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根與魂】【東籬】讀楊家堂(散文)
一
大年初三,在浙江松陽縣城的賓館里,發(fā)現(xiàn)一本介紹松陽古村落的書籍,16開,膠印,印刷精美、大氣,我如獲至寶。晚飯后、睡覺前,我都要看。遺憾的是,經(jīng)過太多的手,書脊有些散開,露出了裝訂線。也好,我就拆成幾本小書看,更方便。
我重點看了介紹三都鄉(xiāng)楊家堂村的文章,它是我們明天的目的地,距離這里有8公里左右。雖然楊家堂始建于清順治年間,距今只有350多年歷史,但它是一本古書,遠比我手中這本珍貴。次日上午,我們的車,彎彎拐拐,離我向往的古村落越來越近。山勢蜿蜒,我有搖搖晃晃起起伏伏的感覺,好像乘著一只獨木舟漂浮在大海上,在波峰浪谷間,被拋上拋下?!叭松:?,山山而川,不過爾爾”,一段山道,我仿佛體驗了全部人生。
正當我陷入無邊的遐想時,車被攔停了。兩個胸前佩戴著志愿者工作牌的女孩,跟我們說,村里無處停車了,就請停在這路邊,人走上去。見我們猶豫,其中一個女孩又補充道:“只有兩里路?!边@些年,沒少進山出山,深諳看山跑死馬的道理,何況人乎?即使是再遠,也要聽人家的指揮,出行起碼的道德。況且,我最喜歡憑兩條腿轉悠,是兩條腿,一次次團結協(xié)作,將我舉向人生高處。
一下車,看見路旁立著一塊展示板,上面是一些推介楊家堂的文字。我只記住了“江南金色布達拉宮”幾個字。疑惑只在腦中存活三秒鐘,便自生自滅。目光掠過幾行文字,我抬頭眺望,其實直線距離,只隔著一道山谷,離村子已經(jīng)很近了。這階梯式分布的山村,依山堆壘,群樓疊彩,頗有幾分形似布達拉宮。古村建在山腰上,土黃色的馬頭墻,輝煌奪目,屋脊聳峙,如波似浪,涌向山巔。又似一篇篇古詞,小青瓦連綿,瓦瓦相扣,檐檐相搭,錯落有致,平平仄仄,合轍押韻。村莊周圍,綠意盎然,莽莽蒼蒼。
邊走邊拍照,影響了速度。有很長一段是上坡,走得有些吃力。但欣慰的是,我已經(jīng)欣賞了楊家堂這本書的封面。我想起每次去書城,琳瑯滿目的圖書令我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所以,我養(yǎng)成了習慣,先看封面,看人先看臉,好的封面才能吸引我。腳下這條從村子西側垂下來的山道,飄飄曳曳,仿佛一條黃綢帶,借我做書簽吧,實用、美觀、大方。
我急于翻閱這本古書,想一睹為快。
二
似乎在意料之中,古村怎么能沒有古樹呢?來到村口,出來迎接我們的兩棵古樟樹,一棵高齡500歲,一棵年輕些,芳齡300歲。古木參天,盤根錯節(jié),有人稱其為“夫妻樹”,而我,很想叫它們“父母樹”。父母出來迎我,一瞬間,時空飛速轉換,我仿佛回到家鄉(xiāng)。面對兩棵古樹,我眼角濕潤。朋友三十多歲,還像個孩子,興奮地伸出雙手,承接著濃蔭,走熱了,他要用這片清涼擦汗。這也是我在父母面前,重復了幾十年的動作,除了索取,不知還意味著什么。
村民在生日、升學等重要節(jié)點,總會帶著未成年孩子前來焚香祭拜,祈福求祥。一聲聲“樟樹娘”,叫得樟樹心生憐愛,樹干上的木紋,像淚水一樣流著。我突然詞窮,只默默祝福它們,健康長壽。
沿著碎石鋪就的小道,隨著人流行走。小道兜兜轉轉,忽上忽下,時而如樹干分叉,時而又如枝丫并攏,墻頭高低錯落,木門輕掩或大敞四開,環(huán)顧老屋雕梁畫棟,飛角翹檐。三廂小院或大院,人頭攢動,天井將一方蔚藍,裝裱得方方正正。
這次,多虧昨晚在賓館有過預習,還算順利,對于墻上的壁書,我讀下來還不算陌生。同時,我又不停地拍照,回去再做復習。自己讀書時就是個好學生,現(xiàn)在還是,活到老學到老,可不是句空話。這些墻頭之訓遍布家家戶戶墻上。這些文寫在墻上,沒有標點符號,要自我斷句。真好,一些蠅頭小字手機可以放大。
《程子四箴》:“視箴:心兮本虛,應物無跡……克己復禮,久而誠矣。聽箴:人有秉彝,本乎天性……閑邪存誠,非禮勿聽。言箴:人心之動,因言以宣……矧是樞機,興戎出好……非法不道,欽哉訓辭!動箴:哲人知幾,誠之于思……習與性成,圣賢同歸?!币还?2句,都是孔子“克己復禮”理念的進一步闡釋,其中,“言箴”占比三分之一,說明管住嘴巴是何等重要。縱觀雞毛蒜皮乃至天下大事,無不和嘴有關。嘴是人身體上最重要的出入口,吃飽喝足,往往就要開始搬弄是非,容易導致禍從口出。打嘴炮、過嘴癮,說的都是這些?!帮蚴菢袡C,興戎出好”,意是“言辭很關鍵,能引起戰(zhàn)爭,也能帶來和平”。楊家堂人,以此四箴,規(guī)范言行,修仁心之舉,行仁義之事。“習與性成,圣賢同歸?!彼未笕宄填U最后總結道:“習慣會形成性格,最終變成圣賢?!睋Q言之,不一定能成為圣賢,但必須按照圣賢的要求去為人處世。
《朱子家訓》,清朝大教育家朱柏廬,用524個字,說盡治家、讀書、興業(yè)、為人、行善、做官的種種警示,比“四箴”更具體,更具操作性。說治家:“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闭f讀書:“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說興業(yè):“頹惰自甘,家道難成。”說為人:“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生禽?!闭f行善:“善欲人見,不是真善?!闭f做官:“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敝髦家庠谡f教育,他認為,教育,要從小抓起,和中央領導談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指示精神高度契合;教育,還要從小事做起,這和劉備臨終時囑咐兒子劉禪所說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脈相承。
受教于這些箴言和家訓,所以楊家堂有了鳥王宋世和,愛鳥、護鳥,為后輩做榜樣。我相信,他迄今為止,跟鳥拍鳥,是一種業(yè)余愛好,但不是為了照片獲獎。他還不惜花費時間,去中小學、幼兒園,舉辦照片展覽,呼吁大家愛護保護珍稀禽鳥的家鄉(xiāng),培育孩子們,從小熱愛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懷。也因此,立冬后怕鳥沒食吃,楊家堂人就主動在房頂撒些谷子。楊家堂的鳥兒有福了,曾以為,飛得高才能進天堂,錯了,楊家堂,就是天堂。
也因此有了宋仁鑒,本是一個小日子炒得茲拉茲拉的飯店老板,收入豐厚,再三思量之后,他果斷放棄了縣城里的生意,回到村里,投資修繕那些搖搖欲墜的老屋。那座早已倒塌的宋氏中藥房,是他胸口永遠的痛。不能讓這樣的悲劇重演,老屋是一個家族挺立的精神,無論如何,不能倒下,他要用心呵護。在他心目中,楊家堂的每一面墻,都是一頁史書,每一面墻,都是一座不朽的豐碑。
三
老屋中,宋氏宗祠是重中之重。提到宗祠,就必須提到宋氏第四代宋宏堂。他的傳奇故事,在楊家堂村盡人皆知。因賣柴路上撿到兩千兩銀子和銀票,原地等侯,歸還失主,失主為表達感激之情,帶他做起板材生意,后成為名聞遐邇的板材巨商。典型的善有善報。發(fā)家后,自己把腰帶勒緊,省吃儉用,節(jié)約銀兩,修路造橋,造福一方百姓。這座祠堂就是他出資修建的。
祠堂,是楊家堂供奉祖先和舉行祭祀的場所,也是商議家族大事,傳播和執(zhí)行家規(guī)之地。相當于現(xiàn)在許多村里的活動中心。祠堂老了,老屋老了,但它們傳承下來的家族文化,依然年輕。做人懷仁愛之心,做事守正義之道,成了楊家堂治村的本真,是楊家堂最樸素的村規(guī)。
據(jù)《宋氏族譜?家訓》記載,有“扁鵲之能”的宋氏先祖宋德煥,松陽瘟疫四起時妙手回春,救百姓于危難;也因此有了他的兒子宋鳳飛,宅心仁厚,數(shù)年堅持一個習慣。那時通訊不暢,早晨起來后,站在樓上涼臺觀望,如果哪家煙囪沒冒煙,他必去查訪。有病的,趕緊治,沒病偷懶的,他毫不客氣地指正。他醫(yī)“生”,也醫(yī)“心”。
我能想象出那個永恒的畫面,寒來暑往,山村的早晨,一個人站在高高的涼臺上,身披霞光,舉目四望。當他看見一縷縷炊煙在小村上空裊裊飄散,他露出了欣慰的微笑。那是一首世間最美的晨曲,“又見炊煙升起……”
2012年逝世的宋昌存,是中國著名的人體寄生蟲病和血吸蟲病專家,1992年,獲得“國家特殊貢獻獎”榮譽。他久居他鄉(xiāng),卻時刻惦記著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至今,很多鄉(xiāng)親還保存著他寫給他們的親筆信,那些拉家常的話語,讀來仍覺耳熱。其長子宋康,從事呼吸系統(tǒng)疾病就職和研究。每年農(nóng)忙過后,他經(jīng)?;貤罴姨?,為鄉(xiāng)親們體檢,問醫(yī)開藥。如果實在太忙,他就委托從醫(yī)的侄女回鄉(xiāng),為鄉(xiāng)親們送來健康。聽診,把脈,測血壓,做心電,她詳細記錄,哪位要進一步檢查,查明病因,哪位要抓緊治療,不能耽擱。為檢查鄉(xiāng)親的腿痛,她半蹲在膝前,邊詢問病情邊噓寒問暖,暖心得像自己的女兒。事實上,一趟趟從杭州跑回鄉(xiāng)下,她早已把自己當作是楊家堂的女兒。
古村文化結碩果。楊家堂不足百戶人家,走出的大學教授級別的老師和副廳級以上干部近5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博士就有4名。如果說楊家堂是一本古書,那么一代接續(xù)一代,這些宋氏杰出的后輩們就是第一批讀者,也是書的修訂者。他們把所學的現(xiàn)代知識、技能、理念,寫成鳥兒自由自在飛翔的曲線,寫成支撐老屋千年屹立的一根橫梁,寫成村民和和美美健康幸福的一縷縷笑容。
四
楊家堂,有些讓我矛盾的是,這里的商業(yè)氣息不濃。除了幾家開在老屋內的民宿,那種農(nóng)家菜飯店我們并未遇見。本想親口品嘗下宋仁鑒在縣城開飯店時的招牌菜,所謂楊家堂藥膳,看來只能說遺憾了。據(jù)說那道歇力雞蛋菜,含有七味中藥,祛風濕,健胃腸。這是我長大后,第一次這么想吃雞蛋。
又轉到老樟樹前。細心的朋友已經(jīng)注意到了,這楊家堂,怎么說來說去都姓宋呢?不是宋家堂啊。這個問題,我也納悶。在夫妻樹前,一個導游正在給十幾人的老年團講著這個故事呢。很應景,和樟樹有關。350年前,這里樟樹交錯,濃蔭遍布,所以,從呈回村遷移來的宋氏家族為其取名樟交堂,而地方口音卻發(fā)成“楊家堂”,慢慢地,楊家堂便取而代之。村民念念不忘他們的先祖——宋顯昆。
近十二點,我們依依不舍離開。我太喜歡這里了,一步三回頭。
盡管,我在村里還看到過一些壁畫,大門上、墻上、祠堂,彩色與黑白并存,與壁書相映生輝。尤其一對呼之欲出的獅子,母獅伸出舌頭舔小獅子,寓意舐犢情深,“事事如意”,給我強烈的視覺沖擊,過目難忘。但回望古村,醍醐灌頂,這個古村落才是一幅徐徐打開的山水畫卷啊,是一本立體的大美的畫冊!詩配畫,山村如畫,四周茂密的樟樹林杉木林,是豎版的詩,那繞村潺湲的小溪,是流動的詩,村后那層層疊疊的茶田,是馨香的詩。
有人說,古村就像一個躲進山中的老人,不愿別人看到自己的老態(tài),要孤獨終老。這未免有點偏狹,溪彈琴,鳥歌舞,風過有聲,花留清芬,何來孤獨?還有人說,它獨居井隅,是被時光遺忘了的老人。不,時光在每一處都留下了痕跡。土墻斑駁開裂,長出褶皺,說著滄桑,碎石被腳步磨平,青苔如斑,訴著艱辛。反倒是,它不嗟呀,不悵惘,它遺忘了時光,它淡然度歲月。
剛走出不足百米,我指著楊家堂村,問一位正在田邊勞作的大媽:“這里下雪嗎?”她笑著回答我:“有時下的,下得還蠻大的。”為什么問到雪,我又想起我的家鄉(xiāng)了嗎?我想,這樣的地方,無論冬春,什么時候下雪,雪花都來得及數(shù),一片兩片三四片,飄落的都是“從前慢”。“從前”是楊家堂村的財富,而“仁義”哺育它的未來。
楊家堂是本厚重的書,我意猶未盡,愛不釋手。上車前,我再一次回望古村,這時,有幾朵云,靜靜地涂在古村的上空。我想,那是幾位先哲的簽名吧,他們知道我會想念楊家堂,就索性把這本古書送給我,惠存留念。
多謝!
多謝。
多謝!
韓老師:
很好!
多謝!
學習了。
這就是:
南北有差異,
從小各不一?
還是看看伊,
在下不說你。
多謝!
學習了。
祝福您:
江南的、江北的和北方的,以及,西北西南的等等,
都是有差異的。
多謝!
祝福您:
夏安!
(2588)
此外,文章的語言優(yōu)美動人,情感真摯熱烈,讓人讀后心潮澎湃,對楊家堂村充滿了向往和敬意??梢哉f,這是一篇極具藝術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的佳作,值得一讀再讀。祝韓格老師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