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礁石文學 >> 短篇 >> 雜文隨筆 >> 【礁石】閑話“殺雞給猴看”(隨筆)

編輯推薦 【礁石】閑話“殺雞給猴看”(隨筆)


作者:散木 白丁,12.1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322發(fā)表時間:2019-04-20 22:24:16
摘要:閑話“俗語”,傳播文化傳統(tǒng),傳遞正能量


   殺雞給猴看,也叫殺雞儆猴。本意是把鮮血淋漓的殺雞過程演示給猴子看,用以警戒和嚇唬猴子,比喻用嚴厲的懲處手段對他人實施警戒或提醒。
   俗語原是出自河南新野一帶,這里是有名的猴鄉(xiāng),許多人家以街頭藝術——耍猴戲為生,也衍生出許多專門飼養(yǎng)馴化猴子的營生。猴子腦子聰明,卻天生怕血。雞,又是“作秀”的高手,飛不高卻又好撲騰,動不動就弄得雞飛狗跳、雞犬不寧的,還常常搞到雞飛蛋打。有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宰一只雞可比宰一只羊的場面熱鬧。稍不留神,一把沒薅住,被割斷脖子的雞竟然可以鮮血淋漓地跑過半條街,撲騰出一路雞毛一路血。用這種效果嚇唬猴子,那是再好不過的了。眼瞅著這嚇人呼呼的場面,猴子們只得俯首帖耳乖乖就范,藝人們則趁機教化這些猴子學雜耍長本事。
   早先,耍猴藝人們大多是去云貴、福建一帶捕猴,他們在叢林里挖下陷阱,置以食物為誘餌。待貪吃的猴子墜落井里,捕猴人“先捉住帶頭猴,即用刀殺死,因猴子怕血,其它猴捂眼就擒”(《新野文史資料》之《聞名全國的猴戲之鄉(xiāng)》)。被稱作“生猴”的猴子,被訓練二三十天就可以成為“藝猴”出外表演了。據(jù)說,猴市上的“藝猴”,價格堪比黃牛。
   猴子大腦發(fā)達,可以利用簡單的工具,手和腳的趾(指)分開,大拇指靈活,多數(shù)能與其他趾(指)對握,有助于攀爬樹枝和拿東西。說到猴子的聰明,《搜神記》有一段描述非常細致、生動:“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數(shù)發(fā),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撫弓,猿即抱木而號?!蔽伊藗€去,真是逆天啦!這只白猿不僅將迎面疾速射來的箭一一打掉,居然,居然還敢嘲笑這射手。然鵝,當神箭手剛一搭弓,這白猿便覺不妙,知道這回是遇上真神,在劫難逃了,抱著大樹開始可勁兒的嚎啕大哭。真?zhèn)€是不作不會死??!我的個乖乖!哈哈。這里,猿已經(jīng)被超級人格化了。
   因為猴子跟人類最為接近,一些國家也會派猴子參與太空探索,首只升入太空的猴子AlbertII,就搭載在美國于1949年6月發(fā)射的V2火箭上。
   孩子們愛看“猴屁股著火了”,也有人把猴屁股當成紅綠燈寫進段子。其實,猴子是無臀的,它坐不住,生性好動,善變,多計謀,狡猾,偽善。古時候,諸侯們各據(jù)一方,個個多謀善變,狡猾欺詐的事各盡己能。所以,有一種未經(jīng)考證的說法,諸侯的『侯』字就是將猴的犬字旁去掉,保留了猴的屬性而成?!栋谆⑼ā酚浭觯骸昂铮钜?,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善于侯者也?!边@里的侯,是等待、觀望的意思。漢族普遍以猴為吉祥物。由于猴與侯諧音,在許多畫作和雕塑作品中,猴的形象常常被用來表示封侯的意思。一只猴子爬在楓樹上掛印,那叫“封侯掛印”;一只猴子騎在馬背上,叫“馬上封侯”;兩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樹上,或一只猴子騎在另一只猴的背上,那是“輩輩封侯”。
   《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形象活靈活現(xiàn)、深入人心。文化大師胡適認為,孫悟空的原型是取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哈奴曼(Hanuman),這個印度教中著名的神圣體,是一只擁有四張臉和八只手的神猴,他拯救了阿逾陀國王子羅摩的妻子悉多。孫悟空七十二變的故事,就來源于《羅摩衍那》里記載的“楞伽城大戰(zhàn)”中大鬧無憂園的情節(jié)。
   1980(庚申)年發(fā)行的黃永玉大師設計的“猴”票,采用揮灑自如的潑墨法,寥寥數(shù)筆便勾畫出猴的特征和神韻,經(jīng)過郵票雕刻家的精雕細后的雕刻版制作,使郵票上的金猴毛發(fā)畢現(xiàn),質(zhì)感更強,充盈著靈飄逸的藝術魅力。同時,再加上套色、燙金等多種工藝印制后,使得這枚“金猴子”郵票成為了中外郵票史上的經(jīng)典。
   儆,形聲字,本義是警戒、戒備,也有告誡、警告之意,成語“儆其所惡”,是說警示別人以遠離所厭惡的環(huán)境或行為,尤如《戰(zhàn)國策·韓策》中的“乃儆公仲之行”《孔子家語·五儀》中的“所以儆人臣也”,龔自珍在《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也提到了“宜殺一儆百”。
   兵書說“慈不帶兵”,對待部下將士,必須恩威并重,剛柔相濟。軍紀不嚴,烏合之眾,怎么打仗?怎么取勝?《孫子兵法》說:“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曹操曾經(jīng)割發(fā)代罰,以嚴軍紀;諸葛亮之所以揮淚斬馬謖,是因為“四方紛爭,兵交方始。若廢法何以討賊,不明正軍律何以服眾?”這都是殺雞儆猴的經(jīng)典妙用,實際也是一種“不見棺材不落淚,見了棺材淚漣漣”的攻心術。
   商紂被滅,周朝初立,武王廣招天下能人賢士。姜太公聞知齊國有兩位賢人狂矞和華士,便親自登門拜請,接連三次都吃了閉門羹之后,姜太公干脆派人把他倆殺了。武王的兄弟、被尊稱為儒家思想奠基人的周公旦不解其中原委,就問姜太公:狂矞,華士不求富貴顯達,自己拙井而飲,耕田而食,正所謂隱者無累于世,為什么把他們殺了?姜太公說:四海之內(nèi),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大定之時,人人應為國出力。這些大才大能之人,只有兩個立場,不是擁護就是反對,絕不容有猶豫或中立思想存在。他倆既不向天子稱臣,也不為諸侯做事,這明擺著是以溫和的姿態(tài)對抗新生的齊國。如果人人學他們的樣子,那還有什么可用之民、可納之餉?對這種“害群之馬”,必須果斷殺之,以儆效尤。一時間,那些袖手觀望、避世隱居的賢達能士紛紛出山應詔,向朝廷表示效忠。
   你要訓猴子,那就收拾猴子得啦,干嘛要拿人家無辜的雞開刀?要說嘛,似乎是個問題,可又能上哪兒說理去呢?哈哈。說來也巧,猴,在十二生肖中排位第9,緊隨其后的就是雞,連十二生肖都把這對兒冤家排在了一起。沒法兒,緣分哪!
   其實,殺雞以儆猴并非完全無厘頭,也還是有理可尋的。逐利,是資本的本性。耍猴人手里頭的猴子,那可是生財工具啊。猴子也有累的時候,也有脾氣,也會撂挑子、撒潑打混兒。新猴子更是不太聽話,連抓帶咬的。訓猴人急眼的時候,也真用皮鞭抽啊,有的連猴毛都抽掉一片。可是,問題就來啦,猴子是要上街表演的,皮相不好、外表不潔,有損形象,耽誤了收入咋辦?那就只好在靈魂深處鬧革命了:“將雞捉牢,雞亂飛舞,就拿著棒子打,愈發(fā)不老實,就用刀斬下雞頭,將雞血倒瀝在猴子的面前”(《說猴巴戲》——陳子展)。就讓你看到心發(fā)抖肝兒亂顫!
   那為什么是殺雞,而不是鴨、鵝、豬呢?這個道理其實更簡單,仍然是“利益”使然,無非是“成本決定論”,經(jīng)營總是要講究成本核算的。想要具體答案,您就隨便去超市看看各類肉食的價格就不言而喻了。當然,馴化猴子,也絕不是都靠殺雞這一招,實際的平時訓練,訓猴人會恩威并施,也就是所謂的“打、餓、飽”三法合一,獎勵為輔,以罰為主,小懲大戒,殺一儆百,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益。
   要說也是,這雞呀,就是命不好,點兒也背,不僅在人們的飯桌上是??停裁凑u、熏雞、叫花雞,什么烤雞、蒸雞、汽鍋雞,還總是被人們拿來當替罪雞。平時結拜兄弟、歃血為盟,就總好拿雞血說事兒。浙江金華一帶,每年七月七,當?shù)孛耖g有殺公雞的習俗,據(jù)說是因為當夜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如果不是雄雞報曉,那對兒可憐的情侶就不用分開了。農(nóng)歷十月一,河南一些地方流行“十月一殺小雞”,就是殺雞嚇鬼。傳說是這一天閻王爺放鬼,到來年清明節(jié)才收回去。老百姓以為鬼怕雞血,雞血可以避邪。云南大理地區(qū)的白族流行“雞米禮”,一只或兩只公雞,一壇子米酒,一壇子谷種,嫡親、姻親之間在婚嫁、生子、蓋房子的時候做為互送的禮品。這就溫和的多啦。
   俗語不俗,浸透著人生哲理;民俗不俗,漾溢著百姓智慧;俗語淺顯,意蘊深遠;俗語夠經(jīng)典,民俗更醇綿。這句俗語看似淺白,實際在更深層面上透射出的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人性學說——性惡論,由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首先提出,繼而為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所發(fā)展,在我國歷史上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甚至直到現(xiàn)代化的今天,依然決定著我們許多管理學的基礎思維。
   與“人之初,性本善”相反,荀子卻認為人性本來就是惡的,人人都有“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的本性,“人性”就是“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里好愉佚”。如果順著“好利”的本性發(fā)展,就會產(chǎn)生爭奪;放縱人的本性,就必定危害社會,致使天下大亂。面對惡的本性,怎么辦?“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后出于辭讓,合于文理,而歸于治?!蓖ㄟ^人為的辦法將之變成“善”的,就是要加強教育,用禮義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化,進行賞罰分明的治理,使之向善、從善、為善。
   韓非也說人生來就“好利避害”,人與人之間總是“用計算之心以相待”,“利”乃人們行為的實際動力,“故賞罰可用”。荀子說,“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笨梢娷髯永硐氲膰夜芾砟J绞恰岸Y義之治”,“制禮義以分之,以養(yǎng)人之欲,給人以求”,管理者要制定禮義,提供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以調(diào)節(jié)人們的欲望,以禮義教育人民,建立法制以治理國家,推行刑罰以限制百姓,使社會達到安定而有秩序。
   也不要把性惡論當成中國的專利。亞當夏娃也偷吃禁果,猶大因為三十個銀幣就可以出賣耶穌。顯而易見,西方的科學管理理論的基礎也是“性惡論”,它的心理學理論基礎就認為人性是惡的,因而必須進行全過程的控制。
   美國管理學家麥格雷戈在《企業(yè)的人性面》(1957)一書中提出的“X理論”,既是現(xiàn)代性惡論的發(fā)展,也是對西方傳統(tǒng)人性假設——理性經(jīng)濟人的概括。這套理論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天性喜好享樂”,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私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既然偷懶?;侨说奶煨?,那就只好“胡蘿卜加大棒”了。哈哈,誰懶就殺誰,都耍賴就都給法辦嘍?不能啊,法不責眾啊,那就沒人給你干活兒了。咋辦?還是“殺雞給猴看”,殺一儆百吧!

共 3867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一篇論述成語典故的小文。殺雞儆猴這個成語,人人都知道其本意與比喻的含義,但其具體是怎么來的,恐怕知道的人甚少。作者先從猴子的天性說起,講述了成語的來歷,猴子比較聰明,難于馴服,藝人抓住了猴子怕血的弱點,殺雞見血讓猴子就范,屈服于藝人,學好雜耍本領。接著論述了為什么儆猴的是雞,而不是其它的動物,這個普遍關心的問題,原來雞天性愛作秀,正好用它讓猴子知道厲害關系,更重要的還是利益關系,雞便宜,猴子學到雜耍本領后能賺更多的利益。最后作者論述了成語殺雞儆猴的歷史發(fā)展作用,為什么人人都要用這一殘忍的手段呢?一切皆因“利”而生,殺雞給猴看,殺一儆百。作者由淺及深破析了成語的來歷,讓讀者更加理解成語的含義、及如何應用。推薦分享?!揪庉嫞韩C戶】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獵戶        2019-04-20 22:31:43
  欣賞老師美文,感謝老師支持礁石。溫馨提示一下:引經(jīng)據(jù)典,不要太多,否則就不是自己的啦!最后問好老師。
成績屬于過去,筆尖書寫未來!
回復1 樓        文友:散木        2019-04-22 17:43:49
  有理。謝謝
2 樓        文友:一匹西北狼        2019-04-20 23:13:57
  長知識了!好文!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回復2 樓        文友:散木        2019-04-22 17:44:04
  哈哈,謝謝。
3 樓        文友:若海若藍        2019-04-20 23:55:05
  散木的隨筆,真是形散而神不散,精雕細鑿。隨筆力道,入木三分。可見內(nèi)功深感,化文解字于無形。欣賞,好文。
只碼字,不管事,不問事,不惹事。
回復3 樓        文友:散木        2019-04-22 17:41:27
  謝謝,謝謝,互相學習,互相交流
4 樓        文友:若海若藍        2019-04-20 23:56:31
  感謝作者賜稿礁石,四海之內(nèi)有緣人。遙祝君安萬福,筆順文豐!
只碼字,不管事,不問事,不惹事。
回復4 樓        文友:散木        2019-04-22 17:43:25
  謝謝
5 樓        文友:鐵禾        2019-04-21 21:41:48
  有逸趣,有意趣的文章,受益了。
鐵禾
回復5 樓        文友:散木        2019-04-22 17:42:02
  哈哈,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6 樓        文友:醉劍飄香        2019-04-22 11:24:01
  雞兒何罪,猴兒何辜,雜渣而談,句句中的。好文章。
   若能將殺雞儆猴與現(xiàn)代管理展開來談,作為文章的中心,文章的格調(diào)何許會更高一些。
醉劍磨得飛快,豆腐一切兩開
回復6 樓        文友:散木        2019-04-22 17:42:44
  說的有理,一語中的。謝謝
共 6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