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星月詩話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與魂】【星月】最香不過農(nóng)家飯(散文)

精品 【江山·根與魂】【星月】最香不過農(nóng)家飯(散文)


作者:淇水碧柳 進士,7676.03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839發(fā)表時間:2024-05-26 16:22:22

現(xiàn)代社會,人們都在追求高質(zhì)量的生活方式,養(yǎng)生,保健成為大家關(guān)注的問題。在城市里,高星級的飯店讓人矚目,可是還有一類飯店也很吸引人的眼球,那就是農(nóng)家飯店。
   農(nóng)家飯店開在城市里,不免讓人懷疑其是否正宗。確實也有一些老板弄虛作假的,比如用人工飼養(yǎng)的雞鴨魚冒充農(nóng)家散養(yǎng)的,用人工種植的蔬菜冒充野菜,用養(yǎng)殖場批量生產(chǎn)的雞蛋冒充土雞蛋等等,這些小伎倆也就糊弄糊弄沒有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驗的城市人,對于我們這些在農(nóng)村長大的人來說,吃一筷子就能辨別真假。
   那些媽媽做的農(nóng)家飯,帶著媽媽的特有的味道,已經(jīng)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刻在了我們舌頭上的味蕾中。
   河南是農(nóng)業(yè)大省,主產(chǎn)小麥、玉米和其他農(nóng)作物,因此以小麥和玉米等加工的面食成為河南人的主食,面條和饅頭首當(dāng)其沖。燴面、手搟面是河南人的最愛,在農(nóng)村,哪個家庭主婦沒有一手搟面條的好手藝?當(dāng)?shù)谝徊缒瞎舷聛頃r,我們就會求媽媽給我們做一道最美味的面條:南瓜炒雞蛋蒜面條。媽媽先根據(jù)家里人口的多少和好面,等面醒一會兒就開始搟面條了。先用長長的搟面杖把大面團搟成一個又大又厚的圓面片,然后把面片裹在搟杖上,用雙手緊緊握住搟面杖的兩端,不停地向前向后推動,隨著一陣陣“登登”的聲音,面片慢慢變大,變薄,直到鋪滿整個搟面杖,然后把面片折疊起來,用刀切成細細的面條。接著是炒菜,起鍋燒油,放進去幾個攪拌好的雞蛋,再放進去洗干凈切成細絲的嫩南瓜,翻炒幾下。正好湯鍋里的水也沸騰了,放進去搟好的面條,用筷子輕輕攪動幾下,預(yù)防粘鍋,等水沸騰了面條漂浮起來后用冷水打一遍,再次沸騰后就可以撈面條了,加上炒好的南瓜菜,再澆上一勺早就搗好的新蒜汁,翻攪幾下,美味的手搟面就可以開吃了。這是夏天里吃得最舒心的面條,媽媽告訴我,她懷我的時候,最想吃的就是蒜面條,可是因為家里窮,直到我出生,蒜面條也沒有吃到嘴里,為了彌補這個遺憾,媽媽就經(jīng)常做這個蒜面條給我們吃,我們一家人也特別喜歡吃,因為這里面包含著媽媽濃濃的愛。
   小麥面除了搟面條,還可以做饅頭。農(nóng)村的每個家庭主婦都有一手蒸饅頭的好手藝,可以說家家味不同,各有千秋。比如饅頭,有的主婦喜歡揉成圓饃,吃起來筋道;有的主婦就喜歡做成卷子,就是方饃,這個做起來快,省勁兒。還有包子,也有好多類型,豬肉包子,羊肉包子,韭菜雞蛋包子,白菜粉條包子,豆腐包子等等,簡直是萬物皆可包。有的還會做菜莽,就是把發(fā)好的面搟成大面片,上面放一些調(diào)好的菜餡卷起來,就像一條白面做的莽蛇,然后放到籠上蒸,整好了再切成一塊一塊的,吃起來別有一番風(fēng)味。到了夏天送面羊和春節(jié)蒸花糕的時候,村里的主婦們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那手藝,簡直不是在蒸饃,而是在搞藝術(shù)創(chuàng)作了,每一件花糕或花饃都是一件藝術(shù)品,拿在手里只顧得欣賞和贊美了,哪舍得吃到肚子里。
   除了蒸饃,很多主婦還會用白面烙餅,無論是攤雞蛋煎餅還是烙油餅,都是美味,餅的種類也不少。我們這兒特有的一種發(fā)面餅“鍋盔”,就是把發(fā)好的面搟成圓形,不放油,直接放進平底鍋里烙,烙好一面再翻面,在酵母的催發(fā)下,面餅會膨脹,就像一個鼓鼓的頭盔躺在鍋里,因此得名“鍋盔”。鍋盔可以做成原味的,就是啥也不加,可是吃起來卻帶著小麥特有的甜香味;也可以放進去一些鹽或者芝麻、油做成咸味的。這種鍋盔不用油,不含水分,可以長時間保存,我們那兒以前有人出遠門,家里的婦女會烙十幾個鍋盔讓家人在路上當(dāng)干糧,確實很方便;煎餅不用發(fā)面,直接把白面調(diào)成面糊,放進去雞蛋,蔥花,韭菜等自己喜歡的蔬菜,然后用勺子盛起來攤在平底鍋里——以前沒有白面,我們會用玉米面粉或者是小米磨成的面粉,攤在鏊子上烙。煎餅因為是死面,需要趁熱吃,涼了會變硬,牙口不好的老人咬不動;油餅可以用發(fā)面也可以不發(fā)面,只要多放點油,味道絕對差不了。我婆婆特別會做油餅,做好的油餅就像碎布一樣,吃起來又香又軟和,比現(xiàn)在小販們賣的手抓餅好吃多了。
   在我小的時候,人們飯桌上黃的黑的多,白的少。黃的是玉米面窩窩頭,或者是黃米面窩窩頭,黑的是高粱面窩窩頭和紅薯面窩窩頭。玉米面和黃米面窩窩頭又叫“黃蒸”。過年的時候,除了蒸花糕和少量白面饅頭,大部分都是黃蒸,時間一長,那些黃色的窩窩頭都裂開了口子,露出了里面的豆餡,吃起來硬硬的,特別費牙,如果里面的豆餡壞了,那就更不好吃了,可是大人們也不舍得扔掉,把里面的豆餡挖出來喂給家里的豬或者小雞,再把變硬的窩窩頭泡在熱飯里就吃了,家里糧食都缺,誰也不舍得浪費。有時候奶奶和媽媽會給我們做紅薯面饸饹:蒸一鍋紅薯面窩窩頭,找來一個特制的饸饹床子,然后把紅薯面窩窩頭塞進一個鐵制的圓筒中,用一根圓木壓在上面,兩個人使勁兒往下壓壓,細長的饸饹就從圓筒下面的小孔里爭先恐后地被擠了出來,把紅薯面饸饹放進碗里,澆上一勺加了香油、醋、鹽的蒜汁,那味道簡直太美了!
   紅薯是好東西,它可以加工成各種各樣的美食,除了蒸著吃,煮著吃,做窩窩頭,做紅薯面饸饹,搟紅薯面面條,還可以做成一種我們這兒特有的標(biāo)志性美食——粉條。
   每年秋天,紅薯收獲了以后除了窖藏一部分蒸煮吃的,剩下的就會做成紅薯淀粉:把紅薯洗凈粉碎,加上清水在特制的大籮里過濾幾遍,靜置一夜后,再把多余的水倒出來,留下來的就是白花花的紅薯淀粉。這個淀粉曬干后能長時間保存,可以做粉條,粉皮,還可以做皮渣。做粉條和皮渣是技術(shù)活,每一次做粉條需要很多人,場景熱鬧非凡。
   農(nóng)村有專門做粉條的師傅,他們帶著特有的工具,大鐵鍋,漏勺等,每到一個地方,就盤起一個燒火土灶,需要加工粉條或者皮渣的村民會帶著自己加工好的淀粉來到加工現(xiàn)場。先把淀粉粉碎,加進水和成淀粉面團,等大鍋里的水開了以后,師傅會用漏勺盛一勺淀粉面糊,左手握勺,右手不停地敲擊漏勺,粘稠的淀粉糊就會從漏勺里漏出來,落到開水鍋里,立刻被開水燙熟,旁邊的人趕緊用木棍把成型的粉條撈起來放進準(zhǔn)備好的裝著涼水的大盆里,另一個人負(fù)責(zé)把粉條掛在一根根一米左右的木棍上,然后放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等著上凍,所以做粉條都是在寒冷的冬天。粉條被凍住后,要拿棍子不停的敲擊,粉條上的冰茬會紛紛掉落下來,粉條也會一根根散開,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晾曬,等粉條完全干了就可以收藏起來了。
   做皮渣和做粉條是同時進行的,師傅把淀粉漏到大鍋里后,會把做皮渣的粉條撈到一個盆里,放進去準(zhǔn)備好的調(diào)料:蔥末,姜末,油鹽等,再放進去適量的紅薯面淀粉糊,充分?jǐn)嚢?,利用粉條的熱氣把淀粉糊就燙熟了,然后把攪拌好的皮渣放置在陰涼干燥的地方過一夜,第二天粉條和淀粉就凝固在了一起,皮渣就做好了。我們這兒一般都是在臘月里做粉條和皮渣,因為過春節(jié)無論是招待親戚還是自己家,都需要吃燴菜,粉條和皮渣必不可缺席。
   說起燴菜,那是河南人都知道的美味。除了過年,辦紅白喜事,平常的日子可不舍得吃燴菜的。燴菜做起來比較麻煩,因為用到的食材多,除了豬肉,豆腐,丸子,粉條,皮渣,還需要幾樣時鮮蔬菜,如白菜,青椒,蒜薹,土豆,冬瓜,黃豆芽等。豬肉要先處理一下,先焯水,切片,生汆或者過油炸一下,也有的把土豆也要過油炸。首先在大鐵鍋里放進去食用油,油熱后放進去花椒,八角,香葉等調(diào)料,再把處理好的豬肉放進去,翻炒幾下,放進去老抽上色,接著放進去冬瓜,土豆,白菜等容易出水的蔬菜,再翻炒十幾分鐘,等蔬菜炒出水了再加入適量水,放進去粉條,豆腐,丸子,皮渣,用小火慢慢熬,這就是“燴”。等到粉條吸收了菜里的湯汁,燴菜就快熟了,再把剩下的青椒,蒜薹,黃豆芽等放進去,再次翻攪,最后把鍋下的火壓住,鍋底下的熱氣可以讓燴菜保持一定的溫度。開飯時,每人盛上一碗燴菜,拿一個白饃,一口菜,一口饃,吃得那是相當(dāng)愜意。所以,燴菜是我們那兒辦事時必須安排的待客美食。
   說到辦事美食,還有一種美食不得不提,那就是豆沫湯。我們這兒無論是白事還是喜事,管親友三頓飯,頭天下午的晚飯和當(dāng)天的早飯和午飯。午飯吃燴菜,晚飯和早飯就是豆沫湯。豆沫湯主要的食材是小米面,把小米磨成面粉,磨的時候加進去炒好的花椒,大小茴香等調(diào)料,磨出來的小米面粉散發(fā)出誘人的香氣。除了小米面,還要準(zhǔn)備幾樣配料和時鮮蔬菜:花生米,黃豆,豆腐干,腐竹,粉條,海帶絲,黃花菜,油菜,小白菜,蒜苗,香菜等。做豆沫湯首先要放進去適量食用油用蔥姜蒜末熗鍋,然后放進去水,把事先泡好的黃豆和花生米放進鍋里,等水沸騰了,把和好的小米面糊糊倒進鍋里,不停地攪拌,再依次放進去豆腐干,腐竹,粉條,海帶絲,黃花菜,再豆沫湯快熟時,放進去油菜,小白菜等青菜,最后是蒜苗和香菜,一鍋熱氣騰騰的豆沫湯就好了。每次村里有人家辦事,整個村莊上空都漂浮著豆沫湯的香氣,聞著香,吃起來更香。可惜現(xiàn)在村里的老百姓也緊跟時尚,大部分都不在家里辦喜事了,到了孩子結(jié)婚的當(dāng)天中午,去城市里的飯店包桌,所以,吃大鍋燴菜,喝大鍋豆沫湯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只能在回憶里回味了。
   不過,大部分白事還是在老家辦的,葉落歸根嘛,當(dāng)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為逝去的親人送行時,我們再次吃到了家鄉(xiāng)的美食,品味著伴隨我們長大的美食,頓時讓我們找到了一種歸宿感:我們從這兒走出來,終究還會回到這兒。人生就像是一個圓,數(shù)十年彎彎繞繞,從起點到終點,不過是兜了一個大圈子。農(nóng)家的美食,我們喜歡過,也嫌棄過,最后還是讓我們念念不忘,因為那是故鄉(xiāng)的味道,親人的味道,媽媽的味道……
  

共 3785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想家,想的是一份情,想的是一份暖。想家,更是想念家鄉(xiāng)的味道,而家鄉(xiāng)的味道中,美食更是占絕對的地位,這就是我們俗稱的農(nóng)家飯。本文便是從農(nóng)家飯這一特殊的視角寫家鄉(xiāng)的味道,當(dāng)然,更多的是經(jīng)媽媽的手制作而成了農(nóng)家飯,所以,又滿含著對媽媽的思念。難能可貴的,作者并非只是著眼于一家一戶,而是擇其要者,既從點上寫了最普通的饅頭、面條、白面烙餅、窩窩頭,還有紅薯、粉條、燴菜、豆沫湯,又從面上寫出了整個河南的特點,寫出了紅白事上的美食特點。因為都是記憶深處的農(nóng)家飯,寫來又生動具體,仿佛那道菜,那鍋飯就在你的眼前,飄著香,散著味,令人喜歡。一篇流暢深情的文字,道出了對家鄉(xiāng)的喜愛,推薦欣賞。【編輯:快樂永遠】【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405260016】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快樂永遠        2024-05-26 16:43:49
  流暢的文筆,就像做一道美食一般熟練。
回復(fù)1 樓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5-27 20:56:59
  謝謝快樂精心編輯,辛苦了!
2 樓        文友:鄉(xiāng)鶴        2024-05-27 06:10:56
  碧柳老師的這篇散文,道出了作者對家的思念,倒不如說是對媽媽的農(nóng)家菜的想念,整篇文章,字里行間充滿了美味佳的香味,作者如數(shù)家珍般道出了媽媽制作的饅頭、面條、燴菜、豆沫湯等等美味小吃,讓整個屋里也飄滿了香味,讓讀者真正身臨其境,真想吃上一口媽媽的小吃,全文以飽滿的熱情寫出了媽媽的一雙巧手,讓各種美味小吃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全文敘述流暢,語言雋永,是一篇優(yōu)美的敘述性散文。學(xué)習(xí)了!碧柳老師!
回復(fù)2 樓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5-27 20:58:08
  感謝曹老師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關(guān)注!
3 樓        文友:彩蝶飛舞        2024-06-03 22:02:25
  農(nóng)家飯,那是記憶里的美味。
愿做一株野草,簡單,自然,寧靜,美好。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