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守望生活(散文)
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人一天天地守望。
守望生活,就是“守得云開見日出,靜待花開富貴”。如此,平淡才有了意義,安閑處才有了驚奇。
一
出于職業(yè)習慣,我時常以“咬文嚼字”的方式對待一些詞匯,就如“生活”,我以為將這個詞拆分為“生”和“活”,那就完全脫離了“生活”的本味;生活絕不是“生”和“活”的簡單相加,否則很容易滋長不懂珍惜、不懂感恩和沒有敬畏的情緒。很可惜,現在的人們在充裕的物質帶來的便利面前,丟失了很多不該丟掉的生活本味,所以,我常常在某個不眠的黑夜,某個驚醒的早晨,悄悄懷念過去的悠長緩慢,懷念一封信的漫游,一段旅程的漂泊,一場陌生而深切的長談。
很羨慕川端康成看到凌晨四點未眠的海棠花,“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這種感受已經唯美到了極致,這是會生活的人的眼界眼光。川端康成還寫到自己常常不可思議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問題,其實他是幸福的,因為生活的本真就是由“不可思議”“微不足道”疊加而成,思考正是放慢生活的步伐,讓自己獨處、品味、享受生活的味道。
二
倪匡——香港“四大才子”中最后一位離世者——同樣是一位懂得生活的人,曾有一次,好友看見他入定般盯著面前花盆中的花苞;后來好友問他緣何若此,倪匡肆意笑言:或許人人見過花開,但應該很少人見過花綻放的過程,我就是想看看花苞是如何變成花朵的。諸如此類在倪匡的生活中是尋常事,游戲生活的態(tài)度恰恰就是在用心生活。
用心用情品味花開的細節(jié),有意義嗎?對于倪匡是最有意義的,因為他不想放過每一個生活中的細節(jié)和感動。
還記得一位研究地理的清華教授,名字不記得了,受邀做客“開講吧”,即興與主持人合作了一段“相聲”——不同地域的民歌契合不同地域的地貌——西藏的高亢、蒙古的開闊、湖南的綿長、四川的回環(huán)、云南的突兀……一席開講讓現場觀眾眼中都有了別樣的光亮。這位教授是一個有情趣的人,此般見解正確與否姑且不論,但著實是個會生活的人。
我們往往從民族的服飾去辨別各類的人,而清華教授選擇了一個特別的角度,解讀出人的骨子里的特點。這是有深度的生活觀察。
我不敢妄言懂得生活。童年的爛漫、天真早已封存記憶;青春的懵懂、激蕩成為往事;中年的奔波、折磨讓想要的生活可望而不可即,猶如暗夜行舟掙扎找尋點點漁火,所以我經常提醒自己慢一點,再慢一些,我相信一定會有驛站在某個轉角靜待自己棲息,讓我可以暫別俗世的匆忙,在精神的國度肆意地細嚼慢咽過往的、當下的和將至的日子。
我并不相信,我上述的這些例子里的人都是有著特別的天賦的,我覺得,他們是長期堅守在每一個領域,或是專注于某個食物,才有了發(fā)現。守望而不厭棄,堅守而不離,或許才是我們發(fā)現生活真諦的鑰匙。生活其實是需要守望的。川端康成懂得守望,凌晨看到花未眠;倪匡懂得守望,欣賞到花朵慢慢的綻放,那位教授也懂得守望,枯燥的研究變成歡快的歌行。于是我想,在自己似短實長又似長卻短的生命中,唯有守望才足以讓我快意人生,來去自如吧。
我更相信,守望,才會發(fā)現生活的美妙和詩意。
三
作為教師的我,執(zhí)鞭已近三十載,一年年的日子在一屆屆變換的學生中悄然滑過,很幸運是語文老師,能夠讓我在充滿想象與聯想的國度讓靈魂跳舞,即使帶著鐐銬;讓熱情澎湃,即使在一天天一年年溜走的歲月里毛血日微,但意氣不衰。面對一茬又一茬的少年,困惑、迷惘甚至倦怠經常侵蝕我時,我會提醒自己,他們其實就是另一個年輕時代的自己,這樣我既能忽略年輪的刻痕,又能始終以年輕的狀態(tài)在常新的麥田里守望。幸運的是,一回回的守望,總有驚喜讓我在繁瑣的工作中品味到生活的美好。
守望是勞累的,也是容易生出厭倦情緒的,好在我一直覺得自己應該守望在這里。
我的辦公桌上擺了一個小魚缸,十來尾斗魚整日在有限的空間追逐嬉鬧,難得累了就靜靜地沉在水底,隔著玻璃呆呆地看著外面,有時干脆盯著我,似乎在猜測著我的快樂或是煩悶;難得清閑時我也呆呆地看著它們,有時我想,幾千年前莊周濠梁橋上觀魚時羨魚悠游而樂時,魚應該也在水里慕莊子逍遙遨游吧。所以我相信,我在魚缸外感覺著魚的時候,魚也一定在水里感覺著我,每當這樣的時候,我便沉浸在身化為魚、似魚非魚的境界里了。魚給我清閑時帶來動感的快樂,魚因我看著它們而使泳姿也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我們在彼此守望著,只是我懂得守望的好,魚并不懂得,但它那個感受到那種好。
辦公室里的同事有時會揶揄我,說這就是語文老師的神經,而我總是自得其樂。每隔幾周,我就會耗費半個多小時,仔細地清洗魚缸,小心地將魚倒出再捧回。經過的同事說我太有趣了,不可理喻。我說幫魚“沐浴更衣”也是一種樂趣。有時正好是課間,有的學生便會有意無意地靠過來,或搭訕或評論或指點,不管是哪種方式,這時我能感覺到這些孩子們眼里有光。
有一次在課堂上講到王安憶的一篇散文——《過去的生活》,文中有一句“現在的生活其實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質被匆忙地吞吐著。而那時候的生活,是細嚼慢咽”,需要學生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一位女生情不自禁地嚷道,這不就是和老師養(yǎng)魚一樣么!雖然引來哄堂大笑,但我知道,在這無意之間,孩子的心里已經埋下了生活的種子,至于是否能夠發(fā)芽成長則靠個人的造化了。
細嚼慢咽,是不想讓飯食從口腔里突然離開,多駐留一段時間,玩味出足夠的滋味。守望著,滯留著,慢慢地享受生活。多么好的意蘊,居然和我觀魚得趣一樣,居然有學生可以將其拿捏于一起。
高三,為了讓學生擠進那道“窄門”而不是在“門”外癡癡地等,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莫名的緊張。一個周日的上午,本該休息的我仍在辦公室批閱剛考完的試卷,或許是頻繁的考試讓學生頭昏腦漲,幾道難度不大的題竟然答得一塌糊涂,以至于我的心里也躁亂起來。我索性將電腦擱在一邊,靠在椅子里漫無目的發(fā)呆看魚,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緒幽幽地滋長,在長年累月的執(zhí)教生涯里,這種心緒常有,甚至可以說很熟悉,雖然知道不對,但對老師而言卻難以消解。
我守望在那一張張看似是死水微瀾的試卷里,但我知道,這些試卷在七月的某日,會來一次大潮,會驚濤拍岸。我守望著,已經看到了那時的風景,我的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生活,是有長度的期待,是有希望的未來。
三
這時,辦公室的門被輕輕地推開,同時一個學生探進半個身子,我抬起頭,看到正是前些天課上叫嚷的女生,一頭干練的短發(fā),戴著一副眼鏡,和著羞澀的笑說:“老師,露臺上的蓮花開了?!闭f完立刻將身子縮了回去,好像生怕驚擾了我。我一愣,有幾秒回不過神,隨即好奇地向外走去,推開門看到有幾位學生圍在門外,似乎刻意地等我出來,看到我時,幾個孩子指向轉角的露臺紛紛說道:“老師,那有一朵睡蓮開了。”學生雖不日日守望在那盆蓮花前,但他們用心期待,就會在某時先于我發(fā)現。
在他們的簇擁下我來到露臺,這時,我驚訝地看到在露臺一角的水缸里,的確有一朵蓮在靜靜地開放。說實話,辦公室搬到最高層,我只知道有一個露臺,卻從未來過,更不知曉露臺的一角竟有一缸荷蓮。水缸是那種農家院里常見的醬色大缸,水面浮滿萍絮,幾莖荷葉從缸底零星探出,在夏風中舉著出水的葉子,一朵蓮花便依著缸沿接著荷葉肆意地盛放。
這是多么美的一幅畫呀!醬色的水缸囿著一片蔥榮的綠意,一朵潔白的蓮花敞開著懷擁抱夏日的風,古色古香之中透著盎然生機。我蹲下身子久久注視這一朵白蓮,花已完全綻開,花瓣共有四層,底層修長而略顯厚實,越進一層瓣葉便越發(fā)纖細輕盈,各層瓣葉依托前一層間次伸展,環(huán)抱呵護著一簇鵝黃的蕊,既儀態(tài)萬方又楚楚動人。難耐的灼熱在這款款綻放間釋緩,好一朵清新的蓮!案牘間的繁瑣在這幽幽綻放中消解,好一朵靜心的蓮!
等我從蓮的世界出來,我注意到身旁的幾個孩子看看缸里的蓮又看看我,我知道他們在疑問為什么我對一朵蓮花竟會如此的專注并幾乎于癡迷。我對他們微微地笑笑,試圖用這樣的方式去化解這“尷尬”,我想:現在的他們確實無法理解,或許以后的某天,當他們身心疲憊的那一刻,回憶起這一朵蓮,順便想到有一個“蓮癡”,總能獲得前行的勇氣和力量吧。
在守望中,獲得美好的靈感,得到生活的暖意,尤其是那盆向善的蓮,不知開在多少孩子的心中。我守望得蓮開,學生守望得意趣。我們從平常里發(fā)現了有價值的風景,生活一下子就精致起來了。
我又回到辦公室繼續(xù)批閱孩子們的試卷,覺得孩子們的答題可愛了許多,同時我也輕松了許多。
此后每天清晨,擔任了班主任的我在進辦公室之前,總會不自覺地望向那個露臺,欣喜地發(fā)現那個干練的女孩正在露臺上捧書晨讀。我閉上眼,又看見一朵白蓮在早晨的光影中靜靜的綻開,花瓣上還沾著晨露。
再睜開抬眼望去,我在守望著現在;那女孩也在守望,等待并憧憬著未來。
我的學生,是我的生活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用心守望著這個部分,因為他們的將來可以告訴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值得付出的。
老師在守望中悟出生活的真諦。生命短暫,為有守望,才有詩意人生。語言凝練、深刻、富有哲理。構思巧妙,文學功底深厚。向老師學習,遙握秋琪!
創(chuàng)造別人。給自己一張宣紙,做生活的畫者,然后
好好完成這幅需要用心下筆的畫,給自己一個交
代,給別人一片風景。一如生命終究需要一個結
局,但過程卻可以精彩紛呈,就像一次漫長的跋
涉,目標疲憊,突現漫山花開,身心可以匍匐膜
拜,結束所有塵埃,只為心中那個不泯的夢.
以一種遠眺的姿勢,輕輕地踮起腳跟,守望生活中的點滴滴。問好老師寫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