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初見】人生(散文詩三章)
■亮點
那是一次在黑夜里的船航。一只小舟艱難地劃行在長河里。
夜,將希望吞到肚子里。四周,是靜得沒有聲音的黑。
心里,頓生恐懼。
哪里是邊?哪里是岸?哪里是港灣……
遠求的欲望,讓人不愿放棄。木漿劃水聲“咕咕”的安撫了一時的驚恐。
小舟,緩緩前行,緩緩前行……
突然,有一顆“星”,一點亮光出現(xiàn)。像冬天遇到一點火,溫暖了希望。
那點光,很遠,很遠,一時夠不著。
那顆星,很小,很小,一時不能把前程照得透亮。
但,它仍然能在人們的欲望里牽出一股不放棄的力量。
不舍的堅持。隨著舟楫的前航,星光越來越大。岸,終于出現(xiàn)在眼前。
這是我早年讀到的那一篇散文《火光》。
我,也從迷惘中走來。心懷里有一點火光牽引著我的靈魂,走過了春,走過了夏,現(xiàn)在,走到了秋。
不管是初生的嬰兒,還是年邁的老人,每個人都是在一條歲月的“黑河”里航行。
我們需要尋找這條長河里的那一星亮點,那一點希望。
那一點,不滅的
理想。
■村道
隨著農(nóng)舍彎曲。村道,將村落串起。雖然鋪設(shè)了水泥,路旁的殘墻斷垣,村前的石橋碼頭,依然顯示了它的古老滄桑。
那次借道路過,我問阿婆,“這里叫什么村?”
一聲“缸瓦窯!”點燃了我的記憶。
英雄傳記說,馮子材幼時喪母,少年失父,托付缸瓦窯村的舅父黎氏帶養(yǎng)。
缸瓦窯村,往日的欽州坭興的發(fā)源地。馮子材在這里玩泥制陶,度過許多少年時光。
生活窘迫,馮子材處境艱難。黎氏說,只要馮子材改姓黎,就可收他為養(yǎng)子。
不懼生活所困,沒有改姓。馮子材凈去手上的陶土泥巴,從村道起步,去陶從戎。
不屈,讓他昂起頭顱。勇毅,將他的理想托起。在清廷軍隊不斷的拔節(jié),提升。
到任廣西提督,已年界古稀。
南疆邊關(guān)突然告急。法國侵略者的鐵蹄踏到了國門。鎮(zhèn)南關(guān)烽煙燃起。
馮子材應召披甲出征,抬著棺材迎敵。缸瓦窯村成為他的“兵工廠”。他,重回村里用陶土制作的“先鋒煲”,在敵陣頻頻炸響。鎮(zhèn)南關(guān)城墻呼啦啦的飄揚起萃軍勝利的旗幟。
村道,連接著衛(wèi)國之路。
英雄,從彎彎曲曲的村道里走出了
威風。
■地盤
人行道旁。兩個垃圾桶。
在這里守候的兩個阿婆。如兩個老魚鷹守候著獵物。外來拾荒者,極少光顧這里。
這里,是她們的“地盤”。
那位腰板已彎成九十度角、黑瘦的老阿婆很強勢,常聽到她罵“外來人”搶了她的東西!
“九十度”,是小區(qū)里面的原住戶。
“小個子”,是到小區(qū)來租房的“外來人”。
“九十度”,是“小個子”惹不起的“地頭蛇”。
“小個子”只能比“九十度”早起獲得撿拾垃圾的優(yōu)先權(quán)。
“九十度”,年紀比“小個子”老,且行動沒有“小個子”敏捷靈便。
許多時候,都是“小個子”占了先機?!熬攀取保荒芤宰约旱膹妱莴@得一些利益。
“小個子”挑著回收物品去收購站,蹣跚而行。
風大,搖搖晃晃的擔子掉落一塊塑料包裝盒,她也沒有發(fā)覺。
撿起那個掉地上的塑料包裝盒,我快速的跑上去放到她的挑子里。
發(fā)覺我給她撿了東西,她回過頭來對我微笑點頭,一個勁的“謝謝“。
第一次聽到她說話。
我,欣賞“小個子”阿婆的沉默“不爭”?;茧y道上的同路人,爭什么?
同是欽州人,我想起劉永福、馮子材。一個朝廷命官,一個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
曾經(jīng),馮子材奉朝廷之命圍剿過劉永福。
之后,國家突然惟難,法國侵略者覬覦我華夏,鐵蹄踐踏我邊關(guān),面對祖國的“家園”,劉馮一下子結(jié)親抱團,終于成為戰(zhàn)場上共同持械對敵的友軍。
平凡人等,爭占的,是個人的“小地盤”。
英雄豪杰,守候的,是民族的“大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