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西行日記(散文)

編輯推薦 【柳岸】西行日記(散文)


作者:鄉(xiāng)音 布衣,319.0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993發(fā)表時間:2020-11-24 18:47:02

近幾日,有幸赴北岳廟、云岡石窟、響堂山石窟等文化寶庫去考察學(xué)習(xí)。一路上,時時感受中華文明之博大,中華文脈之深厚,因每日將所感記之,以志不忘。
  
   11月18日,小雨
   時維庚子,序?qū)倜隙?,楊葉落而柳葉黃,國槐枯而楓葉紅。研學(xué)黨史,訪西柏坡感黨性之堅;探究歷史,謁北岳廟覺文脈之厚。
   是日也,雨紛紛兮迷離,霧濛濛兮欲仙。北岳重地,古沐皇恩。雨打塵埃兮氣清,廟貌儼然兮增色。廟門重重,嘉靖年所建;正殿凜凜,北魏朝已存。廟門重重,內(nèi)外蒼松翠柏挺拔;大殿巍巍,表里唐碑宋刻俊秀。廟宇宏闊兮映昔日之盛,祀典有制兮載君王之思。
   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感蒼天之厚德;繁榮昌盛,國富民強(qiáng),念厚土之恩。唐宗宋祖,厚德載物而代有明君;明祖清帝,修文習(xí)武然后繼乏人。古往今來,得民心者得天下。撫今追昔,冀神靈者有幾何?
   幢幢碑刻,閱名臣文彩飛揚(yáng);字字珠璣,讀墨客豪情畢現(xiàn)。忽見祈雪之碑,世所少見;又睹真宗祭文,君心可知。文越千載而愈厚,史過百代而留痕。文以載道,史以鑒治,北岳之行實不虛。
   行匆匆不及細(xì)觀,時長長來日再見。
  
   11月20日,晴
   冬日的燕趙大地,寒山瘦水。
   高速上,目力所及,草枯木裸,人煙稀少,略顯空曠。
   這里有群山連綿,昨日的小雪未曾全部覆蓋,遠(yuǎn)遠(yuǎn)望去,別有一番景致。
   此處山勢與別處不同,不似泰山般孤峰突起直插云天,不似會稽山靈巧俊秀郁郁蔥蔥,亦不似云貴高原白雪覆蓋空氣稀薄。
   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蒼涼。蒼涼之感,還來自從遙遠(yuǎn)的國度傳來的北魏拓荒者的馬蹄聲。
   云崗石窟里的造像,高者近二十米,小者也就幾厘米。這些大大小小的造像,無法數(shù)清,大概有幾千尊。
   造像雖多,但無不栩栩如生,千姿百態(tài),或慈眉善目,或靜觀人世,均有獨特的民族特色。造像周邊的龍飾、座騎、云紋等,均精工雕刻,風(fēng)格與中原地區(qū)不同。
   同行者的感覺,只有兩個字:震撼。
   余秋雨先生在這里留痕:中華文明從這里走向盛唐。
   其實,北魏王朝是興盛的,要不然為何在云中為都近百年,又遷往洛陽。
   那一座座石佛,仿佛在向我們訴說北魏的興盛。
   那些瓦當(dāng)、那些柱礎(chǔ),好像告訴我們北魏的興盛。
   那些塔寺、那些兵馬俑,透露了北魏的興盛。
   那紋飾、那刻工,那氣魄、那胸懷……
   中華文明在這里融合,創(chuàng)造了一個偉大的時代。
   我們見到的,是一個王朝遠(yuǎn)去的背影,他留給了后世無盡的遐想。
  
   11月21日,小雪
   沒去過草原,就別說你知曉草原的遼闊;沒到過沙漠,就別說你了解沙漠的性格;沒見過石窟造像,就別說你懂得中華文明。
   中國地大物博,歷史豐厚,文化燦爛。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陸上,條條河流如條條血脈,滋養(yǎng)著沿河而居的人民,繁衍生息而人口廣布,生產(chǎn)和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文明,讓世界刮目,令后人景仰。
   昨日大同一探,震撼于云崗石窟造像之壯觀和精美,感嘆于博物館藏文物之品質(zhì)和氣度,沉醉于歷史文化之底蘊(yùn)和豐厚。
   大同為邊關(guān)重鎮(zhèn),商貿(mào)繁榮,各民族在這里碰撞、交融。尤以北魏建都此地后,盛極一時,成全了鮮卑族與漢民族的融合。
   且不說孝文帝漢化改革迎來中興,也不說拓跋宏御駕南征,單是這百年間留下的石窟造像,就讓人嘆為觀止。
   當(dāng)我們還驚詫于遼代善化寺正殿的大氣和雄渾,當(dāng)我們還遺憾于未觀瞻華嚴(yán)寺建筑的精致和巧妙的時候,時間在滴滴答答永不停步。迷戀和回味中,我們走向下一站。
   邯鄲學(xué)步、毛遂自薦、圍魏救趙、廉頗藺相如等典故,曹魏與鄴城、北齊與東魏,邯鄲地區(qū)歷史遺跡等等,向我們介紹的,是我們老家山東臨朐的竇經(jīng)理。他一路侃侃而談,如數(shù)家珍,對河北、山西一帶歷史文化頗為熟知。
   如今,年輕人除了從事歷史或與之相關(guān)的工作外,喜歡研究歷史的不多,而從商者研究歷史的更少。我們真幸運(yùn),碰上一個年輕的從商的歷史研究愛好者。傅老師為他點贊,我們當(dāng)然跟上。還想再說一遍,他是臨朐人。
   宮館長等跟竇經(jīng)理交流甚歡,不覺已到一處山下——響堂山。聽竇經(jīng)理講,響堂山石窟是國家級文物保護(hù)單位。
   從山下望去,主峰高聳,挺拔險峻。因邯鄲地平,僅此一峰,更顯高峻。如在山西,當(dāng)另作別論。
   遠(yuǎn)處,山上白雪莽莽,一派北國風(fēng)光。近處,白雪與綠葉、黃葉、紅葉,互為點綴,相映成趣。雪和花草間,雕刻的頑童活潑逼真,或玩或樂,頗引人注目。
   走在山路上,松樹上的雪正在融化,偶有一滴滴到脖子上,冰涼。觀其積雪厚度,約二公分左右,與許老師探討,應(yīng)是后半夜所下吧。
   山麓有一塔,移步前膽,為宋時所建。塔為青石建,九層,每層都有小窗。塔身八棱,塔頂二層己圮,不會是風(fēng)吹的,也不會是雨打的吧,不知道誰研究過。
   這是2020年邯鄲的第一場雪,我們?nèi)サ臅r間還比較早,不知外地還是本地的游客,在我們后面陸續(xù)登山,不知是想看山上雪景,還是因為山上文化。越向上走,石窟越近,行至山腰,“響堂山石窟”幾個大字已清淅可見,石窟容貌已觀其外形。循石級而上,很快到達(dá)石窯,老者已氣喘吁吁,山雖不高,但山勢陡峭之故。
   山上石碑?dāng)?shù)通,明清居多。石窟數(shù)個,體量不比云崗,造像亦無高大者,但做工之精致,特色之鮮明,竟毫不遜色。據(jù)介紹,此地造像為云崗向洛陽過渡期的風(fēng)格,樸實敦厚,簡練大氣。
   我對造像文化一竅不通,幸同行張主任、宮館長等一路介紹、講解,才略知一二。知其美,不知如何描述其美,知其氣度,不知如何表達(dá)其雄渾。以我的認(rèn)知,此處造像有馬上民族彪悍、粗獷之感,而云崗造像比之多了一些細(xì)膩、精致。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斷的文明,他是一本厚厚的書籍,隨便翻開一頁,就足夠你用一生去研究。
   由此想到,太原起兵的李淵父子,與鮮卑族有沒有聯(lián)系呢?我沒有答案。
   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因為我們的現(xiàn)在就是明天的歷史。讓我們延續(xù)歷史,為我們的歷史更豐厚增添一點什么吧。
  

共 2404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本文《西行日記》,是一篇游記性散文,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作者在北岳廟、云岡石窟、響堂山石窟等文化寶庫考察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時時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中華文脈的深厚,將每日所看到的壯美景象和心靈感悟,用文字詳細(xì)的記錄了下來。中國地大物博,歷史豐厚,文化燦爛,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斷的文明。這些名勝古跡表明,中華文明曾在這里融合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偉大的時代。那一個個王朝遠(yuǎn)去的背影,給后世留下了無盡的遐想,讓世界刮目,令后人景仰。另外,作者見到的北國風(fēng)光,白雪莽莽,山舞銀蛇,空曠蒼涼,也很引人注目,震撼心靈。這篇散文邏輯結(jié)構(gòu)非常好,談古論今,邊敘邊議,語言生動,想象力豐富,用美麗的文字,寫出了美好的情懷。特別是對景物和古跡的描寫細(xì)致入微,介紹詳細(xì),如數(shù)家珍,仿佛帶領(lǐng)讀者親身游覽了一番。在文章結(jié)尾處,作者把內(nèi)心的感悟和贊嘆,以及體驗出的妙趣化為文字,前呼后應(yīng),畫龍點睛,升華了文章的主題,打動了讀者的心靈,讓人產(chǎn)生了共鳴,足見作者的創(chuàng)作功底。問候冬安!熱情推薦文友共賞?!揪庉嫞喊财届o好君】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安平靜好君        2020-11-24 18:48:14
  拜讀佳作,問候老師!
2 樓        文友:安平靜好君        2020-11-24 18:49:16
  歡迎老師投稿柳岸花明社團(tuán)!
   祝福寫作快樂,萬事如意。
   期待佳作再次綻放柳岸,展示您的風(fēng)采!
回復(fù)2 樓        文友:鄉(xiāng)音        2020-11-24 19:08:43
  謝謝!
3 樓        文友:鄉(xiāng)音        2020-11-30 20:24:57
  第一天考察學(xué)習(xí)的西柏坡革命紀(jì)念館,所見所感是一首詩,因此沒發(fā)表在一起。
  
  
  
   近百年前
   一個聲音從高處傳來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這聲音
   高亢而嘹亮
   這聲音
   純真而堅定
   這聲音
   雖顯稚嫩卻震耳
  
   這聲音
   太具穿透力
   從湖南響到北京、響到天津、響到上海……
   傳遍全中國
   這聲音
   太響亮了
   刺激統(tǒng)治階級的步履
   竟有些蹣跚
   這聲音
   太清脆了
   沉睡中的中國人
   竟醒了過來
  
   這聲音
   在延安上空縈繞
   那窯洞里的思考喲
   如此縝密又深謀遠(yuǎn)慮
   論持久戰(zhàn)
   讓侵華日軍心驚
   依靠人民
   讓日軍陷入汪洋大海
   宣告了他們的末路
  
   這聲音
   在西柏坡山水間激蕩
   那共和國的創(chuàng)建者喲
   信念愈加堅定
   他們的指揮出神入化
   他們的意志無比頑強(qiáng)
   那些為了人民的戰(zhàn)爭
   讓蔣家王朝覆滅
   新中國
   從這聲音里走來
  
   這聲音
   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聲音
   他穿越時空而歷久彌新
   在二十一世紀(jì)的天空
   回響
   這聲音
   激勵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征途上
   奮勇向前
   永不懈怠
  
  
   ——觀西柏坡紅色基地有感
4 樓        文友:鄉(xiāng)音        2020-12-04 10:50:04
  前幾天,聽余秋雨老師講魏晉南北朝,知道了李淵和李世民的的母親都是鮮卑族人。而且余秋雨老師在云岡石窟的印記是:中國從這里走向盛唐,是我記錯了。
共 4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