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中秋】一起長大的日子(散文)
一
中秋節(jié),回家過節(jié)。母親說不出來的高興,平時話不多的父親話也多了不少。都說老人是老小孩,我爸媽也一樣,比自己的孫女還要興奮,走來走去,圍著我轉(zhuǎn)圈,上上下下打量個不停,她手都不知道擱在哪里才好。
對于我的突然“襲擊”,母親彈了我一個腦瓜崩,“你回來咋不提前說一聲啊!”像是在埋怨我,又像是在懷疑她自己的眼睛。她捏了捏我的臉,又捏捏自己棱角分明的瘦臉,“是真的嗎?”
“奶奶,是真的,是真的。爸爸也沒有跟我們說,他是怕我們知道了會睡不好覺的。”
“奶奶,你以前一旦知道我爸我媽要回來你不是一連幾天沒睡好嗎。一天要問我和姐姐十幾次都不止呢。”
女兒拉著奶奶的衣角嘰嘰喳喳地撒嬌,甜甜的笑聲在屋內(nèi)縈繞。而父親則提著我的行李不放,靜靜地站在一旁,然后悄悄地進廚房做飯去……
余光中,看到父親廋小的有點駝彎的后背在微微顫抖,我的鼻子有點發(fā)酸了。父親一輩子都這個樣子,不茍言笑,悲喜從不在我們兄妹幾個面前訴說,全部埋在心底。
母親枯瘦的冰涼的手還在我的臉上游走,心疼得說,你看你,都廋了,工作再重要,生活再苦再累也不要虧待自己身子呀,錢哪有掙得完呀,身子垮了,再多的錢也是廢紙一堆。走,媽給你做好吃的去。說著母親把我按在椅子上讓我坐著等,她也進廚房里去了……
大妹一家得知我回來也趕到我家,一見面我們兄妹倆竟然不知道說什么了啊,這也許就是情到深處時即無言罷了。見狀,父親連忙搖搖頭說,“得了得了,別干站著呀,快坐下來吃飯?!?br />
妹夫強拍拍我肩膀說,“好了好了,回來就好了,回來就好了。”
飯桌上,母親不停地催我夾菜,多吃點飯,多夾點肉……
我再沒說什么,只知道埋頭吃,硬生生地抑制住自己的情緒,“吃吃,大家一起吃……”
見到我大口大口吃,吃得很香的樣子,母親都笑出聲來了,慢點吃,鍋里還有,可她卻不住地往我碗里夾菜。
我終于明白了,我們無論多大年紀(jì),在母親面前都永遠是孩子。
二
我看著滿頭白發(fā)的母親,駝背的父親,我腦海里不斷浮現(xiàn)出過往的點點滴滴,老母親也開始嘮叨起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
因緣際會,我爸媽是經(jīng)媒人介紹認識,并組織了家庭的。
上世紀(jì)七十年代,計劃生育的要求很嚴,“兩個孩子剛剛好”的口號到處都是。已經(jīng)有了我和妹妹,可母親懷孕了,雖然是意外,而且家里經(jīng)濟條件并不寬裕,媽媽還是舍不得不要這個孩子。
老三又是女孩。可能是天生自帶幸運星,小妹一路走來總是有驚無險。不說是母親保護了她在肚子里的安全,光是分娩時的驚嚇就值得一書。在那時候,白天忙完了田間地頭家里活兒,夜里還要去給稻田進行夜間灌水,半夜三更時,母親羊水突然破了,一眾農(nóng)婦立馬把我母親送回家。當(dāng)時也沒有B超的先知和醫(yī)生在場,據(jù)說三妹生下來滿臉青紫、只有“墜地”沒有“呱呱”,那接生婆一頓拍打才“哇”的哭出來。媽媽為此提心吊膽很久,生怕妹妹因為大腦缺氧影響了智商,而后來她才是家里讀書最出息的孩子,這是后話了。就這樣我們湊成了三兄妹。
那時的房子是爺爺奶奶留下的三間土墻瓦屋,我爸和兩個叔叔一人一間。房子,一個門進去就是用竹篾隔成兩半,一半是我爸媽的臥室,一半是客廳、我們幾個小孩子的床和放農(nóng)具,也就是一戶了。那時候都還是大食堂大鍋飯,家家戶戶都還要掙公分,集體出工,因為我們那里地少人多,父親跟村里的大多數(shù)男人一樣,都外出搞副業(yè)補貼家用,所以我們那里的人都說當(dāng)時的女人成了每家每戶的頂梁柱,也是孩子們最可靠最可親的人。
打我們懂事起,父親就一直在外面打工,一年到頭只有在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他才回一趟家,那幾天我們才能見面,是我們幾個小孩最高興最幸福的時候。雖然家里窮,沒有什么好東西吃的,可母親總是有辦法不讓我們餓肚子,她自己吃米糠樹葉都有,可母親總是微笑著說她不餓,吃過了,不愛吃這個對那個過敏。到現(xiàn)在母親都還是這樣呀。
那時候我們還小還真的相信她的話。再就是我們家住的地方——八分石頭二分土,種地的泥土都是在石頭縫里刨出來的,撒泡尿都濕透底巴掌大的地兒。喀斯特地貌,大石山區(qū),十年就九年鬧旱災(zāi),連人飲用水都是個問題,談什么種地用水,那是不現(xiàn)實的話(不是人待的地方)。因為地處大山深處,我們家旁邊就有小山、小水塘。小孩子不知道欣賞山水,只知道山上有野果和毛栗子、水里有魚蝦,男孩子偶爾能捉到黃鱔、泥鰍甚至蛇,女孩子最喜歡滿山的木槿花、木棉花、野金針花還有野果。
因為都是山里同一村里的孩子,都混得很熟,一大群呼啦啦跑來跑去的陣仗很大。但因為每家都至少有兩個孩子,夾雜著年齡和性別差異,經(jīng)常玩著玩著就鬧起了矛盾,有時幾個人抱團排斥另外幾個人不帶他們玩。我們兄妹仨因為偏弱勢就遭遇過不少回。
這種遭遇并不是我所擔(dān)心的,因為我們仨可以自己玩,比如丟沙包、跳房子,玩石子棋,滾鐵環(huán),看小人書。和這個相比,怎么帶妹妹更讓我頭疼。二妹只比我小一歲半,所以在“三人團”中不服管,簡直像個獨行俠,就算走在我邊上,也是甩著手、若即若離,她是不敢落單的;小妹是乖巧,但她太小了走不遠,總是讓我抱抱、背背,于是我這個大她三歲半的哥哥每天吭哧吭哧地帶著她這個小“負擔(dān)”,經(jīng)常累得背痛,就向爸爸媽媽叫苦“腰疼”,總是被斥一句“小孩子哪有腰”。
母親每次出工時,后背背著小妹,把我和大妹放在籮筐里挑著下地干活,到了地里后就把我們擱在地頭田埂上,由我來照看妹妹們。有一段時間母親實在顧不過來就把我送到外公外婆家去。在外公外婆家期間,我太想念母親和妹妹了,就一直在哭,人都瘦了一圈,鬧得外公外婆實在沒撤了,再加上母親也想我,沒一個月就又把我領(lǐng)回家自己帶。直到現(xiàn)在,舅舅他們每次見到我都還在拿這個事情來擠兌我,那時候外公外婆總是拿家里最好吃東西給我,惹得小舅吃醋很長一段時間,他還不時揚言不歡迎我這個小兔崽子,說我不識好歹,搶了本屬于他的幸福,外公外婆拿我當(dāng)寶貝一樣,捧在手里怕掉含在嘴里怕化,可我卻又不領(lǐng)情。就是鬧著要回家,就為這個事我外公遺憾了一輩子,逢人就說他們沒能照顧好自己外孫子。
在不用照顧妹妹們的時候,我就可了勁兒的撒歡,經(jīng)常因為玩昏頭回家晚了挨罵。每次遠遠聽到母親拖著她的古河腔壯話到處喊我回家吃飯的時候,我就開始心虛、心驚,也不敢應(yīng)一聲就溜著墻根使勁往家跑,一是生怕母親聽到我的應(yīng)聲還在遠處更加發(fā)火,二也是讓母親早點停下她的大嗓門,這是小伙伴們明天又要取笑我的地方。
妹妹們雖然是我的“小麻煩”,但也是我的小心愛。家里雖然很拮據(jù),還要擠出一點錢給奶奶叔叔他們,再讓我們上學(xué)讀書就很困難了,但是父母親在我們兄妹幾個的讀書問題上從不敢怠慢,就是砸鍋賣鐵借錢也要送我們上學(xué)。父母親認為只有讀書才是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深處的唯一的出路,如若沒學(xué)可以上,還是要走他們不識字吃苦的老路,過著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我上學(xué)時,二妹可以自己在家了,而沒人帶的小妹就跟著母親下地。小妹從小就很乖,母親一邊干活一邊和她玩,她也不出聲。我們仨竟然也總是考得好成績,便成了爸爸媽媽最開心的事。
爸爸媽媽不會明白的向我們表示他們的愛,但卻有他們獨特而難忘的方式讓我們仨記到現(xiàn)在。
給稻田灌水工作很辛苦的,因為父親外出不在家,白天還要集體出工,所以母親每天都要在夜里去搶水灌稻田,有時候拉我去幫忙干活。因為要把池塘里的水舀到稻田里需要有兩個人才能夠完成,所以要給稻田灌水的時候,沒有別人可以幫忙的時候,經(jīng)常就拉上我,讓我站穩(wěn)抓緊繩子,她一個人用力搖竹舀子。別的孩子們呢,則在家里就玩或睡覺,有的會偷偷摸摸過來看我,這都是我不愿面對的,因為第二天有的人會笑話我并跟老師告狀我上課睡覺,有的人會偷偷塞給我一根紅薯再跟我說如果要幫忙吱一聲。我們仨最盼望的是母親在夜里休息間隙下池塘或田里摸田螺或蝦泥鰍,第二天早上多數(shù)時候是有點油葷“味”的面條,不知道是真好吃還是隔鍋飯香,這也是我愿意跟母親夜里去搶水舀水的動力之一。小孩子熬不得夜,有一次困的不行站不穩(wěn)連人帶竹舀子以及母親一起被帶到池塘里去了。第二天一早就看到媽媽剛淺睡著,桌子上放著她自己餓著肚子省下來給孩子們帶回來的一大搪瓷缸“夜餐”。
父親愛我們的方式有點不同,就是愛踩著單車馱我們仨在田間地頭小路上飛馳,在我們仨的腦海里一直還是那么真切。我們仨有時笑話父親是“火車司機”,清瘦精干也不高大的身板騎著二八大杠“呼呼”下坡的時候很是顯眼。我們仨總是齊整整的一起站在路邊,一看見就歡呼著跑過去接爸爸。那時還年輕的父親“哈哈”笑著就先把小妹抱到車子大梁上斜坐好,讓我和二妹擠挨著坐在后座上,然后就在村小學(xué)旁邊的小籃球場帶著我們繞圈騎,一圈又一圈加快了我們也不讓停,母親在一旁就“咯咯”直笑。
回想起來,那時馱著我們仨、留著寸頭的父親,一定感覺到風(fēng)穿過發(fā)間的輕快,母親也一定感覺到飛翔。
三
爸媽一直生活在局柳屯——這片地方。上中學(xué)的時候我們就要到縣城去讀,再后來工作結(jié)婚,我們和父母親一起生活的日子也少了很多,一年到頭只有那么十來天。
二妹遠嫁,還好有有病在身的大妹就嫁在隔壁村,時常過來照看爸媽。鄉(xiāng)下的人際關(guān)系和親情是單純的又很現(xiàn)實的,雖然我們兄妹仨的生活,沒有大富大貴可也過得充實真實。人嘛,總是生活在相互羨慕中,我們兄妹仨不羨慕大魚大肉也不嫉妒人家的高樓大廈,反倒很多人羨慕我們鄉(xiāng)下一間三層小屋,家里頭的和睦相處煙火氣,羨慕我們老家有媽媽做的白菜干、養(yǎng)的土雞黑豬;家門口有南瓜和冬瓜、地里有成壟的芋頭和花生。每次回去上班都背著幾大袋的山貨土特產(chǎn),累而幸福,都令自己羨慕嫉妒恨自己的“落魄”。
每每想到這些畫面,都覺得是一輩子的幸福。很多在城里買房定居了的人很是掛念老家,但現(xiàn)實卻是骨感的,已經(jīng)是回不去的了?!趦扇昵坝袡C會,我們老家通了高速路,二級路就是從我們家門前過,四通八達了,去縣里有公交車或省城出門就可以搭車去,小小的百馬村,它已經(jīng)和全國其他的鄉(xiāng)鎮(zhèn)別無二致,只有老碼頭一處殘留紅磚褪色的斑駁強調(diào)著沙石路的年代感,是我依稀記得的樣子。
“爸爸,你把雞腿吃了吧,我不吃?!毙∨畠和嶂^盯著我,一條雞腿直接塞到我嘴邊,“給,奶奶老是說你們小的時候,都搶著吃,一條雞腿都是你一口我一口地吃。”
小女兒的話惹得爸媽咯咯直笑,哈哈,現(xiàn)在還有誰吃雞腿呀,你爸爸牙齒不好,拿給你爺爺吃吧。
“不!我就要爸爸吃嘛。爸爸工作那么辛苦,要多吃肉身體才扛扛的?!毙∨畠阂话褤ё∥业牟弊尤銎饗蓙?。
母親笑得眼角濕了,父親也笑了,我也笑著啃著雞腿,鼻子酸酸的……
那些陪著我們長大、看著我們離開的山水草木,越來越不清楚,可爸媽那一頭的蘆花白那么耀眼,像種在歲月中。故鄉(xiāng)在記憶中變得久遠,有時甚至恍惚感覺不復(fù)存在,但父母真真切切就在身邊。仿佛一直陪我們長大,也似乎隨著我們一起“長大”。
(原創(chuàng)首發(fā),2022-09-16)
欣賞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