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楓】泥牛不肯入海(隨筆)
《五燈會元》載:洞山良價與神山僧密在山間遇到形貌瘦異的龍山和尚,問他:“此山無路,你從何處來?”洞山反問道:“既然無路,你又是從何處而入的呢?”龍山說:“我不從云水來?!庇谑嵌瓷接謫査骸澳阍谶@個山里住了多久?”回答是:“春秋不涉。”洞山又問:“是先有你呢還是先有山?”龍山說:“不知?!眴枺骸盀槭裁床恢俊贝穑骸拔也粡娜颂靵?。”問:“和尚得何道理,便住此山?”曰:“我見兩個泥牛都入海,直至于今絕消息?!?br />
袁宏道形容世俗生活是:“如衣敗絮行荊棘中,步步牽掛。”龍山的回答卻是句句落在了一個“空”字上。事物都是對立的統(tǒng)一,認識事物也往往是“覺今是而昨非”,前一種想法和后一種想法的內(nèi)心沖突,自己與外界的對立等矛盾,就像兩頭蠻牛斗個不停。然而人最大的敵人不在外界,恰恰是藏在自己的心里。禪宗六祖說:“本來無一物?!比绻诒緛頍o一物的境地來看這些矛盾,不都是虛妄嗎?于是:兩頭泥牛入了海,自然就容易被化解了。
但化解也并不是什么都消失了,道膺禪師把它比喻為羚羊掛角。他說:有人花了三貫錢,買了條只能尋著腳印找獵物的獵狗,遇到羚羊掛角,這時既沒有腳印,它又不會聞氣息。自然找不到,但并不能因此而說羚羊不存在,你沒有找到而已。
遇到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處理呢?有僧人問了:羚羊掛角時如何?羚羊掛角后如何?道膺的回答都是:“六六三十六?!痹偃栚w州和尚,得到的回答是:“九九八十一?!庇谑撬裨蛊饋恚f:怎么這么難懂!趙州和尚說:不難懂啊。他道:那么你倒是給我解釋解釋。趙州和尚的解釋是:“新羅!新羅!”還是弄不懂的這位僧人,看來是個執(zhí)著的人,他又去問了長慶和尚,長慶和尚卻罵他是:草里漢、亂叫喚。他還是不死心,道:你好好說,到底是怎么回事?長慶卻仍然沒讓他明白,說:“驢事未去,馬事到來?!?br />
雪峰義存有句話說:“我若東道西說,汝則尋言逐句,我若羚羊掛角,你向什么處摸?”羚羊掛角前,掛角后,其身都是可見的,只不過現(xiàn)在不露蹤跡而已,禪家所謂:真如自性的存在。六六三十六是逃遁,九九八十一是歸元,仍然是逃跡。但哪怕是遠在海外的新羅,隱藏在草里,仍然有它亂叫喚的聲音,還是要留蹤跡,生怕別人不知道。
因為本來無一物,所以如果我們自覺、自然地真心而為,不求名不求利,少一點彼此無謂的鉤心斗角和面紅耳赤,默默無聞地做一點實事,不是既瀟灑又充實嗎?有些人仰著頭只看見權(quán)力,學誠法師就是如此,所以有了權(quán)力就胡作非為,而權(quán)力最終都會害了那些淺薄之徒,權(quán)力也總是喜歡選擇與權(quán)力不相稱的淺薄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