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他鄉(xiāng)成都(散文)
每個人的心中定有一處魂牽夢繞的地方。那是故鄉(xiāng),也叫老家。夢里的她,總是那么美,那么寧靜??傋屓嗽谙肫鹚臅r候,忍不住淚下。
愛故鄉(xiāng)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但當我離開故鄉(xiāng),見識過許多他鄉(xiāng)之美后,我被他鄉(xiāng)迷惑了。
為了在不背叛故鄉(xiāng)的同時又能愛上他鄉(xiāng),我總會給自己找個理由。這個理由必須是充分的,也必須是故鄉(xiāng)所不具備的。
不是每個他鄉(xiāng)都值得我去找理由的,但有一座叫做成都的他鄉(xiāng),讓我不需要太費力氣就能找到愛上她的理由。
一
年輕時看過的一部電視劇,就是我給自己找的理由。劇中的劉備悲悲切切地喊道:“軍師,救我……”
羽扇綸巾的諸葛亮瀟灑淡定地答道:“主公莫慌,亮,自有妙計。”
沒錯,我為自己找的第一個理由就是大名鼎鼎的諸葛武侯。諸葛武侯是我心中如泰山北斗般的存在,堪稱是集忠誠、智慧、仁愛、勇烈為一身的圣人。
“如果說南陽是布衣孔明的蟄伏之地的話,那么成都就是諸葛武侯名震天下的巔峰之地。作為武侯的崇拜者,燕山豈能不來成都拜謁乎?”
這句話是我說的,就在武侯祠的門口。身邊站著的,是已在成都安家的友人。
友人摸摸鼻子說道:“我是了解你的,你嘴上越是說得冠冕堂皇,心里就越是不以為然,虛偽?!?br />
我倆對視片刻之后,不約而同地哈哈大笑起來。
好吧,我承認我愛上成都多半是因為她的慵懶和溫柔。不過,既然來到成都,武侯祠是絕對不容錯過的。
公元234年8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線的五丈原,時年五十四歲。諸葛亮為蜀漢丞相,生前曾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又被蜀漢后主劉禪追謚為“忠武侯”,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祠廟為“武侯祠”。
據《三國志》的記載,劉備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靈柩運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稱惠陵。而按照漢制,有陵必有廟,所以也就有了漢昭烈廟。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并入了“漢昭烈廟”,于是便形成了現在這樣君臣合廟的武侯祠。
跟著友人進入昭烈廟,門內共有六通石碑,兩側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石碑在東側碑廊內。
此碑名為“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是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寫碑文,書法家柳公綽(柳公權之兄)親筆書寫,名匠魯建刻字。由于這通石碑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因此被后世稱為“三絕碑”。
三絕碑的碑文對諸葛亮的一生做了重點褒評,特別褒獎諸葛亮的法治思想。裴度據史以評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辭句甚切,文筆酣暢,使人百讀不厭。
昭烈廟大殿內正中是劉備貼金塑像,左側陪祀的是他的孫子北地王劉諶像。劉備像側原有其子蜀漢后主劉禪像,因劉禪昏庸無能,不能守住祖宗基業(yè),以致喪權辱國,于是在宋真宗時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后來也就沒有再塑。
大殿兩側偏殿,東有關羽父子和周倉塑像,西有張飛祖孫三代塑像,既表現了關、張兩人的不同外貌和不同性格,又反映了他倆武藝超群、勇猛過人的共同特征。
兩側東、西廊房分別塑有蜀漢文臣、武將坐像各十四尊。東側文臣廊坊以龐統為首,西側武將廊房以趙云領銜。每個塑像如真人大小,像前立有一通小石碑,刊其姓名、生平。昭烈廟正殿西壁掛有木刻《出師表》,據說是岳飛親筆所書,東壁懸掛現代書法家沈尹默先生親筆書寫的諸葛武侯的《隆中對》木刻。
昭烈廟后即為武侯祠,供奉諸葛武侯的大殿門楣上懸掛“名垂宇宙”匾額,兩側為清人趙藩撰書“攻心”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zhàn)。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br />
此聯在深刻剖析諸葛亮、蜀漢政權及劉璋政權的成敗得失的同時,提醒后人在治國時借鑒前人的經驗教訓,特別強調要“攻心”和“審勢”。
殿內正中有諸葛亮頭戴綸巾、手執(zhí)羽扇的貼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銅鼓相傳是諸葛亮帶兵南征時制作,人稱“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圖案花紋,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大殿頂梁由烏木制成,上書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中“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名句。
我看著羽扇綸巾的諸葛武侯塑像,追思其生平功業(yè)。既欽佩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算無遺策的指揮藝術,又感嘆他鞠躬盡瘁,公而忘私的人格魅力,也為他出師未捷身先去而惋惜。此時此刻,唯有楊慎的一闕臨江仙最能表達我的心情。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br />
是啊,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千古功業(yè)隨著時間地消磨都已不在。只剩下《隆中對》、《出師表》振聾發(fā)聵。赤壁的硝煙已經散盡,只留下拍岸驚濤與后來者共唱,一樽還酹江月。
友人見我如老僧入定一般的樣子,便在我耳邊輕聲說道:“知道你崇拜武侯,可并非所有人都和你一樣的,劉伯溫就對諸葛亮不服氣。當年劉伯溫來到武侯祠時寫了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意思是你諸葛亮再厲害也只是三分天下,我劉伯溫卻能一統天下,我劉伯溫就是比你諸葛亮高明。寫完這句話之后,劉伯溫還不罷休,命人拆下大殿門楣上的匾額,想換上他寫的那句話。但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那匾額后面竟然有八個字,劉伯溫一看,頓時目瞪口呆。你猜,是哪八個字?”
我嘿嘿一笑答道:“那八個字是:小劉兒別鬧,我是你前生?!?br />
友人哈哈大笑,導游和游客們紛紛側目,我和友人只好灰溜溜地出了武侯祠。
二
綿綿細雨把石板鋪就的街道洗得光可鑒人,街道兩旁的花燈酒幌五顏六色,把古色古香的街巷映襯得生動艷麗。喜歡街邊一些店鋪的巧思,因其在街邊水道旁安放了精巧的小水車,借用小水車把水道里清亮的水緩緩提起導入石槽之中,清水通過石槽再緩緩流入窗前栽種的翠竹、花圃里。隨風搖曳的細竹還有艷麗的花朵,為這喧鬧的古街,制造了一小片寧靜的空間。
在成都,你的腳步會不由自主地放慢。而在錦里,你會不舍得邁出腳步。在錦里,你可以輕輕吐出積壓在胸中的煩悶,拾起久違的心思,整個人放松下來好好品味這故蜀民俗。不需匆匆而過,應該慢慢地走,把平時舍不得的時間,毫不吝嗇地全部留給自己,送給錦里。
我來得恰是時候,這時節(jié)的成都恰如一位詩人吟誦的那樣。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br />
詩圣杜甫,這位與李白齊名的詩人,當年一定來過錦里。只是詩圣的心情必不如我這般悠閑,否則也不會發(fā)出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的感嘆。詩人在感嘆大唐由盛而衰的悲哀,百姓流離失所的苦難,自己空有報國之心卻無力施展的郁悶。所以我想他當初到錦里是逛不出什么好心情的,最終只會大醉而歸。
我也想買醉,不同于詩圣的情緒,而是出于內心的滿足。不必大醉,酒意微醺即可,不影響我漫步錦里就好。
詩圣說的錦官城即是錦里?!度A陽國志?蜀志》中有記載:“州奪郡文學為州學,郡更于夷里橋南岸道東邊起起文學,有女墻,其道西城,故錦宮也。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里也?!?br />
錦里也曾經是成都的代稱,這里自秦漢時期就以織錦聞名,所以歷朝歷代在這里設置專門管理織錦事物的官署,其官俗稱錦官。
蜀錦聞名遐邇,能夠使用蜀錦者,非富即貴。唐以后更是將蜀錦作為宮廷專供、御用之物。蜀地號稱天府之國,桑蠶種養(yǎng)很是發(fā)達,加上達官貴人們對蜀錦的需求,于是便造就了錦里的繁榮,織錦也帶動了商業(yè)的繁榮。
如今的錦里再也聽不見日夜不斷的織機聲。唯有一聲聲綿軟地叫賣聲,似在召喚著錦里昔日的榮光。
當然,這里仍可以看到個別店鋪中擺放的老舊織機,也會有人表演織錦的過程,也會看到各種鮮艷靚麗的錦緞,但算不算蜀錦我就沒有發(fā)言權了。
不在這方面多做探究,懷古可增添趣味,但不可過于纏綿進去。因為這里還匯聚了各色川味小吃,憑吊完詩圣的憂國憂民之后,還是讓我們學學詩仙的浪漫灑脫,做一回金樽清酒斗十千的豪客。
張飛牛肉配上五糧液或是當地土酒最為合適,點了三大炮、肥腸粉再來瓶啤酒也是極好的。這里還有各式的小酒吧,坐在花籬內蓉樹下,吃著美食,品著美酒,看著周圍的青磚灰瓦,思緒在古今的時光里來回穿梭,頓覺有種說不出的愜意。
羨慕成都人的悠閑,說說笑笑不緊不慢,沒有大都市的緊張和快節(jié)奏。那種勝似閑庭信步的姿態(tài),那種發(fā)自內心的舒緩,讓我緊繃的神經徹底松弛了。我懶懶地倚在欄桿邊,任時光悄悄地溜走,而我只需品酒觀景便好。
友人之前就說過,到成都要“拜武侯,泡錦里”。武侯自然是要拜的,而且也拜過了。至于錦里,我不是正在泡嗎?友人的一個泡字,把逛錦里的心態(tài)展現得淋漓盡致。詩圣的高屋建瓴,詩仙的浪漫飄逸我學不來,我是個俗人,只把自己的身與心交給錦里,泡進這凡間的錦里,愿得大自在。
微晃著穿行在巷陌之間,高墻內不時伸出的紅花,墻上精美的磚雕吸引了我的目光。正待拍下留作今后的談資,不想身后傳來清脆的笑聲?;仡^看去,卻見幾位身著素雅旗袍的女子婀娜行來。盤起的發(fā)髻在細雨中綴滿細小的水滴,宛若珠簪滿云鬢,耳垂上的明月珰隨著一顰一笑微微擺動。
成都女子皮膚細嫩,體態(tài)嬌小,膽子卻頗大。姐妹幾個見到酒意微醺的我之后并不膽怯,她們竊竊私語之后發(fā)出一陣笑聲,與我擦肩而過時,那如畫的眉眼撒過來一片眸光。本已搖晃的我,只得伸出一只手假作撫摸墻上的磚雕來化解尷尬,不想卻招來更多的笑聲。
我心中暗道:“誰說沒看到真正的蜀錦,剛才的這不就是嗎?”
細雨不停,卻不擾人。漫步前行,我淪陷在這錦里之中。
三
成都的夜依舊細雨綿綿,送走友人之后,不甘寂寞的我準備去聞名已久的寬窄巷子。叫了出租說了地名,不想卻被司機師傅嘲笑。他告訴我,你要說清楚到底是去寬巷子還是去窄巷子。我說反正就是那塊地方,管它是寬還是窄。司機師傅說,你還沒正真體會什么是窄什么是寬。
很詫異,我的印象里叫巷子的地方再寬也寬不到哪里去,再窄也能容得下人走過吧。司機師傅笑而不答,驅車把我送到地方。這是一片老街區(qū),看了銘牌上的介紹才知道,這里的歷史可以追述到清康熙年間。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準噶爾部竄擾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亂后,選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滿城——即少城。
清制規(guī)定森嚴,滿蒙官兵一律不得擅離少城染指商務買賣。靠每年少城(今天的人民公園)春秋兩季的比武大會,論成績優(yōu)異領取皇糧過日子。滿蒙八旗的勇武早已隨著歷史湮沒,留下的只有這一棟棟的老宅子和一寬一窄兩條巷子。
如今這片區(qū)域在保護老成都原真建筑的基礎上,形成了以旅游、休閑為主、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濃郁巴蜀文化氛圍的復合型文化商業(yè)街,成為了“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廳”。
漫步巷子之中,舊時的光陰似乎倒卷而來,若不是不停閃爍的霓虹,不時傳來的歌聲,還真的以為是走進了過去,走進了歷史當中。
巷子里的梧桐是時光最好的見證,雨絲落在梧桐葉上發(fā)出沙沙的微聲,滴水檐流下的水滴連成了一線,不停地砸在石板上的淺坑里。古色古香的老茶館、精美的門頭石雕、雨中掛著紅燈的老客棧、隨著微風探出墻頭的翠竹、細雨中默默開放的鮮花、古舊的院門以及門上不再發(fā)亮的銅環(huán),都在默默訴說著這里承載的故事。
頃刻間,那些霓虹歌聲漸漸消散,耳畔放佛響起沿街的叫賣聲、店家的吆喝聲、父母呼喚兒女的聲音,這一切是從心底里發(fā)出的,它喚醒了我藏在心中很久地記憶。
挨著每座古老的院子慢慢走過,仔細地看著那門、那院、那房。院門有關的有開的。每當遇到開著的院門,我都要走進去看看,看看那精美的影壁,看看那幽深的過道,看看門楣上的楹聯、看看門上懸掛的燈籠,還有那窗前的美人蕉,墻角邊的細竹與花草。
一路走過,思鄉(xiāng)與回家的感覺不停在心里蕩漾。成都的雨夜,在寬窄巷子里,多了一個遠方游子的情殤。
現在的寬窄巷已不是當初的樣子,雖然還是那兩條巷子,還是那些屋舍廳堂。但是那些原先住在這里的人卻不知去了何方?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里少了生活的氣息與沉淀,多了過客的驚奇和感嘆。坐在老茶館里,眼前的茶盞中升起裊裊的茶香,在這里品茗能品出歲月的味道。
忽然想起,成都似乎還有個別稱叫做蓉城。據說是五代后蜀主孟昶為保護城墻,命人在成都土城上遍植芙蓉。每當九月芙蓉盛開,遠遠望去如錦如繡,滿城生輝,因此成都又叫芙蓉城。
看看街上川流不息的過客,再看看茶館里坐在藤椅上喝茶打牌的老人,忽然明白了什么是窄什么是寬的真正含義。這窄代表的是逍遙自在的生活方式,這寬代表的是安逸知足的人生態(tài)度。
難怪成都人總愛說“安逸”,真正的安逸是在心里的。禁不住問自己,安逸嗎?
至少現在,在這里,在他鄉(xiāng)成都的夜雨中,在寬窄巷子的老茶館里,我的心是安逸的。
遠祝!
讀來享受,盡興~~這種感覺當是“安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