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那座落馬橋(散文)
今年谷雨節(jié)那天正是我63歲生日,我想,谷雨大概要下雨的。黃昏將近,果真下起雨來。我站在窗前聽雨,突然想起了家鄉(xiāng)的那座石板橋。
我情不自禁地打通了我的學(xué)生——現(xiàn)任越江村村支部書記宋兵權(quán)的電話,“喂,兵權(quán)啊,請問那座落馬橋還在嗎?”“老師,那橋不在了,前年修路把原來的石板橋拆了,連石頭都被人拖走了,您問這個干嘛?”
“沒什么,沒什么。”我掛了電話,心中一種失落感油然而生。此刻,兒時的往事再次浮現(xiàn)在腦海中……
記得我滿十周歲生日那天,因為家里窮,媽媽只給我打了一個藏在米飯底下的荷包蛋。鄉(xiāng)下有一句俗話:“小孩生日一個蛋,大人生日一碗飯?!蹦悄甏约t薯為主食,能吃一碗米飯加上一個荷包蛋,已經(jīng)是很奢侈的了。
那天傍晚,母親坐在飯桌旁一邊笑呵呵地看著我吃著荷包蛋,一邊親切地說:“谷飛,好吃嗎?”“嗯,好吃!”我點點頭。
母親親切地撫摸著我的頭說:“哎,轉(zhuǎn)眼又十年了。”母親望了望門外的田野,給我講述起了一段我從未聽說過的故事:
那是十年前的三月,天一連下了二十多天陰雨,江上的那座落馬橋被淹了,那可是全村人出入的唯一通道。
母親收回目光說:“你出生時難產(chǎn),我疼的在床上直打滾,你奶奶也急得直跺腳,指著父親說,你快去紙皮塘把翠嬸請來呀,不然這娘兒倆會出事的!”
翠嬸是家鄉(xiāng)有名的接生婆,她年過花甲,出生中醫(yī)世家,為人賢慧,鄉(xiāng)鄰們十分尊敬她老人家。父親有點猶豫,“天下這么大的雨,橋沒了,路沒了,翠嬸又是三寸金蓮,怎么能來呀?”
父親看著母親痛苦的樣子,一咬牙,披上蓑衣,戴上斗笠,來到東邊茅屋里拖出一只扮桶。奶奶戴了個斗篷,披上一條黑圍裙,又從走廊上摘下一根曬衣篙子,提著一盞被油煙熏得發(fā)黑的小馬燈,跟在父親背后。奶奶走路一搖一晃的,有點弱不禁風(fēng),但還時不時告誡父親:“小心點,別摔倒了!”雨大風(fēng)急,父親背著扮桶特別蔸風(fēng),好幾次連人帶桶被吹到田里,嚇得奶奶一路上不打停地念叨:“菩薩保佑!菩薩保佑!”好在父親身體健壯,穩(wěn)往身聳了聳肩,又冒雨前行。
母子倆好不容易來到垅口,父親放下扮桶,推下水,一抬腿跨進扮桶里,接過奶奶送來的竹篙。奶奶一邊叮囑注意安全,一邊將手里的馬燈遞給父親。
“娘,您拿著,回去吧,我看得見。”說罷,一撐竹篙,扮桶一顛一顛地向?qū)γ嫫ァ?br />
奶奶一直舉著小馬燈站在田坎上焦急地等待著父親。大約一頓飯的工夫,父親把翠嬸接過來了。
父親借著微弱的燈光下,看到奶奶滿臉的水珠,斑白的頭發(fā)被風(fēng)吹得亂竄,一身衣裳早已被雨淋得透濕了。望著風(fēng)雨中顫巍巍的奶奶,父親說“我的娘啊,您怎么還站在這里呀,風(fēng)雨這么大,要是感冒了,怎么得了??!”父親一陣心酸,眼淚伴著雨滴往下流……
奶奶關(guān)心的是母親的安危,臉上露出欣喜之色對翠嬸說:“老嫂子,終于把您盼來了!把您大嫂子淋壞了,罪過啊!”
“哪里哪里,大姑,你看您站在這里淋得一身透濕的?!薄皼]事,只要能把嬸子接來,這算不了什么!”兩人寒暄后,奶奶捋起圍裙擦了把臉上的雨水,熱情地伸出手接翠嬸上岸。
父親小心翼翼地將翠扶出扮桶,因鄉(xiāng)間路窄一路泥濘,奶奶怕翠姑跌倒,吩咐父親背著翠嬸回家。
“谷飛,翠嬸可是咱子的救命恩人啊,那天要不是她老人家趕來了,恐怕……”母親忌諱地打住了話題,過了一會母親的口吻有點嚴肅,“孩子,你長大了,可莫忘了人家?。 ?br />
“嗯,媽媽,我記住了!”我望著母親連連點頭回答道。
落馬橋這是一座由麻石筑成的平板橋,它的名字從小就在我的心靈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橋的兩岸由58塊麻石砌成,中間一個橋墩,17塊大方石套槽而建,內(nèi)尖外平,橋面由6塊長條石鋪成。共81一塊麻石,合九九之?dāng)?shù),八卦之象。
兒時我和小伙伴們上學(xué)放學(xué)經(jīng)過小橋時一定要在此玩上一回。打過架,哭過臉,摸過魚,戲過水,秋天撈菱角,冬天打雪仗。有多少石頭都數(shù)過,有多少灣灣洞洞都摸過魚踩過蟮魚……
落馬橋雖不雄偉,卻和其它古橋一樣有自己的故事。據(jù)老人說,這里最早是座木橋,橋北頭有一棵大槐樹,槐樹下建一土地廟。傳說當(dāng)年嘉慶皇帝游農(nóng),從平江的招賢鄉(xiāng)前往湘陰路過此橋。嘉慶帝和他的愛妃同乘一馬,策馬上橋,橋因年久失修,那馬一踏上橋板,“叭嗒”一聲,橋梁斷裂,馬失前蹄,嘉慶帝和妃子嚇得魂飛魄散。忽然一陣北風(fēng)卷地而來,颶風(fēng)托起御馬呼地飛江而過。有驚無險,乾隆帝指著這座橋道:“落馬橋,毀也!”
無獨有偶,那知那愛妃身懷六甲,這一驚動了胎氣。是晚,嘉慶帝只好在山上一破廟中投宿。三更時分,那妃子臨產(chǎn),荒山野嶺,渺無人煙。嘉慶帝正束手無策時,來了一雙白發(fā)老夫婦,向嘉慶帝請安畢,生火燒湯,為妃子接生。五更時天空一道神光直射廟宇,那愛妃產(chǎn)下一子,帝心大悅,要拜謝老夫婦,老夫婦連忙跪倒在地奏道:“小神乃湘陰縣十八甲土地,奉玉帝旨在此恭候皇上和太子?!奔螒c皇帝聽聞之大喜。嘉慶回朝后,欽封十八甲土地為“佑子神土地”,至今每逢“堂大事”都必須恭請佑子神土地,那座山鄉(xiāng)人稱之為“太子嶺”,那座廟叫“太子廟”,香火不絕。
后來人們?yōu)榧o念這件軼事將這術(shù)橋拆了,在下游不遠處建了這座石橋,取名“落馬橋”。
民國初年有一游學(xué)先生云游至此,身無分文,饑寒交迫,坐在橋頭以手掬涼解渴,見“落馬橋”三字,想起自身飽讀詩書,漂泊一生,貧困落魄,感慨萬千,提筆在橋石上撰下兩幅上聯(lián):
第一聯(lián):馬落橋,橋落馬,馬無夜草空悲切;(頂針聯(lián))
第二聯(lián):欠食飮泉,白水焉能度命?(拆字聯(lián))
那落魄先生吟哦良久,自己無言作對,遺憾而去,留給后人一幅“殘對”。
有一天一位農(nóng)夫挑著一擔(dān)谷子來到橋邊,放下?lián)樱瑱M著扁擔(dān),坐在上面休息,瞟見第一聯(lián),隨口說出:“人挑擔(dān),擔(dān)挑人,人不風(fēng)流自謂平?!币菜闶菫槟怯螌W(xué)先生圓了半個夢,而另一聯(lián)至今無人對得下聯(lián)。
木橋斷了,石橋拆了,如今的落馬橋已是一座堅實寬闊的水泥橋。過去彎彎曲曲江灣,今天是一條水泥渠道;昔日坎坎坷坷的小路,如今已是車水馬龍,一條通往新農(nóng)村建設(shè)的康莊大道。
然而那座石板橋,我的那份鄉(xiāng)愁,永遠珍藏在記憶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