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初見黃山(散文)
黃山,黃山,很多年,很多夢,那就是,去黃山看看。黃山的松,黃山的云,黃山的霧,黃山的峰。
黃山腳下,通過長龍般的檢票通道后,登上了纜車。早就聽說黃山的松是極美的,黃山的樹似乎以松為獨特,以松為奇妙?;蜻z世獨立于絕頂,或旁逸斜出于峭壁,與云海蒼霞相擁,與朗月星輝為鄰。而我對黃山的認知,最早似乎就是源于迎客松了。小時候鄉(xiāng)下中堂的年畫里見過,電視移動的畫卷里見過,山峰的背景,噴薄的日出,迎客松沐在萬道霞光里,給我莊嚴神圣的震撼。這次,終于見到真正的迎客松了,在玉屏峰左側、文殊洞之上,倚青獅石破石而生,以黃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天都峰為背景,一側長枝椏款款伸出,另一側短枝椏優(yōu)雅收回,以蒼空流云為華蓋,以險峰奇石為鑾駕,以天地精華為靈氣,在黃山之巔站立800載有余。它以錚錚鐵骨,走入中國古老的鐵畫工藝,也走入人民大會堂貴賓廳,見證著中國與世界人民的友誼。
在山上,登峰下壑所行之步道,盡沿俏壁而建,道下懸崖萬丈,道上游人如織,皆蟻行之速,步道極盡擁堵。大家也都不惱,能走便走,實在走不動了,于能停歇之處,極目四望。霧在山谷里升騰,在峰與峰之間繚繞變幻,一眨眼的功夫,黃山松與山峰皆消失不見。望望來路,只見對面高峰峭壁懸掛的步道上,游人的身影依稀可辯。而我現(xiàn)在所站之地,也好似還在半空之中。極目之處,云山霧海。相傳黃山之名始于唐玄宗以軒轅黃帝采藥煉丹得道飛升之說為據(jù),易其名為“黃山”。這里果然不似凡間。云騰霧繞,仙氣飄飄,一步一景,一景一畫,人似穿行在一幅幅潑墨的中國山水畫里,隨處可見的黃山松,蒼勁雋逸,青翠欲滴,以秀峰丹崖為根基,以藍天白云為映襯,以流霧為華服,不時變幻各種姿容,無聲地與游人捉迷藏。事后想來,在黃山西海大峽谷的那數(shù)小時行程,全似是在天空行走了,一邊是峭壁,腳下就是萬丈深淵,想來讓人一身冷汗。
黃山有72峰,峰峰奇妙。其中以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最負盛名。蓮花峰為黃山之最高峰,是李白的“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之處,其峰峻峭高聳、氣勢雄偉,主峰突出、小峰簇擁,巧生九瓣,形如仰天怒放之金蓮,故稱蓮花峰。明代吳悵曾有詩贊曰:“一種青蓮吐絳霞,亭亭玉立凈無瑕。遙看天際浮云卷,露出峰頂十丈花。”此處登頂,極目四顧,來時的路如懸掛之飄帶,群峰如筍,靜立無言,長江一線,蜿蜒天際。若是云海蒼茫之際,萬壑隱海,數(shù)峰成島,自是海天一色,如蓬萊仙境,揮袖便可騰云而飛。每一個登頂?shù)娜?,除了想領略一下王者君臨天下、指點江山的感覺外,更想象風一般輕靈和自由。
沒有一個人能寫盡黃山之美,沒有一支筆能繪盡黃山之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兩上黃山,寫下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千古絕句?,F(xiàn)代著名畫家劉海粟在1988年以92歲之高齡第十次上黃山,在他一生留在山上的59天里,他“嘯煙霞,撫琴泉,與奇峰對語,臨古松長吟”,化情為墨,繪出56幅黃山麗景,繪出了美術界的宏篇巨制。而他不管到了世界哪個地方,總要把它跟黃山對比,終是不及。而他,也用了整整一生時間以黃山為師為友,恨不能用手上之筆窮盡黃山之萬一。
建國后,我國歷屆領導人都很關心黃山的發(fā)展,毛主席曾兩次到安徽問起過黃山的山路修建情況,他很想去黃山看一看,可是當時要上山只能坐轎,而毛主席不愿意坐轎上山,自己年齡又大無法成行,只能與黃山無緣相見。鄧小平等國家高級國家領導人都來過黃山,并對黃山的發(fā)展作出過重要批示,黃山也是中國領導人接待外國政要的佳處。如此說來,我們能站在黃山之巔,何其幸福。1800多米的海拔高度,轉瞬即至,仙人騰云駕霧可能就是這樣了。
黃山沿途,絡繹不絕的外國人也成了黃山的一大風景,他們興奮的眼神跟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風景無國界,我們喜歡的黃山,也是外國人喜歡的黃山。中國之美,美在黃山這樣的山川壯麗、河岳雄渾,美在中華民族黃山松一樣的溫文爾雅、錚錚鐵骨!黃山的魅力,中國的魅力?!敖饺绱硕鄫?,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我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
我,也是想再上黃山的,它是我山川河岳的初見,也是我今生來世輪回的銘記。于我,今生,黃山還有三季的美麗在召喚著我。以黃山之險,現(xiàn)在已經(jīng)建成了通天的云梯,在未來的一天,一定可以在黃山諸峰之間建起彩虹的橋,讓它們彼此相親相逢,也讓世界上每一個人可以無畏年齡閑步云端,好好看看黃山的松,黃山的云,黃山的霧,黃山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