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蘭亭墨香千古流韻(散文)
蘭亭墨香千古流韻,正如藤王閣文香千古流芳,正如沈園詩香千古溢馨。歷史上諸多名亭名園,一旦與文采璀璨的文人墨客接緣,其自身價值的尊貴,都是難以度測評估的。蘭亭同樣不會例外。
水墨江南不僅孕育文人雅士,而且滋生名樓亭園。享有越士名人之鄉(xiāng)的紹興,亭園樓閣與名士文人相互輝映,氣勢恢弘的大禹陵,婉約凄美的沈園,那坐落在蘭渚山麓的蘭亭,更是引無數(shù)騒客文人盡折腰。
這個秋陽如火的午后,我和所有蘭亭粉絲一樣,圓了多年來縈繞心中的一個書香雅夢。駕車不過半個時辰,蘭亭己實實在在呈現(xiàn)于眼前,蔥郁茂密的綠影中,鮮紅耀眼的“蘭亭”二字像一張喜盈盈的笑臉,迎接著遠方的客人。一面漢白玉般的墻壁上醒目的“晉唐心印”和瀟灑飄逸的《蘭亭集序》昭示著蘭亭的深邃和氣質。放眼四周,重重疊疊的黛山是那樣溫文靜雅、空闊遼遠,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蘭亭集序》的軒昂之氣,聯(lián)想到王羲之的博大胸襟。
懷著滿心的崇敬,踏著清幽的小徑蓮步而行,遠遠就望見碧波蕩漾的鵝池和池中嬉戲的白鵝。我三步并作兩步駐足池邊,仔細端詳著這些曲線優(yōu)美的白天使,儼然就是書圣序中那一個個體態(tài)嬌媚的“之”字。從鵝到之,從之到鵝,我不得不驚訝書圣非凡的想象力。把視線從池水移向岸邊的鵝池碑,眼前竟然回放的是王羲之剛剛揮毫書下一個“鵝”字,圣旨到了,于是,匆匆去接圣旨,小書圣王獻之隨即拿起筆疾書“池”字的那一幕。
告別鵝池繼續(xù)前行,很快就來到蘭亭的精華景點——曲水流觴。這里,茂林修竹、曲徑通幽、疊石綿延,一條“之”字形小溪隨彎轉的河道靜靜地流淌。如果說《蘭亭集序》是文人雅士玩酒盡興的結晶,那么,眼前這條斯文爾雅的溪流,就是激點才思的神靈了。四十一位文采卓越的大師沿溪而坐,盛滿佳釀的玉觴在宛若輕舟似的綠葉上順流而下,“花”落誰家,吟詩作賦,這是怎樣的一種雅韻共賞呀!才情敏捷的王羲之,醉情于心智共舞的華章里,激情燃燒,文思奔涌,一篇千古名序脫穎而出了,那瑰麗絢爛的文質,那舉世卓絕的神來之筆,為這次文人集會平添了超乎想象的神采。
走進蘭亭,走近的是內涵厚重的碑林,是構思奇妙的亭宇,是古墨浸染的傳奇故事。佇立于蘭亭碑前,內心是沉甸甸的感覺??滴趸实鄣挠H筆手書,竟然也沒能躲過文革動亂的一劫,蘭尾亭頭殘缺的一塊雖然做過修補,但并未恢復原型,仍然是一道沉重的創(chuàng)傷和莫大的遺憾,同時也見證著歲月的滄桑。
碑中之碑要數(shù)御碑了,它是整個蘭亭標志性景觀。石碑的高大宏偉與一朝天子的人格學養(yǎng)相得益彰。碑的陽面是康熙皇帝臨摹的《蘭亭集序》。全文除了“一”字保留了自己的風格,其余的全是臨仿?;实鄣哪珜氉匀徊桓以u頭論足,可這一留一仿之間帶給人的反思,不是隨意能抑制的?!傲簟笔亲孕牛菤鈩?,是一統(tǒng)天下的膽識和勇氣;“仿”是謙虛,是美德,是勤學好學的自強不息。康熙皇帝的確是一位令世人仰慕敬畏的君主,他一生博覽群書,底蘊厚重。文史理學無所不知,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每每南巡民訪問時,一路讀經(jīng)賞典、賦詩題詞,鐫繡的文采光華至今閃爍在江南大地。碑的陰面是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七律詩,大氣磅礴的詩風書韻,折射的是大清王朝恢弘的文化沉淀。御碑與蘭亭碑相比,命運令人欣慰。同樣遭到文革的血風腥雨,智慧而聰明的當?shù)厝嗣裢话l(fā)奇想,用白灰在碑石上涂抹了厚厚的一層,正面書上毛澤東的《七律二首送溫神》,背面寫上“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御碑果然奇跡般保留下來了。原來鐘靈毓秀的古越山水,造就偉人的智慧,也催生平民草根的智慧。
蘭亭的博大精深,也許就在于一碑一亭、一景一物背后那頗富傳奇色彩的故事。走下御碑亭,吸我眼球的是剛勁有力的“太”字碑和它身邊的十八個大缸。作為天下第一書園,這樣的構思和設計,并不只是為了再現(xiàn)當年王獻之舉著練完三缸水墨的大字索取父親的贊賞,出乎意料的是父親默默不語隨手在大字上加了一點。王獻之不得其解求助母親,智慧敏思的母親一臉溫柔地提示兒子,唯有一點極像父親的典故吧?究其深意,不就是為了告訴世人天才等于勤奮嗎?
好一個蘭亭了得!徜徉其間,你須讀,須賞,須品,須思。否則,你不會明白在創(chuàng)意上為什么好多亭的芳名都源自《蘭亭集序》原作,如騁懷亭、俯視亭、流觴亭、信可樂也亭、墨華亭、惠風亭云云,無法讀懂序與亭、亭與人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更無法讀懂“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的深沉與博重了。
重復著來時的幽徑步向出口,我不時地回望身后這座集秀麗的自然山水、雅致的園林景觀、獨特的書壇盛譽、豐厚的文化積淀的藝術殿堂,一種自豪感、榮耀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