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片“瓦爾登湖”(散文) ——讀《瓦爾登湖》有感
這個春天,我讀了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委實說,讀不懂,更多時候感覺就像是迷失在一片森林中;但另一方面,好像又讀懂了,因為它真真切切地讓我感到了許多的共鳴。
許多人說梭羅的《瓦爾登湖》是第一部反映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書,梭羅是第一個擁有環(huán)保意識的人。但我不敢茍同,我覺得他只是更換了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從1845年7月4日開始,直至1847年9月離開,梭羅詳細記載了他在瓦爾登湖畔兩年零兩個月的一種簡單的隱居生活。就像梭羅在文章開頭所說,“當我著手寫下后面的篇章的時候,我獨自生活在一所靠我自己雙手建造的小房子內,在叢林里,瓦爾登湖的湖畔上,鄰居們都住在一英里遠的地方,我自食其力,通過自己的勞動維持生活,我在那里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br />
在我看來,瓦爾登湖最吸引人的還是她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肮笏_說過,沒有鳥雀巢居的房屋就像未曾調味的肉。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跟鳥雀做起了鄰居,但不是我捕到了一只鳥把它關起來,而是我把自己關進了它們鄰近的一只籠子里。而且跟那些更小巧的、更容易受到驚嚇的森林中的鳥雀親近起來,它們從不或極少為鎮(zhèn)上的人唱小夜曲——它們是畫眉、韋氏鶇、紅色的唐納雀、野山雀、怪鴟和許多別的鳥雀?!薄八沁@樣透明,25或30英尺下面的水底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赤腳踏水時,你看到水面下很遠的深處有成群的鱸魚和銀魚,大約只有一英尺長。連前者橫行的花紋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你會覺得也是不愿意沾染紅塵,才到這里來生存的?!薄斑@是一個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個感覺,每一個毛孔中都浸潤著喜悅。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在其中任意來去。牛蛙鳴叫,邀來黑夜。夜鶯的樂音乘著吹起漣漪的風從湖上傳來,搖曳的赤楊和白楊,激起了我的情感,使我不能呼吸了。最兇狠的野獸并沒有寧靜,現(xiàn)在正找尋它們的犧牲品。狐貍、臭鼬、兔子也正漫步在原野上……”梭羅眼中的瓦爾登湖一切都是那么淳樸,那么和諧,那么令人向往。與其說梭羅是在找尋自己的“烏托邦”,不如說他只是返璞歸真,卸掉了身上所謂的“文明氣息”。
當然,《瓦爾登湖》給人印象深刻的還在于它所透露的不經意的人生哲理。在“簡樸生活”中,梭羅寫到,“我到鎮(zhèn)上看到許多年輕人,他們的不幸來源于繼承田產、農舍、牲畜、農業(yè)器具,因為得到這些東西很容易,而要擺脫這些就難了。他們還不如出生在空曠的原野,被狼喂養(yǎng)長大,還能更加看清楚他們辛苦耕作的土地到底是什么樣子。是誰讓他們成為土地的奴隸?”的確,越容易得到的東西越不懂得珍惜,直到失去以后,才發(fā)現(xiàn)不經意間它早已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和生命,例如,平平淡淡的婚姻。文中還有一段話,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霸既诉^得簡簡單單,赤身露體餓了就摘果子吃,至少這樣意味著他還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過客……而現(xiàn)在我們安居在大地上,忘了天空,不再夜間宿營。我們?yōu)榻裆ㄔ旒覉@,為來世建造墓穴。我們的藝術效果不過是把我們的屈辱境地弄得舒適一點,而那比較高級的境界卻會被遺忘了?!薄安煌跣?,方得始終”——不忘初心,不是叫人停留在原始的狀態(tài)而踟躕不前,而是委婉地告訴世人:憶苦思甜,知足常樂,人要懂得知足。走路的羨慕騎車的,騎車的又羨慕開車的;而在擁擠的路口焦急地排隊時,開車的人又無不羨慕走路和騎車的人………人生,不過是永遠都在追求片刻的平衡罷了。
梭羅的《瓦爾登湖》其實就是西方的《桃花源記》。不同的是梭羅的故事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只是作者一個憑空想象出來的美好境界……也許“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顯得珍貴”?!短一ㄔ从洝纷哉Q生以來,又有多少人趨之若鶩,不畏艱險跋山涉水,只為尋找心目中的“桃花源”。但,那些只不過都是一些狹隘的理解罷了。所謂“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云水間?”
行文至此,我忽然想起了他們,一群試圖逃避現(xiàn)實生活的隱士。最近幾年,我經常聽到有人來到終南山,想做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其中不乏80、90后甚至更年輕的人——他們還都那么年輕,原本正是應該建功立業(yè)大展宏圖的時候。但,他們卻選擇了避世。不知是社會的悲哀,還是他們自己的悲哀。他們希望過一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棲、自給自足與世無爭的生活……吾之所向往也,但我沒有他們的勇氣,更沒有他們的條件,譬如足夠的資本。但又仔細想想,他們之中有幾人能是真心做一個隱士高人?又有幾人能真正遠離所謂的“人間煙火”呢?不過是頭腦一時發(fā)熱而已。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虎頭蛇尾,或因為經濟來源,或因為寂寞,或因為別的什么原因,陸續(xù)都離開了那里。說來梭羅也不是真正的隱者,他也只是在瓦爾登湖呆了兩年就離開了。中國有句古話,所謂“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真正的隱士并不在于居住的環(huán)境,更在于修心,正如陶淵明所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br />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片瓦爾登湖,在心里,在夢里,在每個人的雙手里。那片湖,美麗、寧靜、湖光倒影……不能只心向往之。
小風再次問好墨痕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