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家】一湖景半日閑(散文)
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譽。史載有“海內(nèi)奇觀,稱西湖者三,惠州其一也”。兩年前,與家人去過惠州西湖,覺得它是惠州一部典藏,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本色。那天時間匆忙,沒有行完整個景區(qū),但我記住了那里亭多、廊多、橋多、竹多、鳥多,文化氣息濃厚。尤記得湖中那個小島,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鳥兒。那是我見過的,除了故鄉(xiāng)“小鳥天堂”,另一個可稱“小鳥天堂”的地方。
去惠州西湖走走,成了一種故鄉(xiāng)情結(jié)。似乎去了惠州西湖,就能聞到與故鄉(xiāng)相同的氣息,就能聽到與故鄉(xiāng)相似的鳥鳴。
五月十日,我忽又想起惠州西湖。想去就去,馬上驅(qū)車前往。車以百里時速在高速公路上奔馳。此時,天與山,披著薄薄的霧,在我眼前朦朦朧朧地晃動。從遠(yuǎn)及近,我像一陣急急的風(fēng)吹向山體,在它們胸口呼嘯而過。霧色使我如入仙境,驚覺美景由心生,平時太過疏忽,在此路走過數(shù)次,竟無一次發(fā)現(xiàn)其美。
走了二十分鐘,忽下大雨,雨點像小石子敲打著車窗,看不清前路,我放慢車速,沿著車道前行。其實也不必急,西湖在惠州,永遠(yuǎn)在惠州,我什么時候到,它都在。那些雨滴,像一只只晶瑩的眼睛,調(diào)皮地對著我笑。是否笑我癡狂,無約赴西湖,無懼風(fēng)雨?車行了幾公里,雨說停就停,看看馬路,一點也不濕,原來此處沒下雨。同一片天空下,左邊下雨,右邊出太陽,左右之間僅隔一線。這天意,是誰也難以左右的啊。而我去惠州西湖的心意,也是誰也難以左右的。
手機導(dǎo)航報出:已到惠州西湖,此次導(dǎo)航結(jié)束。我的目光迫切地環(huán)顧四周,很快搜索到惠州西湖的指示牌,車子一拐彎,就看見西湖的一角,湖邊種著高大的樹。馬路的另一邊高樓林立,車輛不息。一邊城市,一邊自然,我是心向自然的人,必然會往湖邊走。打開車窗,湖上送來一陣陣涼爽的風(fēng),這清新的氣息一下子就讓人醉了。
把車停在景區(qū)內(nèi)的停車場。打開車門,圍墻內(nèi)幾棵高大的長滿花的使君子樹吸引了我。最高那棵八米左右,想必是十幾年的老樹了。走近細(xì)看,樹上的花有白色、粉紅色和紅色,花萼管長六厘米左右,整朵花呈倒垂?fàn)?,花形像梅花,花瓣五片,花芯似豆芽。站在樹旁,淡淡的花香撲鼻而來。待秋天來了,樹上的果子就會成熟。傳說北宋年間潘洲一位叫郭使君的郎中,經(jīng)常用這種植物的種子入藥,治療小兒腹中的寄生蟲,效果極好,所以得名使君子。我默默地閱讀眼前幾棵使君子樹,它們像幾首豪放的宋詞,初見時的驚艷只是膚淺的直覺,它們與惠州西湖的情、它們以生俱來的藥性讓我肅然起敬。
使君子長得如此繁茂,是這方水土的功勞,以生態(tài)測水土,此西湖定是好地方。一邊想一邊向前走,很快見到一個門口,高高的青色門樓,雕梁畫棟,古色古香。一道紅色大門大開,鍍金的門環(huán)顯得貴氣莊重,門牌上刻著“豐渚園”三個大字。木柱上寫著楹聯(lián)“門倚東江遙接羅浮紫氣,園依荷淀近連玉塔彤云?!倍畟€字,把豐渚園的地理位置和惠州的主要名勝古跡概括其中。一倚一依,一遙一近,生動得體,引人聯(lián)想。跨入門內(nèi),一股涼爽的氣息涌來,一陣陣悠揚清婉的鋼琴曲傳來,隱約還聽見鳥聲。瞬間,我像一只飛累了的鳥兒,找到了心靈的棲息地,安詳?shù)母杏X油然而生。
一眼望去,豐渚園的建筑古樸典雅,各式亭橋廊廡設(shè)計巧妙,或粉墻黛瓦,或飛檐翹角。亭周花紅柳綠,高樹林立。最惹人注目的是湖邊那棵鳳凰花,紅燦燦一片,開得如火如荼。
大門正面有一假山,假山背后有一亭。信步走向亭,見亭上刻著“五龍亭”。亭前有一條小橋,叫“映月橋”。夏風(fēng)微熱,亭邊柳條隨風(fēng)擺動,我站在橋上,水中無月,但見陽光在水面上晃悠。只想在這午后的陽光下聽聽水慢慢流動的聲音,看著時間在我的指縫中帶走滯留已久的煩躁,靜靜地,站成一枚清寧的月亮,把影子融入湖水。
過了橋,進(jìn)入五龍亭。亭的另一頭與回廊之間架著一條“相知橋”,這設(shè)計頗有意思,像原本不相關(guān)的兩個物體,因相知而相連,兩顆心相握成橋。忽然覺得,天與云、云與水、水與人、人與風(fēng)都是相知的,因相知而和諧。亭上有朱紅色木柱和長凳。從前亭走到后亭,視野一下子變寬,整個西湖像一幅水墨畫呈現(xiàn)在我眼前。竟然看見了那個鳥兒棲息的小島,兩年前,我曾劃著船在小島周圍觀鳥??匆娪续B在島上飛翔,但看不清是什么鳥,閉上眼能從鳥的叫聲中感受到鳥兒的歡快。我坐在回廊的長凳上,有一種感動涌上心頭。
這就是我夢里的天堂,簡單、質(zhì)樸、和諧、富饒。
走出五龍亭,向右轉(zhuǎn)。見一庭院,門楣上寫著“叩香門”,望著這三個字,我的手、眼睛、鼻子和耳朵形成了通感,準(zhǔn)備去聞叩門內(nèi)的香氣。再看門口兩邊有楹聯(lián)“蓓蕾無蕊休著色,虬枝有葉亦生香。”猜想門內(nèi)一定虬枝崢嶸,即使花未開,葉也香。
我輕輕地跨入叩香門,不遠(yuǎn)處有一道拱形門,寫著“吟月門”,進(jìn)入門內(nèi),被精致的亭臺樓閣和盆栽吸引。細(xì)看一盆植物,枝葉繁茂,像龍蛇一樣盤繞回斜,蜿蜒曲折地生長,根部厚厚的苔蘚證明了它的年齡和閱歷。園中間有一個水池,魚在水里游,池上建有亭,叫“知魚軒”。右邊假山上建了一座雄偉的“邀月樓”,踏上樓亭,眺望前方,西湖一覽無余。在此,聆風(fēng)、賞月、與魚語、與花伴,遠(yuǎn)離塵世的紛爭和煩擾,過簡樸而詩意的日子,美哉!
走盡一條回廊,眼前出現(xiàn)一池荷花,池上有個“荷花亭”,池邊有間“山蔭草堂”,此時,荷花大多含苞欲放,有的張開了幾片花瓣,有的似亭亭玉立的少女。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雨后的水珠躺在荷葉上,輕輕晃動,晶瑩剔透,閃閃發(fā)光,使整個畫面增加了幾分靈動。
遁著花香,遁著琴音,遁著連通的橋在西湖左轉(zhuǎn)右轉(zhuǎn),經(jīng)過雙清亭、品勝樓、寄星樓、文昌閣、凌波畫舫等各式亭橋廊廡,在文人墨客的詩賦才情中汲取人文素養(yǎng),在百花爭艷的亭前院后欣賞季節(jié)的精彩。
不知不覺走入“暢遠(yuǎn)樓”,這是離鳥島最近的樓臺,站在樓臺上,可清楚看見很多鳥氣定神閑地站在圍欄上,像一個個音符,啾啾成曲。南方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熱,適合人和鳥定居。這些鳥能在這勝地生活,也是三生有幸了。
沿著湖邊,向孤山走去。孤山上建有“東坡紀(jì)念館”。走進(jìn)一條窄路,湖邊種著一排竹,竹枝挺拔,竹葉青翠,小路清涼通幽。蘇軾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土俗不可醫(yī)?!碧K軾的愛竹情懷洋溢在這條小路上。走在這條路上,覺得它像一個布道者,又像一位禪師,向我講述著人生的哲理。它使我明白在庸常的生活中,自己丟失了什么,只有回歸自然,才能找到清澈的自己。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蘇東坡受過軒冕榮華,也曾踽踽獨行。他在希望與失望中,在振奮與凄涼中領(lǐng)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探索生活的底蘊。他不因苦難而冷漠,不因權(quán)利而迷失,蔑視身外的一切,修身養(yǎng)性,造福百勝。蘇軾無疑是智者,也是仁者。把他的紀(jì)念館建在這里是最適合不過了。然而,在這個清官難求的時代,還有多少人記得東坡的風(fēng)骨?想著想著,不由得滿腦愁云,揮之不去!
清風(fēng)陣陣,湖水輕拍湖邊的石頭,我仿佛在一幅流動的畫中漫步,不知不覺到了東坡園。未上石階,已看見蘇東坡的雕像氣宇軒昂地站在臺階上。進(jìn)入東坡園,看見王朝云的雕像。王朝云與東坡同甘共苦,給了東坡最美的愛情,卻青年喪子,三十四年病逝,留下東坡獨自終老,讓東坡用余生苦苦追思。望著這個被東坡視為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女子,我感慨萬千。她的一生,幸福過,也悲傷過。如今安靜地坐在惠州西湖的孤山上,任憑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來緬懷憑吊。
孤山上人煙稀少,林蔭蒼翠,透過樹葉的縫隙,看見山上的樓閣。沿著石階拾級而上,很快到達(dá)“東坡紀(jì)念館”。紀(jì)念館是領(lǐng)南建筑結(jié)構(gòu),分為一號館和二號館。一號館門前有一對威武的石獅子,門口鋪著紅墊,青磚墻配黑木格窗,紅柱白頂。館內(nèi)陳列著反映蘇東坡生平的圖文、石碑、實物,有關(guān)東坡的事跡和文章的總結(jié)。二號館陳列著東坡的詩文、書法作品和相關(guān)書籍。
蘇東坡被貶在惠州三年,其生活非常艱苦,經(jīng)常缺米斷酒,多虧惠州太守等人饋贈薪米,方解決困境。好在,在困境中,東坡仍很樂觀,仍然對生活充滿希望。他請屠夫把官宦人家不要的羊脊骨賣給他,先把它煮熟,然后涂上酒和鹽,再放到火爐中烤一烤,羊脊骨竟然酥香無比,他吃得津津有味。后來,蘇東坡還種菜、種藥、種茶。而蘇東坡種菜,除了解決生計問題,更多的還是從文人角度衡量勞作的價值。他把體力勞作當(dāng)作怡養(yǎng)性情的一種方式,他善于通過勞動去獲得物質(zhì)和精神上的享受。在衣食窘迫的日子里,蘇東坡還想著惠州百勝的疾苦,不忘給百勝造福。
閱覽完二號紀(jì)念館,從館后門走出,在花園里看見東坡和朝云的雕像。東坡坐著,一手撫弄膝上的琴,一手扶著朝云。朝云站著,手挎著包,纖纖玉指虛托下巴,顯得溫婉嫵媚。這對惺惺相惜的才子佳人,雖沒有相伴到老,但他們的愛情讓無數(shù)人感動。
身處這個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色為一體的地方,覺得既莊重又愜意。
蘇軾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我和我的影子很快就要消失在西湖,而西湖的風(fēng)景和故事會成為我記憶的一部分?;蛟S某一天,我又會像鳥兒一樣飛來。
悠揚的琴音如微風(fēng)過耳,我如一粒細(xì)小的塵埃,身不由已地走出西湖,再次混進(jìn)熙熙攘攘的都市。
這些年,那些無人關(guān)懷的土地顯得那么孤獨。我看見有些田園消失了,有些河流干涸了。人類要感恩大地,要明白自己的處境,要有憂患意識,要善待萬物,要從惡念中掙脫出來。我相信,文化和自然,能拯救一個人的靈魂。像惠州西湖這樣的地方,不能消失。當(dāng)有朋自遠(yuǎn)方來,我會自豪地說,我?guī)闳セ葜菸骱咦摺?br />
欣賞佳作,問好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