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書店街回眸(散文)
帶父親看完牙,從位于東大街的口腔醫(yī)院出來往西走不多遠,經(jīng)十字路口往南就進入了書店街。還未踏入街口,就先看見一座氣勢恢宏的彩繪牌坊,牌坊上“書店街”三個大字拙樸凝重。站在牌坊下南望,二百余家店鋪錯落有致,雕花木門前花樹蓊郁,枝條妙曼,店鋪前聳立的望桿、飄揚的幡幟,把街景點染得神采飛揚。
開封書店街南起鼓樓廣場,北至東西大街,全長六百多米,東西寬近二十米,是位于開封市中心繁華商業(yè)區(qū)中最具開封古城風貌的歷史老街,也是與日本東京神田書街齊名的典型古街。這是近二十年來我第一次踏入書店街,不禁滿眼新奇,舉目四顧起來。
書店街明顯是經(jīng)過了整體規(guī)劃和翻新,雖然依舊保持了仿宋的二層閣樓建筑格局,青磚白縫,風格典雅,但卻失了從前的古樸與厚重。各類現(xiàn)代風味的小吃占據(jù)了書店街三分之二以上的鋪面,芳香四溢的味道彌漫于口鼻,時斷時續(xù)的叫賣聲不絕于耳,遮掩了先前濃濃的書香和清幽雅靜。我心下黯然,原本輕快的腳步也不由得沉重了幾分。
父親自是也看到了書店街的改變,便與我一起蝸行牛步,一邊指著沿街的店鋪,向我介紹,這里是曾經(jīng)的“惠昌山房”,那里是“兩合書店”的舊址。時不近午,沿路樹下自有絲絲涼意,我見父親頗有談興,便索性關(guān)了手機聽書,凝神傾聽。父親見我恭順,更加興趣盎然,不但向我講述了書店街一些老店的歷史和淵源,更思緒飛揚,向我介紹起與書店街半街之隔的山陜甘會館,以及更遠處的劉少奇陳列館。許是經(jīng)歷過解放前的艱苦歲月,父親對老一輩革命家分外崇敬,說到劉少奇同志逝世的時候,老人家竟然情緒低沉,淚光瑩然。
父親很久沒再說話,我亦不知該如何打破這份沉靜,便索性放飛思緒,任其馳騁?;腥婚g,似乎回到了初來開封的日子。那時候?qū)τ谶h嫁的我,除了愛人,其余可謂是人地兩生,愛人便經(jīng)常抽空帶我出去走走。書店街,便是愛人帶我去的第一個景點。甫一進入書店街,我立刻被驚艷了:彼時的書店街多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小瓦蓋頂,坡頂花脊,飛檐挑角,風格古樸雅致。厚重結(jié)實的雕花木門,精致華美的各式格窗,隨處可見。店鋪上方的橫額牌匾雖風格迥異,但皆筆法遒勁老道,引人矚目。許多店鋪的墻面、門窗和欄桿上,還有造型別致的人物、花草、動物等木雕裝飾。走進書店街,便猶如走進了古香古色的畫廊,又像走進了遺存千年的書院。街上店鋪以各類書店居多:綜合書店占了大多數(shù)、教輔書店和考研考職書店也不在少數(shù),工業(yè)書店、醫(yī)藥書店這些專業(yè)性極強的書店也赫然陳列其間。各類書店中還間或夾雜著一些經(jīng)營碑帖字畫、筆墨紙硯和中外樂器的鋪面。那種濃郁而又厚重的文化氣息與悠閑而又雅致的古老韻味相輔相成,輝映成趣,讓人流連其中,不忍離去。
那時的我們經(jīng)常在周末的時候,攜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踏步而來,徜徉于書海中。傍晚時分再身披一縷霞光,攜一身書香相擁而去,安然、恬淡。書店里看書的永遠比買書的多,大家皆心有靈犀般默默翻檢,細細挑選,靜靜品讀。就連來來去去的腳步聲也都刻意地放得極輕極淡,而那縷縷不絕的翻書聲更是似有若無。偶爾傳來一兩聲街頭小販慵懶綿長的叫賣聲,倒襯得店內(nèi)更加沉靜和肅穆。
沉迷于書香的看客也不會擔心被打擾,書店的老板斷不會像其他店鋪一樣積極推銷。他們大多三三兩兩積聚在門外,或是品茗閑聊或是席地鋪一棋盤,肆意廝殺,快意恩仇??匆娔銇砹?,他們頂多微微頷首,輕道一聲:來了??茨憧帐肿吡耍麄円膊o任何不悅,只笑著說,有空再來。這種閑淡散適好像他們并不以此為生,卻讓以閱讀為樂的我們毫無負擔,極為舒服。
書店街不光有新書可以閱讀和購買,還有很多舊書可選。有些是沒有及時售出而積壓下來的新“舊書”,而有些則是幾經(jīng)輾轉(zhuǎn),甚至有些稍顯破爛的真正的舊書。這些書數(shù)量也很多,而且不會像新書一樣排列整齊,任君挑選。它們更像失寵的孩子,被店老板堆放在店門口的空地上,只在地上鋪一凜席子或是一個半舊的床單,以免這些孩子沾染上泥土的氣息和污濁。
我和愛人喜歡在店里挑個安靜的角落,靜心賞讀,也喜歡隔三差五地在這些舊書堆里翻翻揀揀,尋找讓人眼前一亮或是心儀已久的寶貝。開封人喜歡把這種挑揀舊書的行為稱作“淘書”。一個“淘”字不但表明了沙里淘金、大海撈針的艱辛和磨礪,也代表著那種難得一見、可遇不可求的運氣和驚艷。淘書的樂趣不僅在于“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更在于“踏花歸來馬蹄香”的過程和“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滿足。
偶爾淘到心儀的寶貝,興沖沖跑去找老板結(jié)賬,老板也沒有任何被打擾的不滿,他會笑著跟你說,“給你算便宜點,下次再來啊?!蔽壹液芏鄬氊?,便是那幾年淘買回來的。先生也在那時練就了一手龍飛鳳舞的好字,讓我羨慕不已。先生也曾提議讓我練字,我卻因為自知缺了一份耐心而放棄了。已至到了現(xiàn)在,先生偶爾還會以此嘲笑我。
后來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愛人離開了家鄉(xiāng),我也一直棲居在縣城,偶有閑暇,也是帶著兒子在縣城的書店里打點時光。不覺有二十年未曾踏入這里了。今次重游故地,卻已恍如隔世,只能在此聆聽歷史的清音。
書店街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千年前的北宋。與皇宮相毗鄰的優(yōu)越地理位置,讓這里成為當時最為繁華的街市?!稏|京夢華錄》記載,“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蹦菚r交易的商品大體是衣物、中藥、書籍、字畫和古玩等。及至明朝,這里被稱為“大店街”,仍然店鋪云集,是全城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而它被正式以“書店街”冠名,則是大清乾隆年間。
到了清朝,開封雖然早沒了北宋時的繁華與昌盛,卻依然是中原文化中心,與文化相關(guān)的產(chǎn)業(yè)極為繁盛。當時的名店就有“振興隆”“德五祥”“鳳麟閣”“博雅齋”“環(huán)文閣”等十幾家。街上的建筑古樸典雅,書店鱗次櫛比,碑帖字畫充盈于市,“書店街”這個名字便帶著墨香飄逸而出,流傳于世了。仔細想來,數(shù)百年前能夠以“書店”為街道命名的人,實在令人深懷敬意和仰慕。也許正因為有了這個特色鮮明的名字,書店街的文化氣息才得以綿延幾百年。
進入近代,兩合書店、大東書店、六合亭書店等真正以書店冠名的商鋪相繼在書店街登場亮相,開明書店、中華書局、世界書局等全國有名的印書館也競相來此開設(shè)分店,加上這里原有的邱文成筆莊、鮑乾元筆墨店等馳名老店,一時間,書店街聲名赫赫,風頭無兩,成了整個中原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文化一條街”。
從書店街南口出來,便進入了曾經(jīng)的鼓樓廣場。如今,廣場已消失,唯有鼓樓巍然而立。
站在鼓樓下,我和父親不約而同地回眸書店街,書店街上真正的書店已經(jīng)屈指可數(shù)了。有人說,書店書街,像夜路孤燈、寒夜爝火,照亮人心的深淵,標識前行的道路。倘若有一天,沒有了書店的書店街,不知道還能沿行多久?人們還可以去哪里尋找夜路孤燈和寒夜爝火呢?
問好老師,祝老師編創(chuàng)愉快,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