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既往】八碟四海碗兒(散文)
一
過年的話題當然繞不過吃,在家吃,出門吃,待客吃。今年春節(jié)和母親準備過年的食材,話題有落在了過去的“八碟四海碗兒上”。
八碟四海碗兒,也俗稱八碟兒四。是過去過年待客的標配。
過去,小孩子盼著過年,有長長的假期可以瘋;有好看的新衣服可以美;有糖、更有美食可以飽口福??蓪τ谪毟F中度日的大人,年,又稱年關,須得仔細籌劃,小心應對。且不說要像楊白勞那樣應對欠的地租,借款,單說準備待客的吃食——八碟兒四海碗兒,也讓捉襟見肘的家庭主婦煞費苦心。
我的祖母生了四兒四女,父親是老大。打我記事起,家里過年就非常熱鬧。在我的記憶里,只記得最小的老姑出嫁。所以開始是三個姑姑,后來就是四個姑姑攜夫帶子,在每年的初二上午到來,親親熱熱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晚上大人孩子一般會再住上一晚。先一天是奶奶家待客,第二天是我家。大人們住在奶奶家的炕頭,孩子們則是和我昏天黑地地玩耍,累了倒在我家炕頭上睡覺。最多的時候除了我和妹妹炕上還有要擠著七個小腦袋,有時候被子不夠用,就擠在一個被窩,連翻身的余地也沒有。大家你捅我一下,我捅你一下,嘻嘻哈哈,好不熱鬧。那時候大姑家的老三胖乎乎的,年齡也最小,大概三兩歲,從沒離開過大姑的懷里單獨睡,那天也非得擠著跟我們一起睡。大姑怕他半夜想媽,想把他抱走跟她在奶奶那屋睡。老三執(zhí)意不肯,還奶聲奶氣地說:“就是不去,你再來抱我,就讓大妗子把你扔到豬圈里去!”
過去家鄉(xiāng)的禮節(jié),回門的姑娘至少要在娘家住上一晚,新姑爺更要至少給人家擺上三年“成桌”,叫做待新親,新姑爺也一定要有老姑爺來作陪。老姑爺?shù)暮⒆娱L大結了婚,更要帶著對像來拜年。
所以我家的待客,一待就帶了很多年。
二
先說米。家鄉(xiāng)并不產大米,平時想吃干飯,就是吃高粱米的,也叫秫米干飯。我記得小時候過小年就基本上吃秫米干飯。后來才有了換大米的,老百姓叫它“線米”。沒有什么大米的香氣,渣渣拉拉,味同嚼蠟。但軟和,和紅豆一起撈飯,會染上一層淡紅,顏色誘人。這種米我猜測可能是南方的三季稻。母親總是想法讓過年的親人能吃上一碗大米飯,或者換,或者高價買。母親總說,親人們聚一起不容易,好歹也讓孩子們吃上一碗粳米干飯(大米飯)。那時候有一首童謠,孩子們捉到了大老扁(北京叫掛大扁,蝗蟲的一種),往往用手捏著它的兩只小腿,讓它在手上顫動,口念“老扁,老扁,簸簸箕,你挪過,我過去,去過干啥去,挑水去,挑幾擔,挑八擔,粳米干飯和鴨蛋”??梢姶竺妆藭r在我們這里的地位!
最勞神的就是要湊足“八碟兒四海碗兒”。八碟,指的是四涼四熱。四涼又分兩葷兩素。那時候北方冬天的蔬菜基本上就是蘿卜、白菜,有地窖的還能存下菠菜。菠菜扛凍,看似凍透了的葉子放在暖和屋子,就能緩過來。至于土豆和洋蔥這兩個耐儲存的菜,那時候本地也無人種植,也屬于細菜。涼菜里面的兩個素菜基本是拌紅蘿卜絲,拌菠菜,拌酸菜心,銀耳拌紅果罐頭之類的;涼菜的葷菜基本是拌豬耳朵、肘花、灌腸、炸饹馇簽等。四個熱菜就是高價買來的土豆,洋蔥,胡蘿卜,木耳炒肉,或者肉丸子,白菜肉卷等。母親秋天儲備的用輸液瓶子罐裝的西紅柿罐頭這時候也派上了用場,用來炒蛋或者放湯,都是冬季里的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四海碗一般就是雞魚肉肘,這四個字簡單,可最費金錢和考驗主婦的能力。
每逢過年除夕當天,父親就會一大早劈柴燒火。母親則會在灶臺操持著熬魚燉肉。整個院子里煙氣繚繞,香味撲鼻,這是準備待客的吃食。我很小就知道這許多的美食基本我是吃不到的,只能吸溜著鼻子過過癮。臨近中午,屋子里香氣四溢。色澤鮮紅,軟爛的紅燒肉被母親切成方塊或者長條裝碗,魚被炸好放進魚盤,雞肉被拆下來入碗,這些統(tǒng)統(tǒng)被父親裝進屋外的大缸,或者扣在院子里的鐵鍋里儲存起來。中午能上桌的就是一些雞骨頭和肉湯熬粉條,里面能有幾塊零星的碎肉就阿彌陀佛了。
那時候有些家庭為了能省下幾塊肉,會把肉做成半生不熟,或者齁咸爛丁,為的就剩下了自己家大人孩子能多吃上一口。我家雖然窮,母親卻從來不會做那樣的事兒。有一年她從娘家學會了做腐乳肉,這個做法肉香不膩,很受大人孩子歡迎。一次母親主動要教給村里其他妯娌這個做法,那個嬸子說,我可不這樣做,要不等下了桌,我連塊肥肉,油湯都吃不上了。
母親總是想著把最好的東西給別人,說是名聲千金不換,這種品質也傳染給了我。我后來一直做業(yè)務,總體做的還算湊合。總有人問我做業(yè)務的秘密。我細思之下,幾十年,同學,同事,比我聰明,比我勤奮的人大有人在,可很多最后都寂寂無聲了。我的小有成績和骨子里敢于吃虧,注重名聲的性格有直接的關系。
那時候家家都不富裕,辦一桌酒席就要鉚足了勁,我家年年要辦三桌,這還是婦女、孩子不上桌的前提下。炕上一桌,兩個小炕桌一并,就盛得下這12個盤碗了,一般是奶奶和姑姑們帶著幼小的孩子們坐;屋里一桌,廚房一桌,坐的都是叔叔和姑父們。母親和嬸子們都在忙著炒菜,端菜。半大孩子只能在院子里候著。我們時不時的趴著窗戶臺往里看看,看看大人們是不是快吃完了,桌上還剩不剩菜,相互匯報。二姑夫是個酒鬼,他打起酒官司沒完沒了。自己喝起來沒完,允許別人提前下桌,滋嘍一口酒,吧嗒一口菜,嘴里還天南地北,神仙鬼怪,騾子下崽,母豬上樹,叨嘮個沒完。一會又說這個沒喝完,酒盅子里面能養(yǎng)魚,一會兒又鼓搗大家用筷子敲桌子喊“棒子棒子雞……”我們眼見著別的桌子吃完了,剩下的好菜往這個桌子上端,又慢慢見了底,心里這個著急,悶著這個氣。沒辦法,二姑家的小表弟就成了我們出氣的對象,我們拉著手,把他圍在中間,一起唱:“饞老鬼兒,賣冰水兒,一打一咧嘴兒……”
最后孩子們和忙碌的女主人吃到的往往是下桌的雞頭魚刺蘑菇根的大燴菜。如果實在不夠就在菜里再加一些粉條或者酸菜。
三
關于八碟兒四海碗的最早來源據(jù)說記載于孤竹國文獻,但形成成例倒是有一個故事在冀東一帶流傳,記載在《唐山文史資料大全》灤縣篇里面。
灤州城北五里灤河西岸有一座遼金時代留下的“偏涼汀帝王行宮”,俗稱“遼宮”,歷代屢有增修,規(guī)模宏大,景色秀麗。清朝建都北京以后,往來盛京,必過灤河,偏涼汀行宮就成了駐蹕觀景和君臣盛宴之所在。宴席越擺越大,滿漢全席也由120道菜發(fā)展到360道、480道,要吃三五天才上得完。百姓怨聲載道。清朝第一位漢族妃子,恪妃就是地道的灤縣人,這個歷史背景我在《我的家在研山腳下》里面有過介紹,這里不在贅述。恪妃小時候就知道百姓疾苦,入宮之后有一次返鄉(xiāng)被招待行宮大宴,親眼目睹了奢侈之風,十分痛心。
后來康熙繼位,東巡灤州,以晚輩身份向恪妃辭行。恪妃又提到此事。她說:“灤州百姓,苦哇。行宮酒宴,自然要有皇家格局,可也要有分寸。我親眼所見,宴席上八碟八碗全都用不了,再多就白搭了;照古人說,那就叫‘暴殄天物’,是有罪的呀?!笨滴趸实鄣綖粗葜螅顑葎崭畷珱鐾⌒袑m擬定宴席規(guī)格。幾經比較察驗,貴賓席就定為八碟八碗,俗稱“重八”,共四個涼碟,四個熱碟,四個大碗燉菜,四個大碗雞魚肉肘。親王以上者開大席,件數(shù)仍不超過重八。當然制作時還有種種變化,但比起當初幾百道菜的滿漢全席確是省之又省了。
小皇帝康熙回京以后,告知恪妃,恪妃沉吟一時,擔心地說:“古詩講得好:‘宮中八寸袖,城外長二尺’,上行下效,層層加碼,總是越弄越玄;就怕跟著比呀。莫如讓州府下個令,就說行宮宴制是皇家格局,民人不許擅用,違者嚴懲;這就省了百姓發(fā)愁了。民間喜慶宴席,別超過八碟四碗,八碟四涼四熱,四碗是熬魚、燉肉、各炸、干豆腐,碗不怕大,干力氣活兒的務必吃個心盛;如果大戶人家真有錢,就四涼碟四熱碟四燉菜再加上雞魚肉肘,就夠體面的了。”
后來果然實行民間,前者就叫“八碟四海碗”,后者就叫“小四四兒”。這雖是傳說,但恪妃來自忠良之家,故而體恤民情,是可信的。
四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社會的進步,家家餐桌上的食材越來越豐盛了,主婦們可以隨心所欲采購她們喜歡的吃食了。什么八碟四海碗,小四四,已經不能滿足了。即便是家庭聚會,桌在上也往往堆列著16、18、20道菜,各種山珍海味,代替了往日的大魚大肉。婦女孩子不上桌的習俗也丟到爪哇國里去了。甚至有些家庭為了不讓人受罪,不怕錢受罪,直接在飯店訂上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或者待客飯,連準備食材和刷鍋刷碗的過程都省去了。不過我倒是覺得這少了很多過年的氣氛和興致。
再好的飯菜現(xiàn)在也難以留住客人了。我和我的表兄弟姐妹們一樣,往往拜完年,屁股還沒坐熱就張羅走了。究其原因,一個是大家都已成家立業(yè),家里都有一些自己的事兒;再一個現(xiàn)在不比以前,來去就是一腳油門的事兒。還有一個最簡單的,誰也不饞那口吃食了!
不知道再往后親人的感情還靠什么增進,維系血緣關系,會不會親人的面孔只會出現(xiàn)在手機里,也像這“八碟四”一樣只留下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