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談?wù)剬懽鞯乃夭模S筆)
著名散文作家秦牧說:“一個作家應(yīng)該有三個倉庫:一個裝生活中得來的材料;一個裝間接材料的倉庫,即裝書籍和資料得來的材料;另一個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語言的倉庫。有了這三種,寫作起來就比較容易?!币徽劦綄懽?,我們的學生第一反應(yīng)就是通過手機和電腦百度題目,然后照貓畫虎抄襲修改,其實這種現(xiàn)象不僅僅表現(xiàn)在比較懶惰,更多的是學生缺乏寫作素材,或者說,有素材也不會用,組織不了語言,從而對寫作苦惱不堪。如果長此以往,學生的感受力就會退化,想象力更加貧乏,情感共鳴缺失。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蔽覀冏魑囊彩侨绱?,如果平時不注意積累,沒有“下鍋之米”,作文時頭腦空空,寫出來不就一塌糊涂?
所以,第一個問題我就講講如何收集作文的素材。
首先,我們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用心體驗生活。這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首要途徑。
有人說,你們當大人的不知道做學生的苦,我們生活空間非常狹窄,就是家庭和學校兩點一線,與社會很少接觸,缺乏體驗,要我們作文,那有什么話可說,有什么事可寫?
我不認同這種說法,這并不是一寫作文就百度的理由。
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蔽覀儗W生時代也是在生活中度過的,難道我們一天一天都生活在真空中嗎?我們也會接觸到很多人、很多事。在學校,我們有許許多多的同學、有各個科目的老師,由于大家生活地域的不同,性格特點就有不同;由于經(jīng)濟狀況的差異,生活方式也不一樣。這些同學的性格特點、為人處事方式、語言風格等,均千差萬別大家都各有特點,如果你不細心觀察,寫出來就會千人一面。在家里,除了自己的家人以外,還有鄰居,他們都會發(fā)生這樣那樣的事。親朋好友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穿著打扮,為人處世,性格情趣都各不相同。如果平時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積累,作文就不能給讀者新穎而充實的感覺,更別提富有創(chuàng)意了。
那么,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怎樣收集作文素材呢?
這就要求我們對生活要仔細觀察和認真思索。我在這兒講的過程,相信會有很多同學在做筆記,這就是一個好習慣,這就是一種素材的積累。就我個人而言,我身上常常裝著一個小本子,在工作、生活中,每每遇到感興趣的任何事,哪怕就是誰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說了什么樣的話,我都會認真記錄。一次,在下班的路上,路過菜市場,看到買菜的在那兒討價還價,和賣菜的爭執(zhí)著,他們表情豐富,語言生動,我就走不動了,停下來認真記錄。除了他們的語言,還有他們是神態(tài)和肢體動作,以及他們激烈的爭吵時周圍人們的反應(yīng)。所以,我們要學著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隨時隨地做好記錄。我們學校的好多學生身上都準備著筆記本,他們從細處做起,時時處處都不忘觀察,點點滴滴加以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就像王若涵、韓舒等同學,我有時會發(fā)現(xiàn)他們靜靜地蹲在操場里,原來是在觀察一只小螞蟻如何搬家,或者看到他們盯著柳樹上的喜鵲發(fā)呆。這樣,我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隨時記錄下來,哪怕只是一個細節(jié)、一個梗概,對寫好作文也是有幫助的。我們的文章要想寫得感情真摯、語言樸實、內(nèi)涵豐富,這些細節(jié)描寫就顯得更為重要。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我們應(yīng)從小學會觀察生活,參與生活,體驗生活,從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用心觀察,用心思考,積極參與,在生活實踐當中去捕捉寫作素材,才能寫出“真、實、趣”的好文章。
其次,大量地閱讀,做好讀書筆記,積累典型材料。
有些同學寫作時,有自己的想法,可就是沒有豐富的詞語,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tài),寫出來的文章內(nèi)容空洞,缺乏文采。要想讓作文的語言精彩生動,光是閉門造車是不行的。我們要有選擇性地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對文中的優(yōu)美句子和有哲理性的語句隨手進行記錄。尤其是古代詩文名句、名言警句、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等,我們要分門別類的收集、整理,寫作時才能信手拈來。有的材料需要我們加工改造,在寫作時根據(jù)表現(xiàn)主題進行藝術(shù)加工。作文天文地理都需知曉,所以,我們還應(yīng)學會從其它學科的學習中積累材料。學以致用才能有效消化閱讀知識,所以,我建議大家寫點讀后感。讀一些好書,然后大家坐在一起交流閱讀心得,從佳作名篇中汲取營養(yǎng),拓展視野,提高語言表達水平。
在這兒的閱讀,我們不能單純地理解為閱讀課外書籍,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報刊雜志、電影電視等媒體上有大量的生活素材可供大家選擇。這些媒體為大家關(guān)心國家大事,把握時代脈搏,搜集積累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徑。我們可以有效利用這些平臺查閱資料,捕捉熱點素材,合理想象,彰顯個性。只有看得多,積累素材多,才能寫出好作文。而且關(guān)心國家大事,關(guān)心世態(tài)民生,有利于提高大家的思想覺悟,增強社會責任感,分辨真善美、假惡丑的能力。
還有就是我們可以回顧過去的生活經(jīng)歷,從那些生活經(jīng)歷中尋找寫作素材。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蔽覀兠總€同學的生活,表面看起來波瀾不驚,都很平淡。其實,只要你用心回憶,總能從平淡的地方挖掘出不平淡的意境。我的《二月二,龍?zhí)ь^》這篇文章,就是在二月二這一天,觸景生情,想起了小時候過節(jié)的情景。那時候,吃爆米花,聽外公講故事都是那樣的平淡。但是,時隔多年,外公起床前說的話,“二月二,龍?zhí)ь^,龍不抬頭我抬頭”,現(xiàn)在想起來,卻有一種別樣的韻味,所以,我就以這句話開頭。還有外公炒爆米花的細節(jié)描寫,如果沒有小時候細致的觀察,現(xiàn)在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來的。然后,借以多年的生活閱歷,便寫出了生活的韻味。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模式,在我們的身邊無時無刻都有撥動心弦的事情發(fā)生,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并不是徹徹底底的生活的旁觀者和局外人,只要我們靜下心來回憶,那些親情、友情的溫暖會油然而生,勝利的喜悅會滾滾而來,當然,失敗、孤獨的體驗也能從大腦中搜索出來。當我們把這些揮灑于筆端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美好的情愫原來總是縈繞在我們身邊。
有的同學說了,我也在天天仔細觀察生活,堅持寫日記,摘抄的優(yōu)美詞句也不少,可是,寫作文的時候還是很頭疼,感覺就像記流水賬。這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些美文佳句只是浮于摘抄本上,而沒有內(nèi)化,寫出來的文章當然就干巴巴的了。這就像炒菜,同樣的原料給了你,會烹飪的師傅色香味俱全,人們對此是一種享受。而你烹飪的技巧很糟糕,能做到寡而無味就不錯了,甚至糊了鍋。說到此,我們就需要了解怎樣把素材轉(zhuǎn)化為自己文章的一部分。
下面,我就結(jié)合我個人的寫作經(jīng)歷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如何運用素材。
其一,可以發(fā)散思維,一例多用。
你比如一張白紙,最常見的用途是寫字,可是我們用它來畫畫,行不行?當然可以。用它來疊紙飛機,一樣漂亮。有的同學說了,紙的用途還非常多。是啊,一張薄薄的紙片用途都有這么多,何況是寫作素材呢。同一個素材,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裁剪,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給讀者以不同的思維。
拐五這個藝術(shù)形象是我小說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和日本女孩的愛情故事在《拐五》作品中,就是一幕悲劇,個人的情感被社會的潮流吞沒了。而在《拐五的愛情》這部作品中,他們崇高的愛情是為了表現(xiàn)出熱愛和平這個人類永恒的主題,是人們所追求的不朽的渴望。為了側(cè)面鞭撻了日本發(fā)動侵略的罪惡。同一個事例,由于選擇的角度不同,主題需要有差別,從素材中挖掘出的內(nèi)涵或哲理也就不會相同。正所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再比如說《龜兔賽跑》的故事,一般的看法就是:因為兔子的驕傲,堅持不懈的烏龜勝利了。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考慮問題:兔子打內(nèi)心里覺得這次比賽是自己的長處跟烏龜?shù)亩烫幈扔惺Ч?,故意在中途睡覺,就是為了堵住那些組織者的嘴?;蛘哒f:因為兔子的輕敵思想,所以失敗了,它輸在了戰(zhàn)略上。這就需要我們深入分析,才能物盡其用。
其二、所選擇的事例必須緊扣主題。
我們很多同學都希望和蘇軾的《赤壁賦》那樣就地取材,信手拈來。他是利用眼前的景物展開聯(lián)想抒發(fā)議論,情與景和主題密切相關(guān)。他面對的不僅僅是眼前的江水、明月,他心里也不僅僅只想到了曹操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的蓋世英雄,他把那些和主題沒有相關(guān)的事物全部摒棄了。
再比如我的文章《痛》,看起來是一篇童話小說,其實就是校園生活中的一件真實案例。學校里每天發(fā)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有許許多多,而我只是選取了一個家庭教育失敗的學生在學校的極端表現(xiàn)和教導(dǎo)主任想方設(shè)法挽救的場面,所有的人物出場都是為此做鋪墊的,而許許多多參與這件事情的老師都被一筆帶過或完全省略。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主題,我在寫作中巧妙運用冷幽默,當矛盾沖突達到不可調(diào)和的時候,學生家長不是積極配合老師們的教育工作,反而推波助瀾,掀起更大的風浪,正當老師們積極地想辦法,讓學生回到學校完成義務(wù)教育,多學習些文化,不至于以后走上社會成為人渣時,紀檢書記一個電話把教導(dǎo)主任招回了教育局。這篇小說表面看是學校里發(fā)生的個體事件,若要刨根問底,則扯岀了一個大社會,教育僅僅是老師、學生和學生家長三者之間的事嗎?教育中的痛,這個嚴峻的問題就擺在了大家面前引發(fā)大家的思考。
其三、對收集的素材整合提煉,推陳出新。
有了好的素材不等于就有了好文章。素材需要整合,就是說,要根據(jù)話題表達的需要進行提煉。每一個素材,我們都要學會用自己的眼光,不囿于習慣思維定勢,找到適合話題的切入點,發(fā)現(xiàn)別人所未發(fā)現(xiàn)的,不斷推陳出新,不要人云亦云。這就需要我們對一些傳統(tǒng)材料進行富有時代精神的反思,或批判性解讀,從而做到對素材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
我們有些同學會說,老師,根據(jù)你上面所講的,我觀察到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沒啥意思。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就很有進步,說明你學會思考了。只是有一點我必須提醒你,小題目也能做大文章,小事中能反映出大問題,可以寫出大道理。就如我的作品《春打六九頭》,寫的就是某縣政協(xié)在春節(jié)前慰問貧困戶的事情。立春過后,縣政協(xié)去深山老林幾個貧困戶家慰問。路上,許多人對扶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覺得扶貧戶有點胡攪蠻纏,聞訊而來的鎮(zhèn)委也一肚子苦水。大家先后走訪了劉嬸和常書記家。劉嬸的男人偷砍樹木掉入山溝,腰摔壞了,躺在床上,政協(xié)集資捐款送來了慰問金,也聯(lián)系了省里的專家給他看病,而對于劉嬸一家,他們更多的是索取。老黨員常書記眼看年過百歲,但他自力更生,不向黨要一分錢,他更多是的奉獻,不給別人添麻煩,這就是對比,也給扶貧指明了道路:扶貧除了財力人力物力的支援外,我們還要多做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思想端正了,扶貧的路子就寬了,工作就順了。難怪在春打六九頭的嚴寒里去扶貧,不僅心理沒了抱怨,而且看天是藍的,枯草也似乎透出了綠意。在這篇作品中,通過一件小事直擊當下扶貧的關(guān)鍵問題,但沒有問題簡單的羅列,而是運用對比暗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扶貧不能只是物質(zhì)上的支持,還要從思想上進行扶貧。小素材講出了大道理。
所以,對于素材要注意挖掘事件內(nèi)在的、有深刻含義的、美的或丑的東西;要寫出對素材的認識和感受,讓讀者體會出其中的滋味,讓平淡的素材熠熠生輝。
但是,并不是我們收集到的素材都可以信手拈來就可以使用,在素材的使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要的一點就是要舍得割愛。我們有些同學在寫作過程中,不管合乎不合乎主題,凡是沾一點邊的材料,不分主次,撿到籃里都是菜,生搬硬套都用到作文中。就像我們吃魚,燒煮前必須去除魚鱗和五臟六腑,如果那些雜碎和魚一起腌制,燒煮出來你能否下咽?選擇素材的道理也一樣,必須根據(jù)寫作主題選擇獨特視角有代表性的事例,那些沒有任何瓜葛的,即使再好,也不能生拉硬扯用進來。
還有同學在寫作時喜歡添油加醋,添枝加葉,非但沒有達到好的效果,適得其反,有畫蛇添足之嫌。同時,要避免對素材引用的不嚴謹,差錯百出。尤其是數(shù)據(jù),素材要核實,我們寫散文和小說還好一些,如果是論文,道聽途說的東西,害人不淺,一定要在寫作前做一番了解。在一些人物素材中,作品中既要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作對比。我們寫作運用時,往往將有關(guān)聯(lián)的正反兩面的人物進行對比,在對比映襯中表明自己的主張。寫作時,我們一定要反復(fù)斟酌,不能強作對照,對比映襯應(yīng)有主有次。
積累是基礎(chǔ),寫作是關(guān)鍵。通過素材為寫作提供刺激和啟迪,產(chǎn)生寫作動機。無論我們是從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中發(fā)現(xiàn)特別的、形象直觀的、能感動自己的素材,還是我們在網(wǎng)絡(luò)上或其他平臺閱讀中發(fā)現(xiàn)某句話、某件事、某個故事觸動我們,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有了寫作構(gòu)思的欲望,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主題,要有具體形象的生活細節(jié),要有獨特的并體現(xiàn)概括性的細節(jié)內(nèi)涵,用我們文學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去寫作。相信成功離你并不遙遠。
最后,我用杜甫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為結(jié)束語,希望每位同學能通過積累素材,讓你的筆下文采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