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楓】春日絮語·多情的土地(散文)
和煦的陽光,暖暖地撒在初春的大地上。但凡目光所及處,那迎春的花兒都是一簇一簇的擁抱著,那樹上的嫩芽已愈發(fā)變的靈秀交疊。門口的玉蘭花開了,大朵大朵的粉色、白色也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們前來駐足、拍照。萬物萌動的季節(jié),唯恐稍晚一步就落在誰的后頭。
每每獨步街頭,腦海里情不自禁的就像打開故鄉(xiāng)的畫軸。那老街、老巷、街門樓子,還有晚歸的牛羊,屋頂上裊裊上升的炊煙,獨具一格的教堂、廟宇,和那千樹萬樹的梨花、杏花、桃花,只把一個僻靜的小山村引入陶淵明筆下的世外盛景。
若不是這討厭的疫情,這個四月注定又是不尋常的。村子里年年都會舉辦“梨花節(jié)”,面對如此盛況,鄉(xiāng)親們的臉上也個個流露出溢于言表的喜悅之情。他們載歌載舞,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迎接遠方的來客。而今呢?山里的杏花、桃花都已開了,唯有那百年的老梨樹還在靜靜的候著,許是深藏不露,許是蓄勢待發(fā),也或是待到某夜春風過境,客人早已站立村口,她們才肯露出嬌滴滴的面容吧。
倘若此刻身在故鄉(xiāng),又會看到一派怎樣的景象呢?那大大小小的土圪梁上,鄉(xiāng)親們定都沒有閑著。開春了,趁著土壤開始松動,那田沿地角的毛蒿草艾、茬根秸稈總得事先收拾利落。無論如何都絲毫不敢怠慢日后的春耕生產(chǎn)。
連那臥了一冬天的老牛,分明也嗅到了什么。打從去年秋后就閑置在街門口的架子車,連帶墻上的一副做套,無論如何都該起來活動活動筋骨了!
過去常聽老人們講,好日子全是靠一雙能手拼出來的。所謂“能手”可能就是那句“吃得苦中苦”吧!這在農(nóng)村長大的我們是有切身體會的。
靠天吃飯,如今看來卻是靠不住的。在科技興農(nóng)面前,若不推陳出新,轉(zhuǎn)變觀念,很難想象光景會過成什么樣子。誰也不敢保證靠天吃飯就能旱澇保收啊!
土地是農(nóng)民的命根子,他們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給世代耕種的土地,他們用一生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片希望的田野。春種秋收,忙忙碌碌,他們寧愿像照看自家孩子那樣侍弄田里的莊稼,都不肯走到大山外面去看看!或許,在鄉(xiāng)下住得久了,外面的一切反倒顯得處處不安生了吧。那熙熙攘攘的都市,川流不息的人群,好像壓根都沒有入住在農(nóng)人的想象空間里。
離家的這些年,村里發(fā)生了很多可喜的變化。從最初的通電、通水到后來的亮化工程;從最早的“村村通”水泥路到后來的紅磚鋪到家門口;再到后來成立了農(nóng)業(yè)合作社,半機械逐步取代了世代沿用的農(nóng)耕方式。這每一步的付出都是異常艱辛的,但改變也是巨大的。
故鄉(xiāng)歷來都有“梨果之鄉(xiāng)”、“名米之鄉(xiāng)”的美譽,特別是大黃梨,直至今天她依然在鄉(xiāng)親們心里有著不可估量的地位。小米是家家餐桌上都離不開的美食,對于像我們這些常年在外的人來說,何嘗不是天天惦念家里的和子飯、小米粥!
若是有空,請到我的村莊——小店看看吧!體驗一下鄉(xiāng)下獨有的民風民俗,看看村里美麗的風景。正值四月,那百年老梨樹,合作社里數(shù)百畝的梅杏、黃桃、櫻桃,真可謂是百花齊放??!
不是有一首歌嗎?“桃花花你就紅啊,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嶺我等你來呀,我等你來……”這首歌不僅唱出了春天的色彩,也唱出了大山里最樸質(zhì)的情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