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火】年味(散文)

精品 【柳岸·火】年味(散文)


作者:奕淥 布衣,369.5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6027發(fā)表時間:2024-03-19 12:29:23

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緊隨而來的年味越來越濃。漫步在古城古香古色的明清街,身穿各種民族服裝的“大家閨秀”“少奶奶”不時與我擦肩而過;商鋪里琳瑯滿目的大紅燈籠,彩色燈光映照下的各種樣式的“福”字更是五彩斑斕;站在店鋪門口老爺爺淳厚的吆喝聲“糖葫蘆、賣冰糖葫蘆嘍……”美人美景美聲,都在書寫兩個字“年味”。
  
   一
   兒時的年味,是父親為全村的父老鄉(xiāng)親寫春聯(lián)開始,走過歲月匆匆五十載,童年記憶猶如新。
   快樂無憂的童年生活是在鄉(xiāng)下渡過的。母親帶著我與弟弟在鄉(xiāng)下,父親帶著姐姐在城里。關于過年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父親給鄉(xiāng)親們寫春聯(lián)。
   父親在縣城教書,在我們小小的農村是真正的“文化人”。也許父親繼承了爺爺?shù)幕颍瑺敔斒强h城唯一的一所中專學校老師,寫得一手漂亮的楷書,我只記得爺爺?shù)目w如同現(xiàn)在所賣的字帖,在我的印象中,字跡俊麗,無可挑剔。父親則擅長于楷體行書相融合,在我們村里,書法數(shù)一數(shù)二,所以,鄉(xiāng)親們習慣了每年過年都讓父親為他們寫春聯(lián)。
   進入臘月中旬,父親還沒有放假,家里便天天有人陸陸續(xù)續(xù)送來裁剪好的紅紙,紅紙的背面寫著對聯(lián)幾幅、窗戶貼幾張、墻貼幾張、出門見喜……
   因為時隔遙遠,忘了兒時是何時放寒假。依稀記得父親好像是離過年倒計時,才開始寫春聯(lián)。
   兒時的年,貌似是跟著老祖宗留下的歌訣、按著節(jié)奏一天天行走著,“二十三打發(fā)灶王爺上了天、二十四打掃房子倒垃圾……二十七裁下對聯(lián)寫上字……大年三十熬一宿”。所以,從臘月二十七開始,家里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鄉(xiāng)下老家的房子是三間正房,只有一間燒著土炕,因為人來人往,門總是敞開著,每每那時,母親總會把炕火燒得很旺。
   老家的土炕很長,足有3米長,土炕的一頭,是燒水做飯的灶臺,母親在灶臺邊忙碌著,蒸著饅頭,做著年糕。在母親一雙靈巧的雙手指揮下,一個個雪白雪白、喧騰騰的棗花饃新鮮出鍋,忍不住讓人垂涎三尺。
   土炕的另一頭,父親則忙著寫春聯(lián)。而我與弟弟則幫忙,把寫好的春聯(lián)放在通風處進行涼干……
   記得放假時,父親就從城里買回黑色墨汁,母親提前準備好粗細不同的毛筆。父親寫春聯(lián)前,先檢查一下各家準備好的紅紙,是否裁剪整齊,裁剪好的紅紙與所寫內容是否相匹配。如果遇到比較粗心的鄉(xiāng)親,紅紙不整齊的話,父親都會再次進行裁割,保證每一張紙都有棱有角,父親說,“春節(jié),每每走到一家拜年,第一眼映入眼簾的肯定是大門上紅紅的對聯(lián),視覺上必須給人一種美感”。春聯(lián)一貼新年到,家家戶戶喜洋洋,春聯(lián)紅紅火火,日子更紅紅火火。
   準備好紙張筆墨,父親把墨汁倒入一個大碗中,并加入少許清水,讓墨汁更加流暢,再把毛筆在盛有墨汁的大碗里來回沾一沾,保證墨汁均勻,接著在碗邊輕輕一刮,最后,毛筆飛舞,只見一個個字龍騰飛舞,行云流水,跳躍到紅紙上。“春歸大地人間暖,福降神州喜臨門”。一幅幅散發(fā)著濃濃筆墨香的紅色春聯(lián),不僅僅烘托著新春的喜慶與歡樂,更承載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待和對未來生活的無限向往。
   我與弟弟忙前忙后,不時看看母親的年糕是否出鍋,又去看看父親的春聯(lián)是否寫好,寫好的話,趕緊輕輕拿起來放在另一個房子里,如果天氣好的話,也會拿到院里,用小石頭輕輕壓住邊角,讓晾干。涼干以后,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好,蓬蓬松松卷起來,用毛線扎起來,再由父親用鉛筆寫上每家每戶的名字,最后,等主人來領它們回家,等著二十九隆重登場,喜迎新年。
   此時,土炕那頭媽媽油炸的年糕已出鍋,熱情的媽媽招呼著讓大家嘗一嘗,等著拿春聯(lián)的淳樸鄉(xiāng)親們也就隨手拿起一個,一邊吃一邊笑。熱騰騰的煙火氣,夾雜著鄉(xiāng)親們淳樸的笑聲,飄蕩在我兒時的記憶中。
   稍微大點后,我曾經(jīng)問過母親:“每年春節(jié),也是家里最忙的時候,父親放假回來,不僅幫不上忙,還得貼錢買筆買墨汁,給鄉(xiāng)親們寫春聯(lián),家里被鄉(xiāng)親們擠得滿滿,你就不嫌亂嗎?”
   每每此時,母親總會微微一笑,摸著我的頭,柔和地說:“孩子,雖然亂了點,但都是鄉(xiāng)親,一年里,咱家為鄉(xiāng)親們也就只能幫這個忙。與人為善,為己鋪路。”
   父親在縣城教書,家里一旦有事,即使父親不在家里,鄉(xiāng)親們也總會自發(fā)來我家?guī)兔Α?br />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應該就是對母親最好的評價吧!母親的這一做法,也一直延續(xù)到我的身上。
   被煙火熏熱了的溫暖土炕,一頭是做著年糕的母親,一頭是寫著春聯(lián)的父親,還有許許多多紅紅火火的春聯(lián)……兒時的年味,記憶最深就是這樣一幅幅美麗溫馨的畫卷,就這樣,一直承載著我許多溫馨的記憶。
  
   二
   青年時的年味,是在外求學,祈盼早日放假,回家感受縣城的繁華,領略社火的魅力。
   上完小學后,我們舉家搬遷到縣城,父親也很少再寫春聯(lián),后來自己去省城求學,那時的年味印象最深的,莫過于盼望著早點放假,坐著綠色火車或者大巴回家,去感受縣城的繁華,觀賞一場社火盛宴。因為住在縣城最繁華的西大街,這座方方正正的小城里,古典與時尚互相融合,歷史的滄桑,道不盡的煙火人家,美輪美奐將古城演繹得流光溢彩。
   年的魅力,不僅在大年三十響徹云霄的鞭炮聲中,更在元宵節(jié)人山人海的社火表演中。社火源于上古時期,人們對土地與火的崇拜,其中“社”指土地神,“火”則代表火神。在家鄉(xiāng),社火素有祈愿風調雨順、豐收喜樂之意,更象征著生活的紅紅火火和生意的興旺發(fā)達,正月十五的社火表演尤為隆重。那個時代,人們的娛樂活動特別少,所以正月里的社火表演,成了人們最期待的大型娛樂活動,一大早,十里八鄉(xiāng)的人們,從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向縣城。
   吃過早飯,便與母親緊緊牽著手,去南街市樓附近選好地勢較高的臺階,站在上面等候觀看精彩表演。
   “喧天鑼鼓震九天,歡欣歌舞慶升平?!蹦憧?,就像春節(jié)序曲一樣,一輛輛自帶主題的亮麗花車,伴著鑼鼓喧天向人們緩緩駛來,也拉開了社火表演的帷幕……緊隨其后的,是鑼鼓隊與秧歌隊。最熱鬧最精彩的莫屬秧歌隊了。扭秧歌、劃旱船、二鬼摔跤……他們少則三、五十人,多則一百多人,顯示的是各個村落、鄉(xiāng)鎮(zhèn)的獨特特色,所配曲調也各有特點,韻味也各不相同。
   “江南社火搖紅舞,塞北秧歌扭綠腰”,舞者們穿紅戴綠,腰系綢帶,手拿扇子或手帕,如同一群歡快的精靈,將民間藝術演繹得淋漓盡致,同時給人們帶來一場歡騰的盛宴。在歡快明朗的音樂聲中,舞者們時而大踏步,時而小碎步;時而婀娜多姿,時而搔首弄姿……靈魂有趣的人,不時來點即興舞蹈,動作夸張,詼諧風趣,伴隨著觀看者的喝彩與歡呼聲,我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文明中,感受著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而這些古老年俗文化,讓古城年味兒更醇厚幽香。
   家鄉(xiāng)的社火隊伍還有很多,比如,小孩子特別喜歡看的社火中的雜技隊--背棍隊與踩高蹺。背棍隊一般由成年的壯年男子背后豎一根“鐵棍”,舉一個或者兩三個小演員,隨著背鐵棍演員的步伐起伏,上面的小演員飄舞著,綁在上面的演員一般都是小孩,根據(jù)導演構思,在鐵棍上扮演出許多劇目,比如《西游記》《白蛇傳》《水滸傳》等等。雜技的驚險,舞蹈的飄逸,戲劇的濃縮,深深吸引著所有的觀看者。
   家鄉(xiāng)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過了元宵節(jié),看了社火,才算過完年。所以,社火表演結束,意味著今年的“年”也就真正過完了,人們也從熱鬧的氛圍中回歸到平靜的生活,開啟了又一個新年的奮斗與祈盼。
   社火鬧新春,一團紅火啟舊歲。青年時的年味是一首鑼鼓喧天社火之歌,“舞”出幸福生活好年景,“耍”出傳統(tǒng)民俗文化范。
  
   三
   中年時的年味,是親情的相伴相守。冰天雪地中,二哥帶我買年貨,感受熱鬧中的寧靜,繁華中的平淡。結束了一天忙碌的下鄉(xiāng)工作,冰天雪地中,既打不上車,也等不上公交,只好給二哥打電話。
   “二哥,你現(xiàn)在有空沒,我在王家莊下鄉(xiāng),回不去了?!?br />   電話那邊,永遠是二哥富有磁性帶著寵溺的聲音:“馬路邊有家商店,你與主人打個招呼,就在店鋪里原地等著,今天太冷了,不要凍著,二哥一會就到?!?br />   雖然距離縣城不是太遠,但由于剛剛下過雪,路上特別滑,車輛極其稀少。大約半個小時,二哥打來電話,讓我準備出門,與主人再次打過招呼,感謝之后,我走出店鋪,遠遠看見二哥的車向我緩緩駛來,路邊停靠好,車門打開,我趕緊上車。
   “傻丫頭,凍壞了吧,趕緊喝點熱水。”二哥遞過水溫剛剛好的水杯。二哥知道我脾胃不好,只能喝水溫稍微高點的熱水,所以坐二哥的車,永遠不用擔心沒熱水喝,甜甜的水滑過喉嚨,身體也暖和了許多。
   車里暖風緩緩吹著,坐著二哥的車,靜靜地睡一覺,二哥在身邊,天涯海角也無懼。等我醒來時,二哥已將車停靠在批發(fā)市場臨街店鋪門口。家鄉(xiāng)有習俗,講究臘月添碗添筷,寓意人丁興旺。二哥依然讓我在車里等著,他下去購買一些年貨。隔著玻璃窗,看著二哥在雪地里小心翼翼走著,進入店鋪,稍許后,手捧一個小紙箱,緩緩向車邊走來。我趕緊打開車門,二哥輕輕將紙箱放下,告訴我,“里面是幾個精致的碗筷,還有一些肉食品,”隨后從車座上拿出幾幅對聯(lián),一起放在紙箱里。
   “下了這么大的雪,路滑不好走,這些年貨你拿回家?!倍缫贿呴_車一邊溫柔地說著……
   經(jīng)歷過滄桑,也見識過彩虹,人到中年,漸漸發(fā)現(xiàn),平安健康,闔家團圓,才是最喜歡的年味。一年一歲一團圓,萬千繁華,終究抵不過一家人,齊齊整整圍坐一堂,歡聲笑語,飯菜飄香,舉杯共慶。
   過年的意義,也莫過于此。
   中年時的年味,是平淡中的相守,寒冷中的相伴。
  
   四
   結束了三年疫情,古城恢復了以往的繁華,此時的步行街上,華燈初上,燈光璀璨。
   “姑娘,來一串冰糖葫蘆吧!”老爺爺親切的叫聲,讓我駐足在店鋪門口,一串串口味各異的糖葫蘆,猶如一串串鮮紅欲滴的果實,跳躍在我的眼前。
   精心挑選了一串山楂夾著桔子的糖葫蘆,輕輕咬一口,酸在嘴里,甜在心上,糖葫蘆獨特的香甜讓我忍不住閉上眼睛慢慢享受……
   “都說冰糖葫蘆兒酸,酸里面它裹著甜;都說冰糖葫蘆兒甜,可甜里面它透著那酸……糖葫蘆好看,它竹簽兒穿,象征幸福和團圓,把幸福和團圓連成串……”耳邊仿佛響起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冰糖葫蘆》。
   糖葫蘆的酸甜,猶如人生的苦甘,那甜蜜的糖衣下,是經(jīng)歷風雨后的堅定與勇氣。而顆顆飽滿的糖葫蘆,更像團圓的家人,心連心手牽手,帶給我們溫暖與甜蜜。每一顆糖葫蘆,也承載著我們的希望與夢想。
   童年時的年味是紅紅火火的春聯(lián),跳動著少年的歡愉;青年時的年味是激情似火的社火,舞動著豐收的喜悅,點燃著生活的熱情;中年時的年味是久久不息的火焰,“星火不滅,溫瀾潮生”,蘊含著無窮的力量,永駐著恒久的親情。
   “辭暮爾爾,煙火年年,朝朝暮暮,歲歲平安”。年味是親情,年味是摯愛。我最想要的年味,莫過于忙碌一年,家人健康平安,親人幸福安康,愛我的以及我愛的都在身邊。

共 4346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文章用細膩的筆墨,敘述了作者自小到大對家鄉(xiāng)年味的感觸。兒時的年味,是父親為全村的父老鄉(xiāng)親寫春聯(lián)開始,記憶最深就是一幅幅美麗溫馨的畫卷,青年時的年味,在外求學,盼望回家過年,社火鬧新春,一團紅火啟舊歲。中年時的年味,印象深的是親情相伴,感受熱鬧中的寧靜,繁華中的平淡。而今,結束了三年疫情,古城恢復了以往的繁華,作者感嘆:年味是親情,年味是摯愛。希望年年家人健康,親人幸福。作品文筆細膩,場景描述生動活潑,推介家鄉(xiāng)過年時的熱烈與溫馨,弘揚傳承春節(jié)傳統(tǒng)文化,很有現(xiàn)實意義!欣賞,問候作者!【編輯:劉柳琴】【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403200015】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劉柳琴        2024-03-19 12:31:36
  問候作者,寫作快樂,春天快樂!
敬請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復1 樓        文友:奕淥        2024-03-19 16:53:26
  感恩老師的精心編寫,問候老師,快樂吉祥!
回復1 樓        文友:奕淥        2024-03-19 16:53:45
  感恩老師的精心編寫,問候老師,快樂吉祥!
2 樓        文友:劉柳琴        2024-03-19 12:32:00
  恭祝創(chuàng)作豐收,期待更多佳作點綴柳岸,展示您的風采!
敬請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樓        文友:江山編輯部        2024-03-19 12:55:19
  該作品不符合此次【江山•根與魂】主題征文要求,改為非征文體裁。
江山編輯部
4 樓        文友:韋寒        2024-03-19 16:57:28
  不一樣的年味,不一樣的親情,好文,問安.
人至賤則無敵!
回復4 樓        文友:奕淥        2024-03-19 21:54:11
  感恩老師留言,會看了老師所寫的《年味兒》,感悟也頗深,貧窮富有,只要平安健康,和睦就是最大的幸福!問候老師!
5 樓        文友:老百        2024-03-20 07:34:44
  佳作欣賞推薦,已向江山精品審核組申報!
柳岸花明社團歡迎各位文友 聯(lián)系群QQ:858852421
回復5 樓        文友:奕淥        2024-03-20 08:00:43
  感恩社長推薦。
共 5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