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既往】青菜青(散文)
一
一方水土一方人。孩提時代,我在北方生活的時候,夏季蔬菜以茄子豆角為主,輔以菠菜芹菜韭菜等綠葉菜。其他季節(jié),蔬菜則以大白菜土豆蘿卜“三駕馬車”為主。尤其冬季,冰天雪地,難見一抹綠色。母親平時有個習慣,只要吃芹菜,如果有根,她就會把芹菜根剪下來,順手埋在窗臺的花盆里。到了外面瑞雪飄飄,那些芹菜卻長得有聲有色,氣勢壓過了盆里的花卉。母親在炒土豆片、豆腐絲的時候,就會到花盆里掐下來幾根,切段,放進菜里調(diào)味調(diào)色,要是誰吃到一口芹菜,必是唇齒留香,心花怒放。
記得是我調(diào)到市里工作的第一個冬天,一日很想吃韭菜餡餃子,便去附近的菜場買韭菜。賣主把包了棉被的韭菜打開,說道:“12塊一斤,一斤12塊?!本虏司G蔥蔥的,質(zhì)量上乘,但按照當時的收入水平,這是天價。問下來幾個,都是這個價,看來他們已經(jīng)統(tǒng)一起來,并說不講價。我聞了聞韭菜味就回家了。由于氣候原因,塑料大棚沒得以推廣的時候,北方冬季的綠葉菜少而貴。大雪紛飛的季節(jié),綠,成了遙遠的回憶,原野里是一片凍僵的銀白。
1993年的深冬,我第一次去上海,火車巨蟒般從冰天雪地里掙脫出來,走一程喘一程。總躺在臥鋪上也累,相應(yīng)而言,站著也是一種休息方式。我常常站在車窗旁,望著窗外,生怕錯過什么美景。過了沈陽,我看見有些河面并未完全結(jié)冰,河水在堅持流淌,雖有些粘稠,但寒冷卻沒能封住隱約的濤聲。
從北京換車,等車過了山海關(guān),原野上的雪越來越少了,稀稀拉拉,不成規(guī)模。進了江蘇境內(nèi),田里開始綠意盎然起來。凝神一看,是一畦一畦小青菜,陽光下看上去,閃著油汪汪的光。仿佛時空轉(zhuǎn)換,我進入了一片嶄新的天地,歡迎我的竟是鐵道兩旁那些不喊冷的青菜?;疖嚭魢[生風,青菜隨風輕舞。好像只睡了幾個小時的覺,連夢都沒做成,眼前的景色卻恍如一夢啊。家鄉(xiāng)的土地還在披雪而眠,打著西北風粗重的鼾聲,而南方的土地仿佛一年四季醒著,也許,沒有雪花的羽絨被蓋在身上,它睡不著。
我陶醉在漫野的綠色中,尤其這些小青菜,像一朵朵墨綠的小花,勝過嬌媚的萬紫千紅。更像一只只酒杯,斟滿了馥郁的黑啤,酒沫從杯沿溢出。很快,過道里的茶桌坐滿了人,過道上也站滿了人,尤其和我一樣長期生活在東北的人,嘴里不停地發(fā)出嘖嘖聲,猶如隔著窗戶在品嘗這青翠欲滴的綠意呢。急得帶著紅袖標打掃衛(wèi)生的列車員,不停地吆喝著“請讓讓,請讓讓!”
看著看著,我對生活的焦慮以及夾帶的一絲絲恐懼,在漸漸消失,眼前的田野充滿勃勃生機,是否預示著什么?我一度荒蕪的心田,被綠芽拱得癢癢的,是激動,對未來的激動。
下了火車,滿目的陌生,甚至對綠的陌生,讓我忽然想家了——寒冬的東北原野,挖下任何一塊,都是那種噴香的黑蛋糕。不管是“黑天鵝”還是“黑森林”。黑土地,連可可粉都省了,白雪皚皚,厚厚一層天然奶油。無糖,健康。我知道,自己餓了。
在路邊一家小餐館,我點了一碗米飯,正好口渴,便要了一瓶上海產(chǎn)的“光明”啤酒,飲兩杯吉利,祈愿自己的前途天清氣朗。心不夠強大,有時需要迷信來撐。服務(wù)員叫我點菜,看了看,菜名好陌生,索性點蔬菜吧。我點了份茼蒿菜,以前只聞其名,不見芳容,嘗嘗是不是有艾蒿的味道。又要了一份炒青菜,火車上看到田里長著很多,很想滿足下潮濕的味蕾。我沒點葷菜,衣袋里,錢薄,另外,怕一個人吃不完浪費。服務(wù)員用奇怪的眼神打量我?guī)籽?,估計他看我會得出如下結(jié)論——青菜就酒,啥都沒有。管他呢,我體檢各項指標均好,有一項沒檢查,我青菜吃得少,一定是“葉綠素”偏低,急需惡補一下。
二
入鄉(xiāng)隨俗。定居上海后,首先,我要改變吃生蒜的習慣,包括蒜泥、糖醋蒜,推而廣之,大蔥蘸醬也要謹慎對待,平時嚴禁,休息時吃點。上海人不吃生蒜,當然,也就沒有義務(wù)聞大蒜味道。吃著香,聞著臭,生大蒜的名聲還是抵不過上海人喜歡的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
本幫菜中,最喜歡的葷菜是面筋塞肉,就是用豬肉餡把面筋皮塞滿,放在鍋里紅燒,吃飯時,咬破了皮,活脫脫滾出一個袖珍的獅子頭。蔬菜里,我最喜歡吃炒青菜。我是東北根兒,說話辦事喜歡平鋪直敘,炒青菜就是炒青菜,油鹽必有,蔥花可放可不放,將青菜加熱爆炒,出鍋。現(xiàn)在連味精雞精都省了。有時,我舊病復發(fā),放了幾粒味精,吃到這個菜時,家人會說“你放味精了!”我馬上承認,因為自己無錯。味精真的那么可怕嗎?
上海人喜歡的是香菇青菜,就是香菇焯過(菌類要稍微多焯一會兒),與青菜合炒,提振青菜的口感,去苦澀,尤其夏季,青菜粗糲且味略苦,可加點糖,像炒芹菜一樣,這不會有人特別注意,而食客會把贊譽送給青菜:“格(這)青菜蠻好吃的!”飯店里,這個菜也頗受歡迎。不過,為招攬顧客,名曰香菇菜心,用的是青菜的菜心,鮮嫩爽脆,菜中之“菜”,檔位立馬提升,炒的時候再淋一點高湯,那味道就變成了飯店的味道。
不過,要提醒的是,洗青菜時,要將青菜掰開浸泡一會兒,分別沖洗,然后再浸泡三五分鐘,清洗兩到三遍,如果不是這樣,青菜根部的泥土洗不凈。一旦被咯牙,會很掃興,吃不下去了。
原來長三角一帶,青菜種植較多,現(xiàn)在發(fā)展到幾乎全國各地遍布。市場上,青菜來源復雜,上海還常見寧夏菜、太湖菜,個頭不大,梗粗,葉子墨綠近乎黑,但口感軟糯。據(jù)說還有叫青菜為小白菜的,至少我周圍還沒聽到,我想這樣稱呼,身為小白菜可能會有點想法,太目中無“菜”了。不過,都是一個十字花科的,不要緊,好歹算“同事”。上海秋冬常見的大幫矮腳青,肉墩墩的,菜心壯,特別好吃。還有細幫高挑葉子橢圓的,莖多葉少,菜心纖細,也很好吃,也叫油菜或者小油菜,北方常見的那種。這和春天遍野金黃的油菜花不是一回事,油菜花只有剛長出來時可食用,一般是專門產(chǎn)油菜籽的。
在廣西柳州生活期間,我也喜歡去買小青菜,見菜攤上均掛牌“上海青”。這出乎我意料,回頭一查,弄得我這個新上海人怪驕傲的。以前有上海牌手表等上海貨蜚聲大江南北,難道還有上海牌青菜如此紅火?為何叫“上海青”,一說因為這種菜主要生長在上海地區(qū),且顏色多為青色,所以叫上海青;一說這種青菜幾經(jīng)磨難,菜才流轉(zhuǎn)下來,是一種耐寒品種,只要不低于-3℃度,就能安然過冬。是當年上海農(nóng)科所幾經(jīng)研制培育出來的。我愿意相信后一種說法。四川人管它叫瓢兒白,是形容菜幫的顏色。
有趣的是,只有外地朋友這樣叫,上海民間沒這種叫法,但跟上海人提及上海青,他也會馬上反應(yīng)過來,說的是一種青菜,不無驚訝,以致驚喜,甚至驚呆。但多數(shù)人并不知道它身后的故事。
青菜可以清炒、白灼,和魷魚炒、和筍片炒等等,但我真不主張和豬肉一起炒,我在一個朋友家里吃過這樣炒的青菜,肉香濃郁,但不“清爽”了。青菜一年四季都有,只不過春夏季時,不太適合其生長,等長大就老了,口感硬,發(fā)柴。反倒是這時生長期短的雞毛菜(青菜的少年時期,樣子像一根根雞毛),更受歡迎。我喜歡雞毛菜湯,吃米飯時,喝上一碗,很滿足。我最喜歡青菜做餡,其中極具代表的是青菜肉(香菇)餛飩、包子。這種菜包子,滬上頗為流行,上海人也叫菜饅頭。
青菜也叫“菘菜”,從“菘”字面看,亦草亦木,品質(zhì)堅韌,有草之頑強,綿延不絕,有松之節(jié)操,四季常青。到上海人家里做客,端上一盤小青菜,就相當于一桌飯菜的點睛之筆。我剛到虹口上班不久,老家一位女同事出差來滬、還有表哥去深圳到滬轉(zhuǎn)車,抽空來看我,我招待他們自然有魚有肉,但最后他們都笑著說:“這小青菜特別好吃!”我因此能夠理解,幾個朋友去德國學習,熬不住了就去一次中餐館,回來后跟我說,那盤炒青菜吃得光光,連菜湯都泡了米飯。
三
“三天不見青,兩眼冒火星。”說的是上海人與綠葉菜的感情,青菜占據(jù)日常菜之首。大白菜是北方人的當家菜,小青菜則是上海人的當家菜,難怪有人管青菜叫小白菜,端詳一番,神似也形似,盡管大白菜小青菜有身高上的萌差,但這姐妹倆,親著呢。
我現(xiàn)在也養(yǎng)成了這樣的飲食習慣,幾天沒見青菜,就渾身不自在。如果沒吃炒青菜,變著法也要吃到,比如,煮一碗青菜肉絲面,吃面的時候,翻到青菜葉,面條就會更流暢地通過喉嚨。再比如,上海人喜歡吃的菜飯,洗兩個青菜切碎,和其他配菜(比如廣味腸、豇豆、萵筍的葉子)鍋里翻炒后,倒入淘洗好的米中燜煮,還沒吃,米飯中冒出的那種青菜獨有的香氣,就勾人想“造”上兩碗。
剛到上海那年,我在一家鄉(xiāng)辦廠上班。廠辦主任朱工,是當年下皖知青,在山村養(yǎng)成了習慣,有事沒事,總喜歡擇機整兩口老酒。他傳教我一種青菜吃法——扒出菜心,一切二,先撒點精鹽,腌十分鐘,將菜中水分煞出來,然后,輔香油、味精,或根據(jù)個人口味加入紅辣椒、蒜片等,鮮脆爽口,實在是佐酒的上佳小菜。生吃青菜,還不多見。
青菜前面往往省略了“小”字,但我日常還是喜歡叫小青菜。這個“小”其實意義挺大。一是意味它長不大,像孩子似的稚嫩,二是有點渺小,形象上太普通,跟青草有一比。也因此,老百姓和青菜相處融洽,挑選青菜時就像檢視自己。我現(xiàn)在的鄰居,母親在鄉(xiāng)下,經(jīng)常給他送些青菜,他便會給我家送過來些。為答謝,我家有好水果,比如朋友送的石榴,我也會挑又大又圓的,送給他們夫妻兩個嘗嘗鮮。好鄰居,互相關(guān)照。當然,人要慢慢熟悉,先讓水果和青菜走動起來。
我把小青菜寫成青菜,是狹義的概念。而有些地方,習慣統(tǒng)統(tǒng)將綠葉菜廣義地叫青菜,也就是說,包括小青菜在內(nèi),菠菜、香菜、油麥菜、苦苣菜、枸杞頭、馬蘭頭、薺菜、米莧、生菜、芹菜、韭菜、空心菜、小白菜、地瓜苗、菜萁、豌豆苗等等這些綠葉菜,都叫青菜。生活中,沒人把青和綠分的那么清楚,很多人根本就分不清楚,實際上也沒必要分得很清楚。
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綠》,贏得觀眾喜歡,獲獎無數(shù)。舞蹈取材自北宋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以畫圖的青綠格調(diào)再現(xiàn)了華夏江山的起伏連綿和瑰麗秀美。畫家當年十八歲,正好將自己的青澀傾倒在畫布上,隨筆攤開,就是一幅世代流傳的人生錦繡。以礦物資石青、石綠為顏料,即使再昏暗的環(huán)境,也能放射寶石的光芒,這么說,和青菜的品性倒是有共同之處,青菜喜陰涼,才長勢茁壯。如果用青菜汁做顏料,是否也會畫出更接地氣的作品?青菜,有青春的“青”,朝氣蓬勃。物理學中講光譜,青介于綠和藍之間,或言深綠、淺藍,意思相近。它擁有綠,綠是大地的底色,它擁有藍,藍是天空的胸懷。
膳食指南講,一人一天至少要吃500g蔬菜水果,才能保持身體健康需要。那么建議多吃青菜。青菜除了提供維生素,還有造血、解毒、消炎等功能,青菜葉子越綠,含有的葉黃素更高,保護視力。有兩個好友,一男一女,女的一頓都離不開青菜,男的一頓吃一口青菜都難,上次聚餐時,我抓住人都愛美的心理,說了幾遍“多吃青菜,青春永在”。
一會兒,去田里,我種的幾壟青菜,經(jīng)過嚴冬,依然青枝綠葉。要過年了,收點青菜回來。順便把外面一層老葉摘下,放在其他青菜的根部,待腐爛成肥料,好讓青菜長得更好。這不只是一句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一首無聲的歌《綠葉對根的情誼》。葉落歸根,并非僅指樹葉吧,青菜給了我最樸素、最直觀的演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點想老家了,不知道,這樣做,能否表達我的思鄉(xiāng)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