙阅竟?,報之以瓊琚”、“靜女其姝,貽我彤管”等,里面的木瓜、瓊琚、彤管皆以信物形式出現(xiàn),其傳遞的,同樣是兩情相悅的情義和“永以為好”的期盼。三國繁欽有詩云:“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殷切的愛意一樣借助信物——銀戒傳遞?!凹t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的信物——紅豆,不知滋養(yǎng)了多少有情人。南國溫潤的相思子,在春風的感召下,化身萬千使者,成為數(shù)代人的囊中信物,時至今日,依然被無數(shù)有情人傳遞、珍藏。
先時科技滯后、交通不便,人和人之間聯(lián)系不像今天這般便捷,于是,信物便顯得尤為重要。出趟遠門,或許,便成永別也說不定。‘捻指環(huán),相思見環(huán)重相憶。愿君永持玩,循環(huán)無終極’說的是唐時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的故事,其時,二人相見生情,彼此互為愛慕,后李章武遠行,臨別,王氏子婦贈李白玉指環(huán),并附此詩。數(shù)年后,李章武再去華州時,王氏子婦已因憂思過度香消玉損。相贈信物今猶在,隔冢拈環(huán)憶故人,人面已隨西風去,徒留書生淚紛紛。一枚指環(huán),令人唏噓無限。
一物一信,一物一情,一物一念,一物一心。信物種種,盡管名目不同,所含情義卻一脈相承。讀到過最浪漫的信物,莫過于唐朝大學士于佑的紅葉。相傳某個秋天早晨,于佑在皇城外御河邊漫步,看到水面上漂過片片紅葉,便隨手撿起一枚,豈料這枚紅葉上竟題寫著幾行娟秀小字“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紅葉謝,好去到人間”。于佑大為驚奇,于是,也找來一面紅葉,附詩曰:“曾聞葉上紅怨題,葉上詩題寄于誰”,爾后,送題詩紅葉進御河。后來,于佑婚配,花燭之夜想起御河漂葉之事,便心血來潮將所拾紅葉取出,問新人可認得誰人手筆。誰料新人也取出一葉,正是當年于佑的親筆題詩.。自然,郎情妾意,綿綿無限意。真真是紅葉結良媒,有緣總相會。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中的明珠也是信物。只是這信物透著無奈和傷感。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信物,便成了無望和折磨。是以,美好若信物,也要在適合的時間、適合的人之間傳遞,方顯其美好和情義。
花季歲月,羞澀朦朧的年代,大抵都有過關于信物的記憶吧?;蛟S,是一方手帕、一支鋼筆,也或許,是一件織物、一把折扇,更或許,是一卷閑書、一枚素箋,或者,只是一方簡之又簡的玩件??傊切┎黄鹧鄣男盼锢?,一定承載著初始最明亮、最摯切的期愿。有情有意之際,扯一支草葉繞指間,有情人眼里,一樣無價可抵。而今,物質發(fā)達了,情人間的信物也漸次高大上起來。曾經頗受青睞的手帕、香囊等小物件,是再難入人眼眸了。從玫瑰、鉆戒到后來的汽車、別墅等,一檔高過一檔。但信物初始的情懷呢?怕是再也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